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欣欣) 记者近日从朝阳区建外街道总工会获 悉,该街道总工会充分发挥“街道工会服务站——商务楼宇工会联合会——党工共建工作组”三级组织优势,全力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截至目前,该街道总工会召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项沟通会22场,508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
据了解,为了找准“靶向点”,建外街道总工会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细分为楼内人员和楼外人员两类。根据区域内商务楼宇多的特点,街道总工会依托现有的商务楼宇党建服务站,以东三环为分界线,分别成立东片区和西片区楼宇工会联合会,并在所有楼宇内实行“双楼长”制,即党建楼长和物业楼长。通过“双楼长”对楼宇内的房产中介员、保安员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进行日常联系,起到引领作用。
同时,建外街道总工会借力街道党群办公室,成立党工共建工作组,由社区党务工作者和工会工作者联合行动,定期开展实地摸排和问需工作,摸清辖区内各快递网点、外卖晨会点分布情况,有效推进“双沟通”工作。
“通过商务楼宇工会联合会和党工共建工作组对全部楼内楼外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做到细化工作台账、明确工作目标、压实工作职责。”建外街道工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栋介绍说。
在拓展吸纳途径方面,建外街道总工会制作和印刷面向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宣传折页,有针对性的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聚集区域开展了多次专场职工沟通会。在沟通会现场吸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并根据行业分类设置不同的职工微信群,实现现场扫码入会。工会工作人员定期在群中发送相关政策、服务宣传、活动通知等,提升微信群的活跃度,扩大覆盖面,从而有效吸引更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
与此同时,建外街道总工会坚持“会、站、家”一体化建设理念,着力加强职工服务阵地建设,通过“横成片、纵成网、全覆盖”的职工服务体系,构建“1+9+N”的阵地网络,形成1处街道总工会自建的区域化职工之家、9处与社区党委协建的骑士暖心服务点、N处与社会单位共建的暖心驿站。
按照前期走访问需时了解到的各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际需求,街道总工会整体提升区域化职工之家、职工小家和职工暖心驿站的建设标准,提供饮水、热饭、充电、停车、如厕、临时休息等服务,实现工会组织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的“零距离”服务。
“我们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实际困难与需求,不断整合资源,提升服务质效。”刘栋表示,接下来,街道总工会将继续通过多项举措,进一步提高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职业荣誉感、组织融入感和城市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