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电工状元”淬出精彩人生
刘涛:用钉钉子的劲头干实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2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工状元”淬出精彩人生
——记首钢矿业协力公司烧结维检项目部电工刘建军
刘建军(右一)
 

刘建军,现为首钢矿业协力公司烧结维检项目部的一名电工。工作30年,独立解决重大技术难题100多个,参与大中型检修达400余场次,参与大型技术改造工程50多个。竞技赛场上,他学以致用、力拔头筹,曾获得北京市工业职业技能竞赛冠军;设备维检上,他勤于钻研、妙手回春,是技术高超的“设备医生”;技艺传承上,他倾囊相授、示范引领,在电气施工领域桃李满园。对技术的不懈追求,成就了他璀璨的精彩人生。

各方公认的

工人专家

1990年,刘建军大学毕业后到首钢矿业公司工作。1991年下半年,首钢矿业公司筹建烧结厂,他被选派到首钢烧结厂实习。面对从未接触过的设备和图纸,他没有畏难,白天,紧跟着师傅学习故障处理;晚上回到宿舍,在灯下总结一天的学习内容,翻看专业书籍。经过努力,他的技能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并在烧结厂筹办工作中多次解决电气元件安装不标准、电气线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得到了筹备组的认可。

从1996年到2008年,凭着过硬的技术,刘建军多次获得矿业公司技能竞赛冠军,2005年获得首钢技能竞赛冠军。一路精进,一路夺冠,让他成了矿山公认的“电工专家”。但前进的道路是没有止境的。刘建军曾三次参加北京市工业系统工人技术比赛,分别获第五名、第二名、第三名,冠军似乎就在眼前,但总是差那么一点。失败没有打倒他,而是激发起他战胜挑战的昂扬斗志。

2008年,刘建军迎来了第四次“赶考”的机会。他说:“10年了,我想拿个冠军,圆一个梦想。”赛前,他跟妻子“请假”,决定“背水一战”,每天从早到晚研读专业书籍,整理了十几本笔记。学起来常常忘记吃饭时间,让刘建军一下子瘦了十多斤。正是凭借这种屡败屡战、不怕吃苦的精神,使刘建军在比赛中稳扎稳打,一举夺冠,实现梦想。

技艺高超的

设备医生

刘建军所在班组主要负责股份烧结电气设备维护任务。多年潜心研究,让他练就了给设备“看病、治疗”的基本功。提起他的“手艺”,很多人评价道:“比赛现场他是冠军,设备维护现场他也是第一,他有一身‘绝活’,别人解决不了的烧结电气技术难题,他基本上能很快解决。”

一次深夜,滂沱大雨,红泥料场堆取料机出现故障,若不及时排除,将严重影响烧结矿生产。现场灰尘较大,电气线路纵横交错,处理难度很大。刘建军接到通知后,立即赶到现场。

电气故障诊断处理最能反映电工的技术。技术水平高低不同的电工,在通过检测点位判断故障时,有时数量能差出上百个。刘建军向岗位人员了解情况后,一下子锁定故障区域,他手拿着万用表和摇表,不时在本子上画图勾勒,经过约2个小时的“望闻问切”,终于找到了故障点,更换损坏端子,一次试车成功。皮带机“轰隆隆”响了起来,此时的刘建军,已变成了泥人。

2020年底,首钢股份新建360平烧结机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矿业协力公司承接了1400T设备安装、80面高低压配电柜制作安装、17万米电缆敷设等重点任务。刘建军作为电气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投入到电气设备监装工作中。为保证安装质量,他带着大家靠前服务,发现烧结机主机各部位必要的限位保护装置都没有设计,若设备出现故障,维护不及时,就会影响烧结机正常运行。时间紧迫,若重新设计,将严重耽误工期,业主了解情况后很着急。此时,刘建军主动请缨,借鉴二烧烧结机管理经验,带着大家用十天时间完成了现场检测装置的设计制作安装和电气调试等任务。工程任务中,刘建军带领团队完成三烧配料混料区域、烧结主机区域、成品筛分输送区域1台烧结机、3台混合机、4台振动筛、20余条皮带等设备电气设施监装工作,解决问题10余项,保证了主流程设备按时投产。

近年来,刘建军先后组织处理360平烧结机频繁故停、无功补偿柜电容器电抗器频繁损坏等疑难故障300余项,降低生产成本和维护费用80余万元,成为大家心中特别能战斗的“设备医生”。

桃李满园的

辛勤园丁

为发挥刘建军“工人专家”的辐射作用,首钢矿业协力公司成立了以刘建军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刘建军坚持,技术是在现场练出来的,只有实战才能带出队伍。

工作室成立后不久,便迎来一场硬仗——承接水厂铁矿东部排岩系统破碎站下移工程的电气项目。

东排破碎站是进口的“洋设备”,技术先进,且电气控制技术与机械、液压、内燃技术紧密融合,是一套高度自动控制系统。厂家安装用时180天,而东排下移的工期只有30多天。面对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刘建军带领工作室成员吃住在现场,从关键环节入手,大家一起研究讨论。经过缜密思考,他决定充分发挥成员专长,由他负责检修信号精定位,其他骨干负责控制系统恢复、高压控制系统与皮带对接等工作。作业中,他带领团队,通过优化电气线路分布方案、取消受料平台端子箱、合理敷设摄像头电缆等措施,提前5天完成任务。

工作室成立以来,为了让团队成员理论联系实际,刘建军自己编写了《烧结设备日常电气故障处理作业指导书》,编录150余项设备故障处理知识,并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实操”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将绝招绝技悉心传授给青工。据统计,工作室成立至今,集中培训超过200场次。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建军创新工作室的16名成员,已全部成为电气设备检修维护技术骨干,为保证钢铁和矿山主流程设备长周期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工作三十载,年近半百,一路走来,刘建军付出了很多辛苦,也收获了累累硕果。面对沉甸甸的荣誉,刘建军说,学无止境,习无终点,要在技术这条道路上不断打磨,将工匠精神发扬好、传承好,用匠艺匠心回报企业、奉献岗位。

□本报记者 石海芹 通讯员 李首元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