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来今雨轩感受百年风云激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来今雨轩感受百年风云激荡

 

早在多年前,我就知道中山公园有一个出名的茶社——来今雨轩,可是来过几次中山公园之后,都赶上这个茶社一直在修缮。终于等到了今年的6月1日,修旧如旧的来今雨轩重新开业。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茶社开业当天,就兴致勃勃地来到这里打卡。我发现,这个茶社早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茶社,它是100多年来中国社会变革的见证者。我在茶社的几个小时时间,仿佛感受了百年历史风云的激荡,心情一直难以平复。

一、北京早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播火地

从中山公园的正门进入,沿着东南方向,按照指示牌寻找。还问了几个游人,都说不知道,因为是新开放的缘故。后来问一位园内工作人员,才穿过一个走廊,找到这个地处偏僻的茶社。说实在的,如果没有别人的指点,要找到这个位置,还真不大容易。

走进来今雨轩,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片的红砖墙和廊檐上的彩砖瓦,门口一副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让我驻足很久,觉得十分有韵味。门口站满了近十位身穿红色上衣的女讲解员,她们在互相探讨着解说词。我环视一下整个茶社,果然古香古色,新油漆的楼梯,新装的桌椅,无不透露着100年前的气息。

这个茶社主体建筑481平方米,坐北朝南,室内铺设木地板和护墙板,既具浓郁的古典色彩,又不失典型的民国风格。建筑前面周围砌有矮花墙,松柏掩映;庭院中间布置太湖石,花草环绕。一进入这个茶社,虽然外面炎热无比,而深卧在中山公园里的茶社,却是清凉无比,满眼的都是民国建筑风。

问了一下讲解员,告知“来今雨轩”典出杜甫七绝《秋述》前的小序:“秋,杜子卧病长安旅次,多雨生鱼,青苔及榻。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意谓“老朋友下雨还来,新相知则雨后却步”,后人因此把“旧雨”比作故交,将“新雨”喻为新知。轩名截取“旧雨来今雨不来”中间三字,寓意“故交新知,新老朋友,欢聚一堂”。试想,这样典雅的环境,这样诗意盎然的茶社名称,这样的装修风格,能不让人为之所动吗?

1915年来今雨轩开业后,在周围众多的茶社中,它还是鹤立鸡群,成为了北京社会名流举办雅集之地。后来,以李大钊、邓中夏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常聚在茶社,探讨传播马克思主义。

在二楼的少年中国学会的展览中,我看到了不少的历史图片和资料,显示了李大钊等人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奔走。据记载,李大钊先后来过十多次,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民主主义战胜,就是庶民的胜利”,李大钊这段著名演说《庶民的胜利》,就是1918年11月在来今雨轩发表的。毛泽东至少也来过这里两次,从事革命活动。1919年7月,由李大钊等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后,李大钊、毛泽东、邓中夏、高君宇等多次到此参加学会的聚会、座谈会,阐明政治主张。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出现的最重要的社团之一,中山公园见证了这一重要社团的成立和成长。

二、民国时期,社会名流荟萃的活动地

在来今雨轩的二楼展出里,还展出了文学研究会在这里成立的情形。1921年1月4日,文学研究会也在来今雨轩成立,研究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揭露黑暗旧中国的现实著作,宣传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擎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文研会与创造社是当年新文学运动中的两大社团,影响深远。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会员有170多人。早期的文研会经常在这里举办文学活动,积极推进了新文学的建设。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创作了许多揭露黑暗旧中国的现实著作,擎起了新文化运动的旗帜。

除了文研会在这里宣告成立之外,还有不少社团也在此地举办各类活动。比如柳亚子、鲁迅、陈寅恪、沈从文、叶圣陶、周作人、张恨水、林徽因等人,还有秦仲文、周怀民、王雪涛等一列画家,都愿意到这里来,谈诗论画。

据记载,来今雨轩的老匾额是民国时期当过大总统的徐世昌题写的。因为当时中国画学研究会在此成立,它是中国画院前身。成立于1919年,成员200多人,画学会汇集了当时享有盛名的一批画坛大师。每月要在这里聚会两次,每月出一期会刊,还要不定期地在这里举办画展。这些经费都是由徐世昌资助。每次聚会,每位画家要在来今雨轩画一幅扇面送给徐世昌,徐世昌为每人写一副楹联作为回赠。柳亚子组织的“南社”活动也曾在此举行。

三、鲁迅、张恨水等名家名作的诞生地

众所周知,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产生,很多时候,也需要创作时身处的环境是否适宜。由于这个茶社地处京城核心地带,又很幽静高雅,茶点可口、茶食可人,因此对本身也是美食家的众多的学者、教授、作家来说,自然地是再好不过的作品催生地了。

鲁迅一生嗜好喝茶,寓居北京14年,他经常参加同仁召集的茶话会,有时也邀约朋友出外喝茶,点上糕饼点心,且饮且食,尽兴而归。在《鲁迅日记》中,他记载来过这里60次,可见这个茶社对鲁迅的巨大吸引力。

据介绍,1926年暑期,鲁迅还和老同事、老朋友齐寿山,在来今雨轩一起合作翻译了荷兰作家望·葛覃的长篇童话诗《小约翰》。他们从7月6日开始,每天下午到来今雨轩对译《小约翰》,到8月中旬基本完成。鲁迅在《小约翰》引言中写道:“我们的翻译是每日下午,一定不缺的是身边一壶好茶叶的茶和身上一大片汗。有时进行得很快,有时争执得很凶,有时商量,有时谁也想不出适当的译法。译得头昏眼花时,便看看小窗外的日光和绿荫,心绪渐静,慢慢地听到高树上的蝉鸣……”

著名作家张恨水以文坛高产作家出名,他在以天桥艺人为题材的代表作《啼笑因缘》,也是在来今雨轩完成创作的。1929年5月,张恨水应邀参加在来今雨轩举办的“上海新闻记者东北视察团”欢迎宴会。在这次活动中,《新闻报》严独鹤向他约稿,张恨水爽快地答应了。此后,他在来今雨轩边饮茗边构思边写作,一部名著《啼笑因缘》,很快在他的笔下完成。

著名作家沈从文担任《大公报·文艺副刊》编辑时,经常在来今雨轩组织沙龙活动,联系作者、培养新秀、开展讨论。每次活动两三个小时,探讨文学与写作,这种漫谈式的沙龙活动,其实也在催生作家的灵感。此外,南社、《语丝》杂志社同人,也不时在来今雨轩喝茶聚餐、开展活动。

可见,一个小小的茶社,不但是中国先进思想的传播地,还是高朋满座、议论风声的名人会客厅,同时,优美的环境、让富于创造力的作家、画家、学者,被催生了很多优秀作品。正是小小的来今雨轩茶社,折射出了一个大千世界。

主讲人介绍:

赵强,资深出版人、编审、知名时评人,曾在多家出版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近2000篇杂文、评论、散文等。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至今仍笔耕不辍。

□主讲人:赵强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