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大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聚力打造高水平技能人才“练兵场”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1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聚力打造高水平技能人才“练兵场”
——大兴区2020年度区级职工创新工作室展示(下)
大兴区高危孕产妇动态管理与实践工作室
大兴区殡仪馆殡仪服务探索创新与实践工作室
大兴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室
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职工创新工作室
(本版均使用资料图片)
 

大兴区高危孕产妇动态管理与实践工作室

精心呵护高危孕产妇分娩

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落地实施,高龄孕妇明显增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比例上升趋势明显。数据显示,大兴区高危孕产妇比例:2014年54.29%,2016年78.47%,2020年93.46%。为预防和减少孕产妇和婴儿死亡,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大兴区在区级产科质量管理办公室基础上成立了高危孕产妇动态管理与实践工作室。

工作室成员由原区级产科质量办公室成员、孕产群体保健区级管理人员、助产机构产科主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站站长33人组成,覆盖辖区2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5家助产服务机构。工作室着重在社区孕妇建册高危因素初筛、动态监测随访、助产服务机构孕妇动态评估分级建档、区级橙红色高危台账式管理、定期质控、汇总、分析、社区及助产机构橙红高危孕妇专案管理、高危孕产妇联管联控的高危孕产妇动态闭环管理等方面开展工作。

大兴区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刘广美作为工作室的领军人,带领工作室成员经过不断的努力与实践,通过针对辖区孕产妇进行“五色球”动态监测与管理,形成一例一上报、一例一登记、一例一录入、一月一汇总、一季一质控的“五个一”的工作服务模式,及区级管理——助产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公共卫生专管员联管联控的3+1高危孕产妇动态闭环管理模式。

在工作室成员共同努力下,2018年至2020年,3年来共计管理辖区孕产妇48972例,高危孕妇占比为88.50%,全部进行动态监测与管理。其中,橙色高风险孕产妇6336例,红色高风险孕产妇521例,全部进行了专案管理,为保障母婴安全奠定了基础。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孕产妇零死亡。同时,连续两年取得了“北京市区域母婴安全保障筑基行动”工作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大兴区殡仪馆殡仪服务探索创新与实践工作室

用温情送别逝去的生命

受老龄化趋势的影响,近几年来,大兴区殡仪馆平均每年受理的治丧业务多达14000份左右,每天要为40多个家庭提供殡仪服务。区殡仪馆除服务本区户籍亡故居民外,70%的亡故居民来自丰台区、朝阳区、东城区、西城区及非京籍逝者。众多的服务对象中,因地域、风俗、教育背景、治丧理念等因素各不相同,相应也就出现了多种化的治丧需求。区殡仪馆为了满足治丧群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在殡仪服务技师、北京市民政技术能手展红军的带领下成立了殡仪服务探索创新与实践工作室。

该工作室自被批准运营后,利用创新工作室、创新实验室等孵化空间,集结10余名团队成员,全面开展技能培训、技术创新、标准化建设等工作,主攻传统和现代殡仪服务研究,创新殡仪服务项目。

工作室领军人展红军,国家技师级殡仪服务员,民政部职业技能中心殡仪服务专家。工作16年来,他坚持潜心钻研殡葬文化,积极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殡仪服务之间的契合点,在行业内产生一定影响。在展红军的带领下,工作室结合大兴本区和北京南城的治丧风俗,从科技手段、服务理念、仪式仪轨等角度增加情感表达、心理抚慰、温情追思元素,完成了对家庭祭奠仪式、骨灰追思仪式、守灵供饭仪式3个殡仪服务项目的创新和实践,让告慰因温情而虔诚。

工作中,针对死亡证明不合格、无法正常办理火化手续的问题,为了慰藉家属的焦虑心情,工作室开发设计了纠错服务程序,实现了火化、纠错两不误,受到了社会的赞誉。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工作室受丰台区和大兴区疾控中心技术指导的启发,设计了“棺椁封胶”装殓方法,确保在接运传染性疾病遗体时,棺椁能够处于封闭状态,不会引发病菌外散,从而保护了职工健康和安全。

展红军表示,未来3年,工作室将从便民、利民、惠民角度出发,大胆探索殡仪服务新模式、新形态。同时,构建起大兴区标准化殡仪服务模式,把现有的日常殡仪服务的每一个环节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努力打造殡仪服务员实训基地,为大兴区殡仪服务领域乃至全市殡仪服务方面打造更多技能人才。

大兴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室

专注心理健康送出真诚关怀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心理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大兴区心康医院作为区内唯一一家精神心理专科医院,近年来培养了一支优秀的心理工作团队。为了更好的发展心理服务体系建设,2019年,这个团队专门成立了一个创新工作室——大兴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室。

大兴区心康医院副院长张峰作为工作室领军人,已从事现专业近30年,张峰擅长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和药物治疗、复杂病情的评估和药物咨询、心理治疗、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指导。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专注于临床心理咨询、心理成长及心理学知识普及、社区心理服务,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心理辅导、儿童青少年沙盘、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

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室针对学生常出现的普遍心理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主题为青少年心理减压、青春期心理健康科普,及时帮助学校做好学生心理困扰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干预。此外,工作室专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为学校如何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识别与干预、如何进一步做好个别心理辅导给予操作性引领,努力提升学校的心理危机识别意识与能力,给学生真诚的关怀和有力的支持。

针对6—12岁儿童,工作室推出了“阅心成长”儿童沙盘项目,为参与团体沙盘的儿童提供安全、自由、接纳的空间,通过心理分析的方法使无意识意象呈现在沙盘中,将被压抑的或未知的内容带入到意识中,从而解决儿童压抑的心理冲突,获得了孩子和家长的认可。

在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2021年初,工作室在为医务人员开展了10场正念减压活动,针对性帮助医务工作者群体调节情绪、心理减压。特别是在天宫院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期间,工作室与市级专家构建形成专家日常巡诊、重点人群跟踪、服务热线、应急现场处置“四位一体”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格局,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重点人群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职工创新工作室

开辟神经外科治疗新途径

大兴区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外科开展工作已有25年,近2年来,该科室除满足于辖区内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外,借助中西医和康复两大技术优势,瞄准目前神经外科疑难病种,创新性开展了重型颅内感染和结核性脑病外科手术及临床基础研究,打破了过去神经外科疾病只能依靠手术的传统观念,创新性融入中医和康复技术,给神经外科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为了更好的将这项造福病人的工作继续研究发展下去,神经外科职工创新工作室于2020年4月正式成立。工作室领军人何刚,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余年,具备扎实的神经外科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他亲自完成各类手术1500余例。针对本区域居民对神经系统疾病的需求,率先在大兴东北区域创建了神经外科,解决了本区域各行业居民的神经外科急诊手术的强烈需求,病人能就地立即手术,缩短了病人因转院延误的救治时间,大大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何刚介绍,由于生活饮食和习惯的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过去主要依靠神经内科治疗的疾病,现在更多的需要神经外科手术治疗。但是,就目前情况而言,神经系统感染、脑积水和结核性脑膜炎这3类疾病已经成为困扰神经外科治疗的瓶颈问题。工作室研究了一整套治疗以上疾病的切实可行的创新方法,经过1年多的临床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收治的病人都是外省市三甲医院神经外科反复治疗病情仍无好转甚至面临死亡的病人,转入外科工作室治疗后,98%病人都好转或治愈回家。

何刚表示,在近1年工作室创建中,重点制定和完善了工作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成立了“中枢神经系统颅内感染诊治中心”“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诊治中心”和“中国中西医结核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临床诊治基地”。接下来,工作室将把这项造福病人的工作继续研究发展下去,计划利用3年时间,创建并完善工作室的创新项目,并将新技术,新发展在国内推广应用。

□本报记者 孙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