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陈曦) 11月29日,位于西城区的西安门大街提升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正式亮相。“卸妆后”的西安门大街,曾经的北京皇城主干道,在局部空间更加充分地展现什刹海多元文化,成为开放的城市建筑博物馆。
据了解,西安门大街东起府右街,西至西四南大街,全长800米,曾是连接皇城内外的重要通道。然而此前,这里一直被“两头堵”的交通死结困扰着。今年四月,西安门大街启动“卸妆”改造工程,首先对准了交通堵点。为此,西城区创新工作机制,落实《北京市街道办事处条例》,率先以属地街道牵头,指挥部统筹协调,吹哨召集区城管委、交通支队、规自分局、商务局等24家单位共同研究解决问题。通过定期调度和协同行动,对交通流量、非机动车秩序、停车资源和居民停车需求进行调查摸排,从停车位梳理、共享单车入栏结算及阻车设施优化三个方面,加强交通治理和设施优化。目前,西安门大街已经形成慢行优先的“静稳街区”。
据介绍,西安门大街从元代始建,每个时期都有历史痕迹留下,为了更多地保留这些建筑风貌,此次提升针对83个点位实施了“卸妆”。除了4处保护修缮点位和2处更新点位之外,“微修缮、微改善、微更新”比例约占93%。其中,位于西四路口的红楼公共藏书楼,经过精细打磨,就露出了400多平方米的旧有红砖墙,具有时代感的标语、口号字样依稀可见。
此外,西安门大街街边的快捷酒店原有13个小门店,环境杂乱不堪。此次提升,推动其向精品化转型,调整为以文化为主题的2个商业业态。
据悉,西城区将进一步研究街区业态准入和退出标准,建立长效管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