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怎么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11月1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怎么办?

邰怡明 绘图
 

“妈妈,我的那条黑色的裤子在哪呢?”“妈妈,这道题不会做。你来做!”“妈妈,这句话什么意思?”……孩子的一声声“妈妈”里包含着太多的依赖,原本自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也懒得动手动脑筋。面对过度依赖的孩子,父母们有时候也颇为无奈,看着孩子可怜兮兮的眼神又会觉得很心疼,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独立起来?下面我们就来听听家长和专家的建议……

林女士 文化公司职员 两个女儿

尝试摆脱孩子的过度依赖

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有两个可爱的“小棉袄”,大部分时间都是很开心的,但是带孩子也很辛苦。孩子们放学后,每次回到家里,都是这样开头的:“妈妈,我饿了。”“妈妈,我的外套你放哪了?”“妈妈,姐姐抢了我的漫画书……”下班后回到家,基本就是围着孩子们转了,给她们做饭、洗衣服,姐妹俩吵架了,我还得调解,等她们吃完饭,还得看着她们写作业,有什么不会的地方,还会来问我。两个女儿虽已经上小学了,但晚上还得哄她俩睡,虽然我说了很多回,试图让两个小姐妹一起睡,但也没什么效果。这时真的感慨:被孩子过度依赖,真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我想,可能是我过于在乎自己“妈妈”这个角色,且尽量把这个角色扮演得尽善尽美,导致孩子们的独立性很弱,不管做什么,她们都离不开我,所以形成了过度依赖的性格特点。

后来我就尝试慢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每天放学回来,让她们整理各自的书包、书桌,各自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如果有脏衣服,教她们学着使用洗衣机。我负责做饭,饭后,试着教两个孩子洗碗,刚开始她们不愿意干,我就多加鼓励:“宝宝们,你们最棒了,碗一定会刷得很好!”慢慢她俩就开始刷碗了。做作业也是,我不再干预,不会的题,让她们自己留出来,等第二天向老师请教。

做完作业,我会带孩子们出去跑步、打球,丰富她们的业余生活,周末还有专门一天用来阅读,让她们随着各自兴趣读喜欢的书。我大女儿喜欢读故事书,二女儿喜欢科幻小说,她们就各读自己的。周末我也会鼓励孩子们去跟其他小伙伴们玩,慢慢地,她们对我的依赖也就越来越少了。

芮女士 律师 女儿 13岁

从小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界限

女儿没有出生之前,我认为养孩子很简单。等我当妈妈之后才发现,养孩子不仅仅只是“养”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从孩子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每个阶段的教育都是必不可少和至关重要的。现在的条件虽说比以前好很多,但教育各方面的要求也高了很多,我小时候的生存法则,现在已经不太适合了。比如,以前的家长很少注意到孩子的心理等等各方面的问题,现在则不同。

我认为,孩子依赖是种天性。对于孩子来说,刚出生时,什么也不会,吃喝拉撒都有人把他照顾得好好的,这是这么舒坦的一件事情,而对家长来说,这也是一种责任,从两方面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当孩子慢慢长大后,家长和孩子就很容易陷进这种舒适区中。所以,要走出这种舒适区,第一步就是觉醒。

女儿小时候,特别缠我,只要我在家,所有会的都成了不会,她跟爷爷奶奶在家时,吃饭穿衣都会,自己上厕所,从两岁多就会了,小大人一样,给爷爷奶奶讲故事。后来,我发现了这个问题。我就郑重其事地告诉她:“这是你的事情,而且你能独立完成,你不能再找妈妈帮忙了。只有你真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能找人帮忙。”当时孩子不太理解,后来,我又讲了很多这方面的道理,如,哪些事是她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遇到需要她自己拿主意的事情,我也会征求她的意见,并尊重她的意见。

在生活中,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有的边界,在边界以里她可以自己做主,并且要努力做好。现在女儿13岁了,已经相对比较独立,有时候也会偶尔偷懒一下,我觉得这都正常,只要不过分依赖家长就可以。

丁先生 建材公司职员 儿子 10岁

家长应尽量减少代劳

我是一个理性的人,在养育孩子这件事情上,虽然会投入很多情感,但我会尽量坚持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每一件事情,人都不是生来就会,都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学习,对孩子也是如此,所以家长要慢慢去引导。

就拿吃饭来说,孩子小时候总是吃的餐桌一片狼藉,但我会坚持让孩子自己吃,所以孩子早早就学会了使用筷子,吃饭有模有样。后来,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来很神气地跟我说:“爸爸,我们班有的小朋友还不会使筷子!”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有的孩子并没有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还有,小孩在玩玩具之后,家长总是直接把玩具归置好,这让小孩在自我意识上形成了这就是大人的活儿,其实家长完全可以引导孩子自己收纳玩具。当时孩子妈妈给他买了《小熊很忙》这套绘本,其中有一本是关于收纳的,孩子很爱看,一遍遍地让我给他讲,其中一个片段就是——不玩玩具的时候,要送它们回家。所以孩子从小就有了收纳的意识,也懂得了做事要有始有终。

养成孩子独立自主的习惯后,孩子学习也会变得主动很多。学习是个很广义的词,只要不会的都得有学习的过程。孩子都喜欢玩玩具,当孩子问家长“这个玩具怎么拼”的时候,有的家长会直接帮孩子拼好,孩子当然非常开心,但孩子会玩了吗?长此以往,孩子遇到问题,就没有耐心自己研究了,所以依赖家长既体会不到过程中的乐趣,也让孩子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孩子终究是要成为社会人的,不能什么事都代劳。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会理事 张惠娟

过度保护就等于剥夺了孩子提升能力的权利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问题,既包括生活上的依赖,也包括心理上的依赖,久而久之会导致孩子做什么事情都不自信。要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家长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所谓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独自处理与自己相关各种事务的能力,这种事务既包括日常生活琐事,也包括人际关系。自理能力如何培养?家长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

该放手时就放手。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从家长层面看,主要是家长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从而代包代办。

其实,过度保护就是剥夺。孩子的每次经历都是一个学习成长的过程,比如父母不喜欢厨房被搞得一团乱,所以不让孩子下厨房。如果孩子的生活日常都是家长代为规划办理,孩子一遇到困难,家长就给予庇护、帮助,那就是剥夺了他们从这些经历中学到东西的权利,还会导致孩子缺乏责任感,养成依赖心理。所以,在一定规则的前提下,家长必须给予足够的空间,大胆放手让孩子去探索尝试,从而获得那些有益于成长的生活经历。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从孩子层面看,主要也是孩子担心犯错,内心没有安全感。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安全感充足且稳定的孩子,会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并对周围的人和外部世界产生信任和期待,有勇气和胆量对外探索。这就要求家长给孩子充分的爱与信任,多鼓励孩子,让他敢于大胆地去尝试,让孩子敢于试错。

同时,家长要结合具体情景及时给予孩子鼓励,比如孩子每晚睡前收拾好第二天所带的物品,家长可以奖励一面小红旗,连续积攒一周就能兑现一种小奖励,可以是亲子共读一本好书,可以是带孩子去他向往已久的科技馆……有了成果的积极驱动,孩子就愿意主动作为,逐渐走出心理依赖区。而一旦有了成功的体验,孩子自己动手的习惯就会蔓延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从而变得自立自强。

作为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未来能自信地立足社会。所以,在孩子成长的“大片”中,家长要扮演好“剧务”的角色,为孩子搭建舞台,为之提供一定的环境保障,让孩子在喜怒哀乐中去演绎自己的人生。

本报记者 余翠平 杨琳琳 任洁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