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人民重托,共商发展大计。房山区如期进入“两会时间”。
新的历史方位,标注新的时代坐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房山区全面推进“一区一城”新房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特殊年份召开区两会,必将凝聚共识、激发力量,团结百余万房山人民向着新的奋斗目标进发。
铺展
首都西南绿色生态画卷
植物100科370属654种、野生动物19目53科134种……这是位于房山深山区的百瑞谷交出的“生态答卷”。鲜为人知的是,这片自然环境绝佳的山地,曾是寸草不生的废弃矿山,触目皆是煤山、石堆、灰坑。经过修复,莽莽太行余脉,恢复了绿水青山的本来面貌。
五年来,房山区累计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008公顷。累计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9.4万亩,建成口袋公园221万平方米、公园绿地及小微绿地117万平方米,青龙湖森林公园、琉璃河湿地公园等相继建成,公园数增至85个,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7%,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6%……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基本具备达标条件。
在首都西南,一幅大美的绿色画卷徐徐铺展。不止于绿,房山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241 个村、13万户实现煤改清洁能源,社会单位压减燃煤255万吨,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无煤化,PM2.5年均浓度达到有监测数据以来最低值;全面落实河长制,治理小微水体90条,国、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实现“一河清水送雄安”;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今后五年,房山区继续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不断扩大绿色容量和生态质量,森林覆盖率达到37.27%,林木绿化率达到65%左右,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90%以上,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转身
“2+1+1”高精尖产业方向
绿水青山,既是房山区的亮丽底色,也是房山区转型发展的金名片。过去,房山依靠资源开采;如今,坚持生态为基,发展的是“高精尖”。房山区已明确“2+1+1”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以高端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等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集群加快形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高精尖产业产值比重达到47%。五年来,房山区经济社会发生深刻转型,报告表述为“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届初提高7.8个百分点”。
目前,房山区已完成中关村房山园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全面运营,智能应急装备产业园、氢能产业园挂牌成立。并且还探索形成“前店后厂”发展模式。良乡大学城建设也正在全面推进,成立市级层面理事会,启动1048公顷扩区工作,街区控规编制完成,3个新型研发中心实现入驻;建成26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今后五年,房山区将以“两基地三园区”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中关村房山园带动作用,统筹各园区规划、产业、政策、资源和服务配套,推动优质项目向重点功能区聚集。做强做大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智能应急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细分领域,打造双百亿级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做强做大北京新材料科技产业基地,培育壮大石墨烯、氢能、新型显示材料等产业,打造双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安全的特色金融产业园区,进一步健全风险防范体系,提升金融产业对地区发展的贡献度;精心培育生命健康产业园区,深入推动智慧医工产品、智慧医疗、智慧健康、中医药产业等领域创新发展,打造百亿级医药健康产业集群;持续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引领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擦亮
三大文化组团“金名片”
周口店遗址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目前世界上同时期材料最丰富、最全面、最系统和最具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琉璃河遗址被称为北京的“城之源”,把北京的建城史从八百年一下子上推到了三千多年;千年古刹云居寺保存有7座唐代古塔、14278块国宝石经……
五年来,周口店遗址、琉璃河遗址、云居寺组成的三大文化组团建设取得突破,周口店遗址、琉璃河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猿人洞保护建筑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新奖。琉璃河遗址保护规划正式发布,规划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董家林、黄土坡两村腾退搬迁全面完成。
今后五年,围绕历史文化和地质遗迹相融合的国际旅游休闲区定位,对标建设国际会展区、国际文化交流区、国际旅游区要求,完善文旅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打造“历史文化+地质遗迹+自然风光+国际时尚元素”的首都西南国际旅游精品线路。持续深入挖掘房山历史文化价值,突出抓好周口店、琉璃河、云居寺“三大文化组团”保护利用,扎实做好琉璃河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筹备工作,加快推进周口店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加强云居寺石经等珍贵文物保护研究和利用,抓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和汉白玉文化等非遗传承,打造有历史底蕴、有绿水青山、有乡愁记忆的文化组团。
厚植
百姓民生福祉
房山阎村,有一座“网红公园”,其内部草地随着地势高低起伏形成了丘陵式的地貌,绿地、树木也不是被规矩地框在“方格”内,栽植得很写意。一米来宽的步道被颜料划分出红灰两个区块,以满足百姓散步和跑步“一静一动”的健身需求。鲜为人知的是,过去这里是一片荒地。
五年来,房山区“疏整促”专项行动纵深推进。始终坚持惠民为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2%,“七有”“五性”持续改善。
社会民生保障有力:122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74件历史遗留问题成功化解;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8.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到63%;建成区社会福利中心和8家养老照料中心、121家养老服务驿站。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新开幼儿园37所、中小学9所,新增学位2.2万个,引进北理工附属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与首师大共建未来实验学校。健康房山深入推进:北京中医药大学房山医院挂牌成立,良乡医院外科综合楼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基本实现全覆盖,家庭医生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达到97%,急救呼叫满足率达到99%、居于全市前列;新建225处室外健身器材及多功能运动场地,“一刻钟健身圈”加快打造。
创建百个文明示范路口、抓好社区“五件小事”、成立“文明银行”、大力举荐榜样……自今年2月22日启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以来,房山坚持全区一盘棋,不断加速创城步伐,全域全员全行业创建氛围日益浓厚。深入开展“8+2”专项行动,实现创城“抓城市、入农村、进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