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北京市总工会半年工作会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会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印发了北京市总工会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重点工作安排,现将有关内容进行解读。
[上半年工作总结]
全市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和全国总工会工作部署,聚焦“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服务保障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为主线,突出职工思想政治引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会改革等重点工作,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首都“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智慧和力量,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引领
全市各级工会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贯穿全年的重大政治任务,推动工会系统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深入挖掘长辛店革命旧址、时传祥纪念馆等工运资源,作为强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的鲜活教材,组织干部职工参观学习、实地感悟。广泛开展“寻足迹、听党话、跟党走”职工主题宣传教育,举办“颂歌献给党”“接力绣党旗”“劳模读党史”等职工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首都职工爱党爱国热情。
圆满完成五一劳动奖推荐评选工作,开展“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劳模工匠走基层宣讲活动,办好“中国梦·劳动美”百名劳模图片展、“首都职工庆祝建党100周年综合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网聚职工正能量、争做中国好网民”活动形式,加强舆论正向引导。扎实开展“我为职工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会进万家”走访慰问、机关干部基层蹲点,办好8个方面17件实事。
全力做好建党百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等重点工作,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各级工会圆满完成庆祝大会广场各要素的集结疏散、交通保障、通信联络等重点任务。积极动员工会干部和广大职工参与庆祝活动各项工作,举办“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围绕全市重点工作、重大工程、重要项目,找准工会切入点,稳步推进工人体育场改造复建;落实中轴线申遗要求,劳动人民文化宫非文物建筑腾退完毕,拆除工程已启动;建设职工服务阵地,助力回天地区提升发展行动;引导职工广泛参与冬奥会冬残奥会场馆建设、志愿服务和垃圾分类等“关键小事”;启动工会系统援疆援藏五年计划;动员职工参与“消费帮扶月”活动,服务乡村振兴。开展“风‘豫’同舟”募捐赈灾项目,汇聚首都职工点滴力量,援助受灾地区。上半年返还小微企业经费2.79亿元,帮助小微企业减轻生产经营困难。
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助力“十四五”开局
编制完成《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系统谋划未来五年全市职工发展事业和产改工作。落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年”要求,召开北京市产改协调小组会、产改工作推进会,启动11项产改工作试点。聚焦北京高精尖产业结构发展方向,举办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北京选拔赛,开展2021年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推进信息化、商业服务业等各专项技能竞赛,为一线职工提供展示技艺、提升技能和发展进步的平台。启动以高技能领军人才为主导的职工匠师队伍建设工程,征集特色教育培训项目93个。实施“北京大工匠”创新项目、在职职工职业发展等助推行动,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深化职工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不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制定《关于坚持首善标准 深化改革创新 不断增强工会组织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实施方案》,全力推进19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以非公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为重点,创新“两步走”举措,推广“双沟通”工作法,上半年全市新发展会员12.7万人,工会组织覆盖率92.39%。制定《关于维权向前一步 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措施》,开展“培育助推和谐劳动关系企业共同行动”“法治体检”,探索建立“工会+法院”“工会+仲裁”劳动争议诉调对接、裁调衔接工作机制,上半年受理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共计8375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5亿元。围绕“七有”目标和“五性”需求,上半年各级工会“送温暖”工作共投入资金3.43亿元,走访慰问企业5984家、职工126.7万人次,帮扶救助困难职工3.4万人次;实施职工医疗互助和意外保障计划,受助职工180.21万人次,互助金额2.93亿元;12351热线“接诉即办”办结率99.43%;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休息难、如厕难等实际问题,新建暖心驿站、户外劳动者站点1933个。落实平安北京建设要求,形成落实“五个坚决”的“1+8”长效工作机制。完成市总工会直属事业单位改革,直属单位由15个减少到9个,进一步强化公益属性,提高服务职工效能。
始终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提升党建工作水平
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引导工会党员干部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开展工会系统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进行全面从严治党(党建)工作检查,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以首善标准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完成市委巡视市总工会各项整改工作。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贯彻落实办法,开展纠正“四风”树新风廉政教育活动。严格依法依规管理使用工会经费和资产,制定《北京市总工会预算绩效管理办法》,对200余家市总工会直管工会开展全覆盖审计。制定《北京市总工会2021年教育培训计划》。
[下半年重点工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七次全会、全国总工会十七届十次主席团会议部署,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抓好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维护等重点工作,将庆祝建党百年激发出来的巨大力量凝聚起来,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确保全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引导广大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持续组织好学习研讨、基层宣讲、宣传阐释、专题培训等工作。把学习重要讲话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继续挖掘利用首都红色资源、工运资源,持续推进“寻足迹、听党话、跟党走”职工主题宣传教育、劳模工匠“四进”活动。把党史学习教育“我为职工办实事”作为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的主抓手,结合“工会进万家”走访慰问和机关干部基层蹲点活动,抓好困难职工帮扶、就业创业指导、身心健康管理等17项实事,做到“边下沉、边调研、边解决问题”,在建党百年之际让职工有更多获得感。
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组织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发布《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协同市委组织部、市发改委、市人力社保局、市国资委等委办局,落实《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首都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确保改革任务落地见效。搭建发展平台,推进首都职工教育培训联盟建设,做大做强职工匠师队伍;瞄准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创建更多的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职工创新工作室联盟;启动第三届“北京大工匠”选树,完善市区两级工匠人才培养选拔联动工作机制;深化与北京城市学院战略合作,加快推进北京劳模精神与工匠文化发展中心建设。
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编制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劳动和技能竞赛规划。组织高技能选手参加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全力以赴参与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服务保障工作,组织形式多样、覆盖广泛的劳动竞赛,服务竞赛场馆建设改造。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日”消费扶贫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和对口援疆援藏工作。
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创新,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重点群体的劳动保障权益
加强组织领导和机制建设。要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和改革举措,坚持党建引领,落实属地责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协同、工会力推、劳动者参与”的工作格局。
加快推进建会入会。适时召开全市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进会,总结推广“两步走”举措和“双沟通”工作法,实现工作全覆盖和组织全覆盖目标。部署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集中行动,召开企业沟通会,集中攻关互联网头部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实现抓大带小、以点带面。常态化召开职工沟通会,适应外卖配送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生物钟”,在街头路口、社区楼宇等人员密集区域摆摊设点、宣传推介,最大限度吸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加入工会组织。
维权服务向前一步。积极与行业协会、头部企业等就劳动定额、工作时间等开展集体协商,依托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劳动争议调解多方联动机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及法律咨询、诉讼代理等法律服务,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劳动经济权益。深入企业开展“送法进基层”“法治体检”活动,督促企业合法用工,完善民主管理、集体协商等制度机制。始终坚持开门办会,下半年在银行网点、加油站等地再建立2000余家暖心驿站、司机之家、劳动者港湾等,更好为户外劳动者提供暖心贴心服务。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身心健康服务,投入专项经费提供互助保障服务和免费健康体检服务。开展服务职工综合体和生活幸福型企业建设试点工作。
深入推进工会系统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工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
各级工会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要求,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市委和全国总工会各项决策部署在首都工会系统落地落实。坚持党建带工建,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强化工会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基层蹲点长效机制,引导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密切联系职工群众,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针对工会经费、工会资产等涉及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内控体系建设,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经审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