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面屏、N95医用口罩、医用手套、黄色垃圾袋、一次性使用采集器……昨天一早,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金春松医师和申凤霞护师将十五六种工作用品整理装好,提起样本转运箱,一天繁忙的工作开始了。当天他们要入户为居家隔离人员做核酸采集。
在马坊村一名居家隔离的村民家门口,金春松和申凤霞用声智机核对好人员信息后,熟练地佩戴好口罩、帽子,穿好防护服、鞋套、手套,戴上面屏。记者同样穿戴好防护装备,跟随他们进入村民家中。
除了为居家隔离人员采集核酸样本外,还要采集10处环境样本。“包括门把手、床、牙刷、手机、马桶等,都是隔离人员最常接触到的地方。”金春松解释说。手脚麻利地完成采集工作走出村民家门,金春松和同事快速地按照程序脱去防护服等“装备”,装入黄色医疗垃圾袋中。当天天气晴好,虽然马不停蹄地要赶往下一户村民家,但是金春松直言心情很“晴朗”。对比一个月前京城飘落首场大雪那天的工作,金春松说现在已经很轻松了。
10月22日,北京市新增4例京外关联本地确诊病例,昌平进入应急状态,涉疫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立即组织开展大面积核酸采集工作。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时间服从昌平区卫健委的工作部署,积极投入到核酸采样帮扶队伍中。那段时间每名工作人员都是高负荷运转。
11月6日,京城大雪漫天,申凤霞对那天记忆犹新,当天,她要去9户村民家为30余人做核酸采集。“那天风特别大,非常冷。我只穿了秋衣、秋裤和冲锋衣,因为每入户一次都要穿脱防护服,穿得太厚行动不方便。”她说。
刺骨的寒风顺着衣服的缝隙进入到身体,冷得让人打寒颤。“最让人崩溃的是,脱防护服时放在地上的垃圾袋总被大风吹跑。”她描述着当天的工作情况。但村民都很配合,还有的塞过来几片暖宝宝,让她心里暖暖的。
挨家挨户进行核酸样本采集,困难和艰辛可想而知。“入户时,距离我们中心最远的羊台子村,过去一次单程要三十多公里。”申凤霞回忆道。完成每户人家的核酸样本采集流程要花半个小时左右,程序繁琐但绝不能大意,也绝对不能漏一户、不能落一人。
当天晚上8点多,申凤霞才完成工作返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顾不得全身已经被冻得凉透了,她赶紧将数据和样本送到疾控中心。等去亲戚家接孩子已经是晚上10点了。“当时,我爱人在天通苑北二区下沉,直到解封才回家。”说起这些,申凤霞说她无怨无悔,“疫情当前,大家就是要团结一致。”
11月23日,昌平所有管控区全部清零。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除了保证正常的门诊外,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全部上岗,或支援管控区,或坚守岗位为居民进行核酸检测、接种疫苗。“我们全员24小时备勤。有一次支援宏福苑社区,大家凌晨2点集结,3点出发,晚上8点多才返回。”该中心副主任王宇介绍,“几乎没有休息日,直到本轮疫情清零,大家才松口气。”
目前,南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仍在继续做好疫情常态化防控。“除了日常核酸检测外,每周为冷链从业人员做一次核酸检测,还要在南口火车站备勤,以防出现没有48小时核酸证明的进京旅客。”中心副主任崔向丽表示,“对于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我们有信心、有准备,必将倾尽全力。”
□ 本报记者 周美玉/文 陈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