在内蒙古草原游览后,一行人便驱车沿京藏高速路返京。当临近卓资县时,已是下午5时许。同行的一位朋友建议,这里距北京还有400多公里,山路较多,行车要5个多小时,到家就晚上11点了。为了安全起见,不如在卓资县城住宿一夜,这里的美食可是不少,熏鸡、羊杂汤、沙葱包子、焙子,何不品尝一下?一行人连声称好,于是前行不远便下了高速路,直奔卓资县城。
“卓资”之名闻所未闻,于是在百度上查了一下。原来它是乌兰察布市所辖县,曾称“龙胜县”,后因地处桌子山(以山顶平似桌子得名)麓改称“卓资县”,意为卓有资产,且有“塞外山城”之称。
不经意间,车子已驶入卓资县城,此时正值晚高峰,县城内人来车往,很是热闹。不多时,我们安排好住宿,便来到街上。一边儿感受着塞外小城的风貌,一边儿寻找着特色的餐馆。只见街巷中大大小小的熏鸡店铺招牌林立,不用说,这熏鸡是当地知名的美食了。
前行了十几分钟,我们走进一家餐馆,点了一只熏鸡和几个特色菜肴,外带一瓶“草原白”酒。稍等片刻,一道道菜肴被端上餐桌,最抢眼的是那只肥大的熏鸡,色泽红润,飘出阵阵的香味。当服务员为我们拆切熏鸡之时,我问道:“这熏鸡是当地最知名的特产吗?”闻听此言,服务员笑道:“这是我们卓资的传统名食,也是卓资的一张名片,与河南道口熏鸡、山东德州扒鸡并称中国三大熏制熟鸡。它以本地‘边鸡’为食材,经煮、烟熏而成,其特点是肉质鲜嫩、色泽红润、味道醇香、骨利肉酥。”“那羊杂汤和焙子你们这里有吗?”我又问道。“那是我们这里早餐的吃食,只有每天早上才有。”原来如此,我还露怯了。
服务员刚刚把熏鸡拆切完,一行人便迫不及待地品尝起来。
我夹起一块,送入口中,细细品味,只觉得肉质软烂肥嫩,味道鲜美浓香。
或许是这里的菜肴太风味了,一行人一边儿吃,一边儿聊着,不到一个小时,一桌子美食被吃得所剩无几……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便来到街上,寻找当地另外两样美味:羊杂汤和焙子。很快就落坐于一家早餐店。每人要了一碗羊杂汤和一份焙子。
在北京,羊杂汤也是常见的早餐吃食,可当服务员将一碗冒着热气儿的羊杂汤送到我的眼前时,真有几分惊异。10块钱的羊杂汤,竟是满满的一大碗,而且是七分羊杂三分汤,而在北京,15块的价钱,其分量也只有这里的三分之二,且三分羊杂七分汤,塞外人太实在了!
服务员告诉我,这里羊杂汤的原料,选用当地丘陵地带所养的山羊下水,要在前一天下午熬好汤,所有羊杂在底汤中浸泡一夜,第二天再次加热卖给客人。食用时,取汤锅中熟羊肉和羊杂切碎放入碗中,再盛上羊汤,加上蒜苗末、香辣油等作料,由此鲜而不膻,汤香味浓,口感筋道,是卓资一道独特的美味。
接着,一份焙子也被端了上来。我问服务员这是用什么食材做成的?她介绍说:“这是将发酵的小麦面兑食用碱揉匀,再分别掺入植物油、糖、盐、鸡蛋等,成形后放入特制的炉灶先烙后烘烤而成。品种有白焙子、牛舌头、油旋罗锅、千层、油酥、豆沙焙子、糖焙子、咸焙子等,但形状各异,有圆的、方的、三角的和牛舌形的,口感是外脆内软,是我们这里早点中的主食,您尝尝,别有味道。”
于是我一边儿品味着羊杂汤,一边儿品味着焙子,清香而醇厚的羊杂汤之味,伴着浓浓的麦香之味,吃得好不惬意,其他几位也是吃得有滋有味。
饱饱的一顿早餐之后,一行人意犹未尽,又到街上买了些熏鸡和焙子等卓资特产,要将塞外的美味带回北京,与亲友们分享。
□户力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