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进餐、经常乱放东西、懒得干活都推给家长……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让家长头痛不已,怎么制止也不管用,咋办?一起来听听家长们和家庭教育专家梁雅珠在2021年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上给出的实用建议吧……
时女士 办公室文员 女儿10岁
制定用餐规则,全家统一思想执行
女儿现在10岁了,我觉得现在的女孩越来越淘,比男孩还淘,整个一个疯丫头。每天只要一放学,书包给奶奶一甩,自己就去玩了,回到家,啥活儿也不干,说了不知道多少次,总不管用,我认为这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女儿是独生女,从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都宠着她,养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
就说吃饭这件事吧。从小,这孩子的嘴就比较挑,当时考虑到孩子还小,为了让她多吃点,我们总是变着花样做给她吃,爱吃什么就经常做。以至于后来吃饭的时候,她总是说这个不好吃,那个不好吃,主意很大,脾气也很大。遇上不喜欢吃的饭菜,说不吃就不吃,不爱吃的东西抬手就给扔了……为了管教孩子的行为举止,我常常大动肝火,但是收效甚微。
后来,我觉得这样不行,于是“痛下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措施。首先,在孩子上学的时候,我把全家召集在一起开了家庭会议,针对闺女挑食、浪费粮食等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我跟大家说:“这个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以后她走上社会会吃亏的。”开始老人还觉得小题大作,经过我和她爸全方位的分析,老人也意识到问题的严峻性。
有了前期的统一思想,之后我们和孩子一起制定了一些用餐的规则。关于孩子挑食的问题,我们会留给孩子一定的选择空间,但是要求她一定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不允许浪费粮食。
张先生 建筑设计师 儿子11岁
一次小小的课堂作业,让孩子有了收纳意识
自从有了孩子,我家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用“整洁”形容的情况,直到去年。今年,我们开始享受到“胜利的果实”。
儿子从能爬就开始“翻箱倒柜”,每天花半天收拾好的房间,只要儿子在,不超15分钟,家里就会重现“脏乱差”的情景。为此,我和他妈给孩子一起定的规则,也坚持不过两天;好声好气说理不管用,他妈大声吼他也不管用……
去年,我们终于迎来了转机。2020年受疫情影响,我们全家人在家的时间都比较多。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一项作业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收拾房间,后期还需视频提交成果。第一天,孩子象征性收拾了一下房间,并且拍了视频发在同班同学的微信群里。当天晚上,我们一起一个一个视频看,再评评谁的房间收拾的好。
通过对比,孩子看到别人的房间都那么整洁,跟他关系比较好的同学的房间收拾的一尘不染。再看看他自己的,衣服堆成一堆,鞋子乱丢,孩子的自尊心有点小受打击,当晚就有点不高兴了,到处挑毛病,说没有收纳的东西。
我及时给他补充“装备”,孩子从此有了整理的意识。那段时间,他每天都会收拾房间,并且很积极的发视频,私下还跟同学比谁的房间更干净整洁,好习惯就这样慢慢养成了,我们家长也及时跟进公共区域的整理。现在家庭环境终于得到改善,通过整理房间的训练,我发现孩子的性格也沉稳了不少。
张女士 某文化公司职员 女儿9岁
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让孩子快乐而自由的长大
作为妈妈,我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操碎了心。家长肯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养成很多良好的习惯,比如见到周围的亲人、朋友,希望孩子能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每天能自己穿衣服,而不是妈妈追着给孩子穿衣服;早晚睡觉前养成定时刷牙的好习惯,而不是偷懒不刷牙就睡觉;吃饭的时候不发出声响,不要拿着筷子在菜里翻搅,不要把饭菜撒在饭桌上,不要剩饭;按时写作业,而不是每天放学后先玩,一直到快睡觉时才想起来还有很多作业没写,然后着急忙慌地写,最后到睡觉的时间了也没写完……孩子们身上这类不良习惯真是太多太多了。
我女儿非常调皮,不管我强调了多少遍,她在家里还是不穿拖鞋,光脚跑来跑去,一到下雨天,就在小区里玩水,浑身湿透了不用说,回来肯定会感冒……诸如此类不太好的生活习惯我闺女都有,而且每样习惯我都强调了很多遍,可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我曾经也很苦恼。
但是几年后,我就进入了豁然开朗的状态:每个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都希望不活在条条框框中,都不希望频繁地被父母教育,被父母强迫着学会这种那种规矩。后来我采购了一批有关良好行为习惯的绘本,放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孩子会翻翻,效果很好。此外,在家里的时候,在规则能够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让孩子快乐而自由的长大。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原所长 梁雅珠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课,好习惯养成越早越好,一定要抓关键点,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发展水平。
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凡是人生需要的一些习惯、倾向、态度,多半是在6岁之前形成的,6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关键期。培养孩子的好习惯的意识,一定要在孩子行为之前做,到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事,家长要十分清楚。比如孩子三岁上小班就应知道吃饭前要洗干净手,独立进餐;大小便要如厕;看一本书要有始有终;东西用完要归位;还要培养阅读习惯。到了大班,孩子应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习惯,比如能够克制自己、自我约束、守规矩、喜欢合作、懂得分享、学习专注……等等。实践证明,好习惯成就好的人生。
养成的好习惯可以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步是明确权利,好习惯是通过孩子的生活实践获得的。家长首先要把做事的权利归还给孩子。让不同年龄的孩子知道自己应该会做什么,怎样去做。仔细分析一下,有些好习惯孩子为什么做不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家长包办太多,剥夺了孩子做事情的权利,例如,上学背书包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但我们常常看到,孩子的书包都在家长身上,家长都心疼孩子,怕把孩子压坏了。长期这样做,孩子就认为父母为自己背书包理所应当,当孩子慢慢长大了,再让孩子自己背书包时,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委屈。这就是权利剥夺的结果。
当看见孩子行为习惯出现问题时,家长首先要考虑原因出在哪儿。划清职责,不要剥夺孩子做事的权利,家长必须理性对待。
第二步是谈判,跟孩子以平等身份交流,获得孩子的认可。中班以后孩子就有沟通能力了,家长要跟孩子一起列出生活清单,说清楚哪些事情是你应该且能做到的,不需要别人替代,不需要提醒,做到什么程度。比如,与孩子一起聊聊什么是文明进餐,告诉他在饭桌上要考虑别人的存在,不能只顾自己。进餐时不能扒拉菜、挑食、吧唧嘴等,跟孩子达成共识。
如果没有谈判这一步,孩子不懂餐桌上的规矩,家长说孩子时他们会发蒙,原因是从来没有人告诉他应该如何做是对的。我们常常看到的是家长总是在纠正孩子的错误,从来不告诉孩子正面的要求,这就形成了一个误区,孩子经常是在接受批评和指责中纠正不良习惯。如果我们先把规则和任务告诉孩子,孩子即使没做到,他会自责,他会做到自我修正。
第三步是立规矩,从一点一滴做起。立规矩一定要伴随孩子的成长,不断提高要求。让孩子明白哪些底线不能突破,边界感特别重要。全家人要有建立规矩的共识,规矩的权威性靠大家去维系,成人做不到也要受惩罚。比如不让孩子睡懒觉,家长却睡到上午10点,这就不叫规矩,在家庭中规矩不能有双标,大家都要遵守。
第四步是行动,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恰如其分,从一小步开始,有一定的灵活性,不是教条机械,更不要攀比,不要一步到位,让孩子有一个建立自信心、自我接纳的过程。形成一个好习惯需要不断的反复练习、实践、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有耐心,适当时要提示孩子去守则,对孩子的进步及时鼓励,静待花开。
第五步是检验。好习惯的标志就是不需要家长提醒也能够做到,主动性和自觉性达到最大化,让习惯成自然。我们坚信——好习惯一定能成就好未来!
本报记者 任洁 杨琳琳 余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