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心理?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1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心理?

邰怡明 绘图
 

“我不行”“我不敢”“我做不到”……在学习生活中,孩子会遇到很多挫折,有时挫折得不到有效的疏解,就很容易导致自卑心理,常常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过度自卑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那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摆脱自卑心理?让我们一起来听专家和家长怎么说。

张女士 企业职工 儿子 8岁

受挫不要紧,但一定要注意不让孩子自卑

我们都是普通人,要说没有一点自卑,那是假话,所以我觉得这是人生性格中的一部分,我们承认尚且做不到完全不自卑,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孩子一点儿也不自卑,白岩松曾经说过: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让他追求完美和达到极致。所以,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上,家长们一定首先要摆脱追求完美的想法。

当孩子受挫之后,情绪肯定会变得低落,家长一定要给予及时关注,并及时疏导,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耐心陪伴孩子,及时调试,让孩子逐渐走出挫败感。

就拿我儿子来说,他最不喜欢的就是语文,汉字刚开始写的也是歪歪扭扭的,最喜欢的是数学,考试总是满分。于是我跟孩子说,“你真是我儿子,跟妈妈一样,妈妈小时候也是这样,喜欢数学。”儿子感觉找到知音似的,看着我说:“是吗?那您后来呢?”然后我就说:“我就分析原因啊,数学好说明我聪明,写字需要练习,写的不好看说明我练的少,这还不简单吗?从此我就每天让自己写一张大字,坚持下来,我就成了全班写字最漂亮的学生了,大家都很羡慕我。”孩子一听,眼睛一下子亮了。从此,孩子主动了许多。

孩子都有好胜心,思维也比较活跃。如果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合适的环境,让他能有点成就感,体验成功,经常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发自信心,就可以很好的引导孩子逐步走出自卑心理。

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过度拿自己的孩子跟其他孩子比,要扬长避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陈先生 销售人员 女儿 12岁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以及自己擅长的方面,作为家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哪怕是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缺陷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理智的对待自己的短处,寻找合适的补偿目标,从中吸取前进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

“皮格马利翁效应”,讲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学校,给一些学生做语言能力和推理能力的测验。测完之后,他没有看测验结果,而是随机的选出20%的学生,告诉他们的老师说这些孩子很有潜力,将来可能比其他孩子更有出息。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学校。奇迹出现了,他随机指定的那20%学生成绩有了显著提高。为什么呢?是因为老师的期望起了关键作用。老师们相信专家的结论,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期望,投入了更大的热情,更加信任,鼓励他们,反过来这些孩子的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强,因而比其他80%的学生进步的更快。所以,家长经常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很重要。

鼓励孩子绝不是一味的凭空的表扬,而是建立在一定的努力和成效之后。如果孩子在某方面做得真的不够好,家长要让孩子知道他可以通过努力来提高,告诉孩子他一定可以克服困难,继续前进。孩子只要有心理准备,就不会退缩。

黄女士 中学老师 女儿 13岁

让孩子明白外在并不重要,要有强大的内心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作为父母劳心劳力。要是养育女儿的话,因为女孩相对男孩来说可能更细腻,更敏感,怎样让孩子摆脱自卑心理,健康快乐的长大,家长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我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也是一名班主任,据我多年的教学经历,我发现每个孩子性格的养成,除了先天基因的遗传,后天在原生家庭里,父母的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父母都比较自信、比较开明、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且对孩子多加赞美和鼓励的家庭,更能养出自信满满的孩子。父母有一方比较自卑的、教育孩子非常严厉、严厉批评多于鼓励、经常采用打压教育的家庭,孩子相对就会自卑一些。此外孩子上学后,同学跟同学之间也会有一些无形的攀比,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外形比较好看、家庭条件较好的孩子,更不容易自卑;学习成绩不好、长得不好看、过胖或过瘦、家庭贫穷、性格偏内向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自卑。在这方面,作为父母,一定要多加引导。

我女儿长得不算好看,眼睛很小,脸有些大,上学后,会有开玩笑的同学叫她“小眼睛”或“大脸猫”,女儿非常难过,慢慢的,就有些自卑。我在跟女儿交流的时候告诉她:在这个世界上,不管美丑还是高矮胖瘦,这都是外在的区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健全、完善、友爱、自尊、自强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好的声音,把这些看淡一些,心胸宽广点。不要让这些小事干扰了自己的心境,一路向前,不断努力,这样就能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女儿若有所悟,慢慢的,就不那么在乎自己的长相,性格也越来越活泼、越外向,对同学真诚友善、乐于助人,一段时间后,再也没有同学叫她“小眼睛”或“大脸猫”,而女儿也越来越自信了。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会理事 张惠娟

成就感出现在哪里,自卑感就消失在哪里

每个人,无论家庭出身怎样,不论天赋秉性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都会有和自卑“相遇”的机会。其实,适当的自卑感能激发人改变现状的动力,比如,有的人口吃,但经过不懈努力成了著名演说家;有的人有身体缺陷却成了舞蹈家等。但自卑感若长期存在,就会让人逐渐变得不自信。

自信的孩子才会有自尊,有自尊的孩子才懂得自强,自强的孩子将来才可能自立。如何抓住契机,让孩子走出自卑的沼泽,踏上自信阳光的人生之航,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别人家的孩子”比不得。人类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是感觉“被欣赏”。在生活中,很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进步,经常将“别人家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家孩子的短处相比较,从而指责、否定自己的孩子。长期下去,孩子不能“被欣赏”,还会产生“我不行”“我很差”的自我消极暗示,影响自信心。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带着独特的天赋和兴趣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家长应该静下心来分析并认识自己的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独一无二的存在,总有自己“被看见”“被欣赏”的方面。

让孩子获得“跳一跳,够得着”的体验。内在的成就感,是一个人做事情最大的动力来源。为什么一些孩子的成长过程被挫败感包围?究其原因,学习上,家长对成绩期望过高,孩子压力太大,被成绩压得抬不起头;生活中,家长过度照顾,大包大揽,让孩子失去自己动手做事的机会,没有感知品味成功的机会。要知道,自信心不是家长给予的,是需要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逐步获得的。在生活中,家长要善于为孩子设置“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这样的目标,既能激发孩子的积极行为,又能让孩子通过一定的努力收获成功,从而产生“我努力,我能行,我最棒”的积极心理暗示。

无条件的接纳和实事求是的欣赏。有些在工作中有了一定成就的人,其实内心依然还藏着很深的自卑情结,这很多源于童年时期缺少家庭的鼓励和爱。一方面,父母要无条件地接纳孩子,给孩子挑战困难的勇气;另一方面,家长要善于结合孩子的秉性特长,给予积极的夸奖和肯定,使孩子感受到自我价值。当然,欣赏夸奖孩子,并不是偏离现实的盲目虚夸,这样只能让孩子“迷之自信”,以后仍然会遭受挫败。所以,生活中家长要多放手,多给孩子创设独立做事、自我管理的机会,让孩子在实际行动中获得成就感、力量感,从而建立真实稳固的自信。

本报记者 任洁 杨琳琳 余翠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