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寻故溯源话延庆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寻故溯源话延庆

 

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临近,其比赛场馆所在地之一的延庆,受到广泛关注。届时延庆辖域内的小海坨山将成为冬奥高山滑雪、雪车和雪橇等项目的比赛场地。

延庆位于北京市西北部,距北京市区70 公里,北东南三面环山,因气候独特,冬冷夏凉,素有北京“夏都”之称。远在六七千年前,延庆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此地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且听我为您细细道来……

“延庆”本称“隆庆”

延庆古称夏阳川,亦称妫川。早在六七千年前,延庆境内已有人类活动。春秋时期曾是山戎族活动地区,春秋晚期和战国初期地属燕国。秦统一全国后始设上谷郡,置上兰县(故城在今延庆张山营)和居庸县(故城在今延庆县城)。西汉时,上谷郡领十五个县,其中夷舆、居庸二县均在今延庆境内。东汉时撤夷舆合为居庸一县。北齐时废居庸并入怀戎县。唐初怀戎属北燕州,贞观北燕州改名妫州(以妫水名之),天宝年间妫州改为妫州郡,今延庆属地始从怀戎县析出,设置为妫川县。

唐末及辽金时,改为缙山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元代第四位皇帝)生于香水园(今延庆沈家营上花园),至大四年(1311年)登基后,于延祐三年(1316年)升缙山县为龙庆州。到了明朝废州设隆镇卫,建文元年(1399年)改隆镇卫为隆庆卫。永乐十二年(1414年)复置隆庆州,直至隆庆元年(1567年)改为延庆州。至清末的300多年间沿用。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废州改县,始称延庆县,并沿用至2015年,遂设延庆区。

由此可见,“延庆”本称“隆庆”,因何要改称呢?原来是基于封建礼制中的“避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世宗第三子朱载垕登基,成为明代第十二代皇帝,次年改号为“隆庆”。为了避讳“隆”字,遂将“隆庆州”改为“延庆州”。民国时,“延庆州”改称“延庆县”。

“塞外珠峰”海坨山

据《北京市延庆县地名志》载:海坨山位于延庆县张山营镇北部,与河北省赤城县交界处,属燕山山系,于燕山运动时期开始形成。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断裂、抬升,形成陡峭险峻的山峰。山体呈东西走向,横16.9公里,纵28.4公里。有三座高峰:即大海坨、小海坨、三海坨。大海坨海拔2241米,为北京第二高峰。小海坨在大海坨南侧,海拔2198米。三海坨在小海坨南侧,海拔1854米。

海坨山山岩多为花岗岩,侏罗纪的安山岩、火山凝灰岩和角砾岩等。岩石形成年代距今1.3亿年。山中多“V”型峡谷,为河流下切和断裂抬升构成。传说远古时,整个延庆是一片汪洋,海坨山只是一块礁石,经过亿万年石长水落,形成海岛样的高山,故名“海坨山”。如今山崖之上仍有海浪冲击的痕迹,众多的泉流被人们传说为“海眼”。山上植被丰茂,气候随海拔高度变化差异极大。

海坨山“重峦截云,层陵断雾”,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因山前盆地潮湿空气被抬升,山顶气压气温均低,往往一夜北风吹过,天亮时,大海坨已戴上银白色的“雪帽”,而且每年持续“戴”六七个月之久,在延庆盆地范围内均可看到“海坨戴雪”的奇观,由此被誉为“塞外珠峰”。每到雨季,“海坨飞雨”又名“吞奇吐秀”则成为另一奇观,在历史曾为“妫川八景”之一。《延庆县志》称:“高耸万仞,上有龙潭,层峦叠嶂,云生雨随。”“若轻风屑雨,则湿霭轻岚,霏微迎目,恍在蓬莱烟雾中。”明初开辟延庆的赵羾有诗赞曰:“忽看绝顶起云阴,化入人间沛泽深。溪涧晓添双白练,田畴秋足万黄金。草堂剩有催诗兴,版筑宁无济世心。自是圣明天意合,不须祈祷效桑林。”

小海坨地处大海坨南侧,山势陡峭、地形复杂、山高林密、降水丰富。借助垂直落差大等地形、气候条件,在其南麓打造国际一流高山滑雪场,已成为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的核心区,届时高山滑雪、雪车和雪橇等比赛项目将在此举行。

“八达岭”的由来

延庆以八达岭长城而闻名,其地处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被称作“玉关天堑”,为居庸关的重要前哨,古有“居庸之险不在关而在八达岭”之说。

1500年前的北魏,就曾在八达岭一带修筑长城。据《魏书世祖本纪》记载,北魏拓跋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在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以北,修筑长城,名叫“畿上塞围”,东起上谷军都山(今八达岭一带),西至黄河岸。后来到北齐王朝天保六年(555年),又修筑长城,西起大同,经军都山东去,把长城延长到了海边。

八达岭是万里长城最著名的景观之一,气势雄伟,景观壮丽。关于“八达岭”的由来,历来说法不一,“版本”较多。其一,“八大岭”谐音说:因这一带山峦层叠,地势险峻,据说所建的长城在这里要转八道弯,越过八座大的山岭,所以当年兴建这段长城很艰难,建筑材料难以运送到山上,工期迟迟完不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修长城而死。最后通过“仙人”的“点化”,采取“修城八法”,即“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运送到山上,所以人们就把这段长城称为“八大岭长城”,后来地名就谐音成“八达岭长城”。

其二,“八道岭”谐音说:传说明末李自成率起义大军征战到此,因城关易守难攻,起义大军受阻于长城之外,数日不进,李自成不由得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前方还有八道险关。李自成听罢长叹一声:“这里的八道岭实在是难以越过,看来强攻是不行!”于是命令起义大军改道而去,后来这里被称为“八道岭”,时间一长就被谐音成“八达岭”。

其三,“八斗岭”谐音说:八达岭长城连绵起伏,将八座陡峭的山峰联系在一起,而每一座山峰都像一个扣着的大粮斗,不但坡度大,且呈不规则多边形,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排列,故当地人将这八座山峰称为“八斗岭”。明朝在这里重修长城的时候,一位皇帝来此视察,当得知这里叫“八斗岭”时,觉得名字很俗气,于是赐名,将“八斗岭”谐音成了“八达岭”。

以上几种说法多是传闻,缺少确切的文字记载,难以考证。其实最可信的说法,应是明代蒋一葵在《长安客话·边镇杂记》中的解释:“出居庸关,北往延庆州,西往宣镇,路从此分,故名八达岭,是关山最高者。”

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由此往北是延庆、赤城、内蒙古,往西是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往东是永宁、四海,往南是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路从此分,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

延庆有“三宝”

延庆依山傍水,冬冷夏凉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孕育出了丰饶的物产,民间有“延庆三宝”之说,即妫河鱼、永宁豆腐、八达岭御酒。

有延庆“母亲河”之称的妫水河盛产鲤鱼,故称“妫鱼”,为野生鱼种,头小身大,红眼赤体,脊宽体肥,肉质鲜嫩,繁殖历史久远,曾有“味极肥美,他地无”之说,尤其是春天的开河鱼,更加鲜美细嫩,曾是延庆一道著名美食。据传明代永乐皇帝北巡路过妫水时,品尝妫鱼后大为赞赏。

永宁镇位于延庆城区东部,其建制始于唐代,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设永宁县于团山下,取《书经》“其宁唯永”之意。永宁以豆腐知名,从汉代起就有记载,自明代起塞外就流传着“南京到北京,要吃豆腐到永宁”,清朝时期成为宫廷贡品,曾经有过家家户户做豆腐的历史,其原料选自永宁一带所产黄豆。当地加工豆腐是用“酸浆”点豆腐,做出的豆腐细嫩柔滑,民谚有“抬在案上是黄的,浑身上下是活的,刀子一拉茬口是细的,抓在手里是绵的,放在口里是细的,煮在锅里是韧的,油炸出来是虚的。”足见永宁豆腐非同一般。至今仍是当地特产,远近闻名。

历史上延庆盛产高粱,特别是从清泉堡经永宁到神树屯(今称新华营)有一条地下水线,水质清香,以其酿酒,酒味清香、甘冽醇厚。远在唐开元年间(713-741年),“妫川之阳曰龙山水谷,黄粱之栗、玉液之酝、丘园之果、仙原之药,为天下之最。”明清之际所酿高梁酒成为地方的四大物产之一。到了清代其酿酒业发展甚速,酒坊林立,酒旗招展,“每岁陆运销京北一带,约十五万斤”。因曾供奉内廷,故有“八达岭御酒”之称。

主讲人介绍:

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多年业余从事北京文史研究,特别是北京地名、风物、民俗及古村落研究,并在《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刊发稿千余篇。已出版《光阴里的老北京》《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京西海淀说故》《香山传说》等。

□主讲人:户力平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