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获悉,近日,3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通过北京市总工会提供的“一站式”劳动争议法律服务,及时得到了包括工资、解约经济补偿金及社会保险等在内的经济损失补偿金6万余元。
据了解,随着平台经济的迅速发展,以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为代表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工伤损害赔偿等纠纷呈上升趋势。为此,北京市总工会第一时间出台了《北京市总工会关于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维护法律服务实施办法(试行)》,扩大工会组织法律援助范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普及法律知识、法律咨询、引导协商和解、调解劳动争议、代书代理案件等法律服务,及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护合法权益。随后,北京市总工会又陆续出台了《关于维权向前一步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措施》《关于推动工会服务“向前一步”的工作措施》系列文件;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维护试点工作;聚焦实际问题,推行多项暖心举措,尽力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急难愁盼”问题,推进首都工会维权、服务“向前一步”。
同时,北京市总工会通过12351热线24小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诉讼代理、劳动争议调解等服务,并积极协调司法部门构建多种法律援助渠道,做到“应援尽援”。此次接受援助的3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是通过12351热线找到工会的。
9月8日,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接到12351服务热线的派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杨某等3位劳动者,被劳务派遣公司派遣至一家互联网平台工作。9月6日,3人收到部门经理线上通知要求签署离职协议,杨某等3人表示不愿离职或解除劳动关系,要求单位依法支付工资、经济补偿等费用,并将上述诉求寻求工会的帮助。“中心接到派单后,第一时间启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及时组成劳模律师服务团队,第一时间与杨某取得联系,核实情况、了解诉求。”北京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副主任褚军花介绍道。
经过与劳动者、用人单位沟通协调,最终,3位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公司都表示希望放弃劳动仲裁,选择通过调解解决争议。9月18日,经过法律服务中心与公职律师的专业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并成功签署调解协议。三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理诉求得到解决。
从劳动者打来咨询电话、到申请法律援助、到最后通过工会调解结案仅仅用了十天,工会为3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的“一站式”劳动争议法律服务获得了职工好评。市总工会法律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群体案件,我们充分利用工会劳模律师服务团的优势,积极利用劳模律师咨询热线、劳模律师调解、劳模律师代理等形式,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切实做到工会法律维权服务向前一步。
□本报记者 杨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