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电 “前几年,一到下雨天,臭水从小区的井盖上溢出来,又脏又滑,只能铺上破被子、烂毯子。”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镇晨光村小区居民魏奎花向记者回忆起前些年的烦心事儿。
西宁市城西区城乡建设局建设科工作人员马明诚介绍,晨光村小区居民以老年人为主,雨天行走不便曾困扰大家多时,老人们叫苦连连。近年来,透水铺装、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典型海绵设施的投入,有效增加了小区的蓄水、吸水能力,小区居住环境得到大幅改善。
“现在雨天也不积水、溢水,小孩老人在院子里走路更安全,环境变得特别好,大家住起来舒心多了!”说起这几年居住环境的改变,魏奎花连连夸赞。
西宁海拔2295米,年平均降水量仅400毫米左右,自然条件先天不足、生态敏感脆弱。作为全国半干旱地区唯一的海绵城市试点,2016年以来,西宁市积极推广“治山、理水、润城”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径,统筹新老城区,“山—水—城”一体共治,累计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广场、园林绿地、排水防涝和水系治理等项目248项。
青海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市建设处处长杨敏政介绍,截至目前,西宁市已经达标的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达21.61平方公里,海绵城市建设显成效。
在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翠绿、挺拔的水草在湿地上随风摇曳,成群的斑嘴鸭、绿头鸭发出清脆的鸣叫,吸引不少市民驻足。
具有蓄水、净水、调节雨水径流等功能的城市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绿色基础设施之一。2016年,随着西宁市成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对公园进行生态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