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同研究、服务同标准、用工同招聘、人才同培训、矛盾同调处……近年来,通州区人力社保局主动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扎实推动人力社保公共服务向廊坊北三县延伸布局,建立“五同”工作机制,围绕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人才培训资源共享、社保转移接续、劳动争议协同处理等方面,与河北廊坊北三县开展了一系列合作,以协同促发展,以发展促融合,让两地职工群众共享协同发展红利。
2019年,通州与廊坊北三县召开公共就业服务协同发展专题交流座谈会,签署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协作(合作)协议书》,人力社保公共服务向北三县延伸的合作框架基本确立,明确四地在机制建立、资源共享、资质互认、规范标准、人员交流、技术合作等公共就业服务领域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人才资源和谐发展。
为加强与北三县对接,通州区人力社保局多次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到大厂、燕郊等地实地考察调研,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采取跨行政区域合作的模式,充分利用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共同促进技能、技术人才培养。北京新城职业学校与大厂职教中心共同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将技能培训纳入合作协议重要内容,采取资源共享、专业互补、实践基地互用等形式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开展“通武廊企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向北三县等地区开放线上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为职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免费培训服务,并针对“三地”户籍劳动力,开展适用性就业创业培训。
同时,以三地高技能领域人才互联、互认、互享为目标,支持和鼓励劳动者在三地之间异地自主创业,优先在创业资金、创业项目、经营场地等方面提供支持,享受当地相关扶持就业创业政策,促进京津冀地区人才交流合作及优化配置。
此外,通州区人力社保局还积极探索建立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区域协作机制,实现劳动维权“一点投诉、联动受理”,方便劳动者就近及跨区域维权,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落实相关规定,定期探讨劳动人事争议案件法律适用尺度,规范跨区域案件处理标准,就三地劳动争议处理实现最大化协同对接,确保及时、合法、便捷、公正地处理劳动人事争议,维护劳动关系双方合法权益。2019年以来,联合处理劳动人事争议及劳动监察案件200余件,实现了就近或跨区域维权。
□本报记者 张晶 通讯员 申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