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图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多部门多举措保供能源 多地陆续启动供暖热运行
河南老中医从医42年 正骨从不收费
“第一学历”沉渣泛起 破除学历歧视应立规矩
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 应全额纳入监管范围
中消协发声:小区物业 不能强制业主人脸识别
警方侦破考研作弊案 组织者是驴肉店老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一学历”沉渣泛起 破除学历歧视应立规矩

 

不知从何时起,不少单位在招聘新员工时,在表格上增添了“第一学历”的内容。别看这一小小的几个字,却让很多人为此踌躇。看到一个网友的自述写到,本以为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大学毕业了。谁知在找工作时,被对方告知只看“第一学历”。哪怕你是研究生、博士生毕业也没有用。“第一学历”如果不是985、211的名校,也会被淘汰。

还有一则新闻,说是一名自称达到保研标准的大四学生发帖称“无法相信北大会有这么差的师资”。其列出的一名北大数学学院博导硕士毕业于地方院校,这名学生据此称“招的老师水平不如深圳中学”“希望北大能整顿下师资”等。

这个新闻一经发出,就让舆论沸沸扬扬,把“第一学历”问题,再次推到了舆论的风口上。这个遭学生嫌弃的北大博导,本科、研究生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但其博士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该教授发表相关领域的论文50余篇,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和中国计算数学届最高奖项冯康科学计算奖得主。

面对一个卓有声望的教授,学生却耿耿于怀,可见这个讲求“第一学历”的歪风,已经浸润了不少人的头脑。因为自己的“第一学历”不是出自名校,而在求职时遭遇“滑铁卢”的事例举不胜举。这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下“第一学历”的来龙去脉。所谓第一学历,通常是指国民教育系列的普通全日制教育的最高学历。如果说,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人们最触头填写表格时的“家庭出身”一项,如今对许多年轻人来说,最触头的是填写表格上的“第一学历”。如果是出身名校还能很荣耀,如果是出自一般院校,估计在不少单位会遭到歧视。如果到新单位应聘时,也许会因此而败北。

就在人们为“第一学历”争执不下时,不久前教育部明确表态: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技能训练的学习经历,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相关政策及文件中没有使用“第一学历”这个概念,在管理过程中所说“学历”通常指的是个人获得的最高或最后的学历。而且,早在2014年,教育部就明确表示,没有使用“第一学历”概念。

然而,不少单位人为地设置就业门槛,非名校毕业生不录用,这是典型的以学历高低论英雄的狭隘偏执的人才观,是学历查三代的落后观念。众所周知,我国的名校资源还是很稀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985工程”共有39所,“211工程”共有116所。按照很多单位的选人标准,非名校不录用,那无疑会扼杀了多少有作为的年轻人求职梦。更何况,进了名校并不意味着进入了人才保险箱。不少优秀人才并没有名校的光环。如比尔·盖茨大学没毕业,成了世界著名公司老板;苹果公司更看中的是能力;2020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8位获奖者的本科学历中,多数获奖者的“第一学历”是在新兴院校、小型大学或文理学院取得的……

因此,不彻底破除“第一学历”的阴影,不但会阻碍人才的脱颖而出,还会扭曲人才使用观,从而影响我们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看来,对甚嚣尘上的“唯学历论”“唯名校论”给予迎头痛击,并不仅仅是谴责一下就奏效,还需要完善高校资源配置,平等竞争,同时,对就业法律法规做进一步调整,从法律层面明确不得学历歧视,对于遭受学历歧视的人,还应通过司法救济机制给予权益保护。

□赵强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