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闪闪发光的北大“保安小哥” 常被津津乐道
“35岁荣枯线” 这种职场陋规当休矣
倒卖茅台酒一瓶能赚1000元 男子被骗1300余万
街道启用助老打车暖心车站 在站台扫码就能打上车
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乱停放 社区“破解”有高招
跨省异地就医住院 费用直接结算已覆盖全国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35岁荣枯线” 这种职场陋规当休矣

 

如今,举凡职场的新人,都知道有这个广受争议的“35岁职场荣枯线”。如果自己还很年轻,可以不去想那遥远的事,可是身为35岁左右的职场人士可就苦了。如果想重新换工作,都会被35岁以下的招聘年龄线所吓退了。

曾几何时,35岁是职场的最看重的年龄。因为属于承上启下的年龄,在各个单位都是最受重用的。我想起自己在老单位的“崛起”,正是35岁。如今想起来正是一生中精力最旺盛、思维最敏锐、干劲最充沛的时期。何以过了20多年,35岁,怎么就成为了职场上“推推搡搡”弃之不用的危险年龄呢?

近日,脉脉数据研究院发布了一份调查,对目前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进行了统计排序,数据显示,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平均年龄均不超过35岁。其中,字节跳动、美团、滴滴为代表的新生代互联网公司,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含30岁)的公司几乎占一半,字节跳动和拼多多员工平均年龄相对最低,平均年龄仅27岁,滴滴出行员工平均年龄最高,也仅为33岁。

看来,挑起35岁争端的是那些互联网公司。这几年我也先后到过有关互联网公司,发现几乎都是清一色的20多岁的年轻人。在这些公司打拼的35岁员工,不是被裁掉就是退居二线。因此有的程序员自嘲:到了35岁只能去送快递了。

这也不是危言耸听。前一段,我就看到一个45岁的程序员找不到工作的新闻。其实,不只是互联网公司对35岁的员工肆意刁难,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也设定了35岁以下的门槛。有的怕引起歧义,虽然招聘不写年龄,但举凡超过35岁的应聘者的简历,连看都不看,有时往往就错过了不少优秀人才。

话又说回来,谁不是从20多岁步入职场,在一路跌跌撞撞中走来,好不容易积累了职场人脉和工作经验,35岁正可以大显身手。不料,在很多单位,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把曾经做出业绩的35岁员工打入“冷宫”,这有点不大厚道。等于人家在年轻时给公司玩命打拼,等到了体力不如20多岁,不能胜任长时间的加班时,就一脚踹开,这有失公平。这种“35岁荣枯线”,不但让30多岁的老员工心寒,也会让年轻的员工会“兔死狐悲”,由此也会在工作中留几手,在方便之时就会跳槽,另谋出路。

事实也正是如此。去年12月,脉脉《人才吸引力报告2020》中相关数据显示,互联网行业职场人的工作整体幸福感、满意度在各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逃离”互联网大厂的情绪,正在蕴积。很多人干不了几年,就转行另谋出路。其实,这对企业的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应当说,35岁的员工,绝不是企业的包袱和不良成本,他们应当是企业的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是干事创业的正当年,是职场中应当最为器重的群体。有消息说,目前35岁以上的职场人士,在我国有2亿多人,可见,如此大的体量的一个群体,如果用人单位对这一年龄的员工如此怠慢,那么,遭受打击的就不是少数的人群了。会对全社会的就业平衡造成巨大的冲击。

35岁,不应成为“职场荣枯线”,而应成为职场争先重用和抢夺的人才储备军、生力军。对一些单位擅自在招聘中自我设定35岁门槛,或者在工作中随意解聘35岁员工,有关部门应当加大查处,并在我国有关劳动法律法规中,细化对就业者年龄歧视的条款,以便为35岁群体正常的就业权利保驾护航。

□赵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