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中山装制作技艺薪火相传
北京榜样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中山装制作技艺薪火相传
——记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实习指导教师杨春鹏
 

“中山装起源于孙中山先生服装变革的思想,因其独特的政治意义而流传于世,凝聚了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的不懈斗争……”说起中山装,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服装系实习指导教师杨春鹏话语中透着对中山装文化的熟稔。学院依托他主持的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深耕传统中山装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融合多种元素、大胆改良,积极为中山装制作技艺培养传承人才。

收集上千张中山装老照片领悟制作技法

当初,杨春鹏考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的前身北京市服装技工学校时,选择了服装制作专业,理由很简单,因为家里人觉得这是一门能养活自个儿的手艺,哪里想到这个内向的孩子会在这个领域中干出一番事业。

杨春鹏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爱动脑筋、踏实,每次做的衣服都漂漂亮亮,被老师戏称为“免检品”。1983年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从普通的实习指导教师干起,一步步提升业务能力。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杨春鹏在中式服装制作领域里精耕细作,对本专业的兴趣也与日俱增,中山装逐渐成为他最爱的服装制作项目。中山装曾经长期在市场上受“冷遇”,但他毫不气馁,更没有跟风改做西服,而是一门心思地深入研究这门技艺,仅各个年代的中山装老照片就收集了上千张,不同图片的差别细微到袖口没缝扣,还是缝了三个或五个纽扣,他反复考证琢磨,追寻其中的历史沿革,就连办公电脑桌面主图都是中山装的制作概要图。

杨春鹏的工作室里摆放有4件中山装成品,外行人乍看过去没有什么区别,他却指着其中一件告诉记者说:“这件衣领的立翻领扣势,看出来有点翻翘。”他又指了指另外一件,“这是我做的立翻领,饱满、服帖。一件中山装要由里、面、衬三大部分近百块大小不同形状的裁片及零部件组合而成,每一块裁片在裁剪、缝制、熨烫过程中都有严格规范的工艺要求,一丁点不留意就会出现问题,直接影响衣服穿着的舒适度和外观瑕疵,里面的门道和技巧要靠个人去领悟和反复实践。”

中山装与西服不同,款式是封闭的,后背衣片为正块式没有破缝,一件合身的中山装系上扣子后穿着合体、平整,坐下去要舒服,能做到这两点非常有难度。两边前身的4个方中寓圆的口袋、袋盖要与纽扣和衣领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服装造型中,构成稳定有序、协调统一的造型,这需要在量体和结构上进行完美的设计,没有一定的审美水平是完不成的。

杨春鹏对中山装制作技艺近乎痴迷,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习惯把一个笔记本放在床头柜上,在入睡前和醒来后一旦想到制作的点子,就顺手记下来。有好几次他遇到制版难点和教学瓶颈,带着问题入睡,居然在梦里想出了破解办法,迷迷糊糊地拿起本写上几笔,一觉醒来再看,连自己的字都难以辨认,不禁哑然失笑。

留意到传统的服装教学手段不太适应现代人的个性化需求,杨春鹏潜心研发了“服装制图专用尺”和“服装测量背景尺”,既具备直尺的功能,也有曲线尺和网格尺的功能,实现“一尺多用”,获得4项国家专利和2项欧盟专利。如今,这两种尺子广泛应用于全国服装大专院校及企业,填补了我国服装人体测量和专用尺的空白。

因材施教培养大批服装业界技能工匠

给学生上课,杨春鹏不会上来就大谈技术理论。“那样太枯燥无味了,会导致学生们的抵触。”杨春鹏说。课上,他会先生动地述说中山装文化,聊其中的历史典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不慌不忙地介绍制作技艺,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刚入校时,对职业教育还没有清晰的认识,个人能力和对未来的看法都不算乐观,杨春鹏就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形式。即使是学习再吃力的学生,他也尽力挖掘其身上的闪光点并予以表扬,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种子,园丁要用不同方法去浇灌。”杨春鹏说。

带领学生们参加国际和国内专业比赛时,在课堂上和蔼可亲的杨春鹏变得非常严苛,一丝不苟地按照比赛各项要求来训练,要求选手规定的时间做完衣服,谁没做好就不许回家。如果学生们实在做不好,他就亲身示范。学生们遇到的每一处瓶颈,他都有应对之法,引得学生惊叹:“老师,您也太娴熟了。”其实背后是杨春鹏日复一日下的苦功。学生们交上作业后,他又恢复成原来的笑模样,看到天色已晚,他不放心地把学生们送到车站,目送上车才离去。

杨春鹏培养的优秀毕业生纷纷成为服装业界的精英和带头人,数十人获得市级以上奖项,不少人成为单位公认的技术工匠,他因此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教书育人能手等称号,取得高级技师、高级裁判员、高级考评员、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等职业资格。对于学生成才的喜讯他无比欣慰,“学生的成就,就是对我最大的欣慰。”杨春鹏说。

借助工作室平台传承中山装制作技艺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归,一度断档的中山装重新走红。2011年,中山装和旗袍两项内容合并入“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一项,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杨春鹏的中山装制版与缝制手艺被越来越多单位和个人发现并认可。有一次参加全国服装行业交流会时,一个同行特意找到他,对他的手艺推崇备至,“您做的中山装就是有味道,有气势。”

2013年,杨春鹏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任命为北京市杨春鹏服装设计定制工首席技师工作室的领办人;2015年,他的工作室获批为北京市重点资助首席技师工作室;并于2020年得到人社部、财政部的获批认证。

杨春鹏技能大师工作室由杨春鹏担任首席技师,服装系专业教师唐璟等6人为成员,其中高级讲师2名,高级技师1名。他带领团队大展拳脚进行项目传承,为全国服装院校和企业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编写出版《中山装制作技艺》,该项目从此在我国有了正式出版物;为北京市服装技师研修班、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巧娘促进会等社会团体和进修班,以及红都、爱慕等服装企业授课;为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录制《劳动最光荣》之“杨春鹏与中山装”微视频,为海淀区电视台录制《非遗记忆》中山装制作技艺宣传片……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接待千余次参观交流活动。

“西医穿白大褂,中医穿什么职业装能体现出身份?”2021年,杨春鹏工作室被市总工会评为北京市职工创新工作室,承担了“中医医护服装研究与开发”项目。喜欢动脑筋的他开始新课题的研究,希望设计出一款职业装,在形式上体现中医持续千年的文化内涵,颜色要打破西医纯白色制服的固有印象,大胆选用传统文化的标识。目前他正在与团队进行研发,预计明年完成该项课题。

2021年,市教委授予杨春鹏“北京市人民教师”称号,褒扬他从教近40年来坚守育人初心、传承匠人技艺,对所热爱的职业教育工作大胆改革创新的突出表现。对此,58岁的他谦称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教师是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的伟大工作,在服装教育领域我这辈子都学不完。生命不息,创作不止”,杨春鹏说。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