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天才巨匠拉斐尔,用画笔为后世定义了“美”的新标准。
本月初,“遇见拉斐尔——从文艺复兴到新古典主义大师馆藏展”在嘉德艺术中心开展。展览以拉斐尔16世纪早期创作的两幅真迹《持花饰的孩童》与《圣路加在拉斐尔面前绘画圣母子像》领衔的69件艺术作品,从不同侧面展现画家一生卓越的艺术成就和深远的艺术影响力。
美的重塑
拉斐尔凭借其卓越的才华,成为文艺复兴中最核心和最闪耀的明星,15世纪,在文艺复兴顶格的时代,站在人文主义浪尖的他敏锐地感受到艺术家所要处理的现代艺术与古罗马经典准则的关系。对于拉斐尔来说,回溯古罗马时期的自然并不是简单复刻,而是代表一种在经典准则上重塑“美”的视野与能力。
在37岁短促的一生中,拉斐尔画了近300幅画,其中以描绘圣母的画居多。他笔下的圣母像是对美丽与神圣、爱慕与敬仰的准确把握,拥有高雅、柔媚、和谐、明快的古典格调,给人们以一种清新、纯洁、高尚、升华的艺术享受。因为圣母像数量很多,因而要加上种种名字,如在庭园里的叫《花园里的圣母》,在座椅上的叫《座椅中的圣母》,大公爵府中的叫《大公爵的圣母》等等。拉斐尔的圣母像颇受追捧,例如要是说某个女人“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那就等于是说那个女人拥有无上的美,直到今日,在英国还有这样对女人的赞美方式。
《圣路加在拉斐尔面前绘画圣母子像》是一幅比较特别的拉斐尔圣母像的作品,它是一幅由木板油画转向油画布的代表作。文艺复兴早期画家多用鸡蛋清调和油画颜色,并作画于优质的木板上。后来出现了中性调色油代替蛋清的油画技法,油画颜色性能得到加强,绘画载体也慢慢从笨重的木板转移到轻便的画布上。这也就是我们看到许多文艺复兴早期油画作品会出现龟裂效果的原因。单纯看这幅画,似乎跟拉斐尔惯常的圣母像风格稍有不符。位于画面左上角的圣母像并没有作为画面的主体出现,而是占据画面很小一部分。但这依旧是拉斐尔一贯的圣母绘制风格——身着用昂贵的青金石提炼出来的蓝颜色的圣母衣袍,体态神圣优雅,表情秀丽文静,怀抱着新生的圣子,更多地表现母亲精神气质和形象。这幅画没有丝毫艺术上的虚伪和造作,只有惊人的朴素,单纯中见深奥。数世纪以来,《圣路加在拉斐尔面前绘画圣母子像》承载着极高的艺术和道德意义。
文化基石
《圣路加在拉斐尔面前绘画圣母子像》重点描绘了圣路加的形象,金色的长袍和头顶上的光环象征着他独特的身份。据悉,他是耶稣死后约40年记述耶稣生平的四位福音使徒之一。画中的圣路加坐在画架前,正在绘制一幅圣母画像。在这幅作品里,圣路加出神地凝视着圣母,画架支撑的画布上已勾勒出两张脸庞,左手托颜料钵,右手执画笔。此外,圣路加的身边还有一头公牛,这是圣路加的标志动物,象征着圣路加的力量、能力和坚毅。拉斐尔出于私心把自己也画进了这幅作品中,画面右侧的那位年轻人就是拉斐尔,似乎正在监督福音使徒的创作。事实上,圣路加所生活的年代要比拉斐尔早几乎1500年。可见拉斐尔敏捷而又机智,而且也有非常诙谐之处。拉斐尔在画中与福音使徒圣路加及圣母一同出现,证实了一个在16世纪广为流行的论调:即拉斐尔可能具有某种天赋的神性,使他的作品如此美丽可亲,让观者产生接近纯粹灵性和专注内心的感受。
据悉,最初这幅画位于罗马埃斯奎利诺山的圣路加小教堂内,16世纪被意大利圣路加国家美术学院所收藏,数世纪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拉斐尔本人的作品,也被视为是这个学院的文化基石。作为西方美术史最早的美术学院之一,圣路加国家美术学院始终以拉斐尔美学理念为至高宗旨,延续了拉斐尔和谐、崇高、端庄、典雅的美学精神。此次展览还系统梳理了圣路加美院在传承拉斐尔美学的基础上,自文艺复兴至新古典主义时期绘画风格及审美趋势的演变及发展脉络,用作品讲述了一所历史悠久的美术学院在三个多世纪中如何传承与发展的故事。
『重识』拉斐尔
另一幅拉斐尔真迹《持花饰的孩童》是一幅湿壁画。观众站在玻璃展柜前,除了可以清晰地看到精彩的壁画外,还可以看到附着画面的石质墙面基础层。画面附于被剥离的墙面是该壁画的最大特点,当年中国的敦煌壁画被斯坦因、华尔纳等大量偷盗就是用此方法,而与此画不同的是,敦煌壁画属于干壁画范畴。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对各种材料技术研究探索取得的卓越成果,湿壁画具有不易剥落,色彩鲜艳丰富,保持长久等特点。但是湿壁画对保存条件要求极高,不适合室外保存,因此本次展出的拉斐尔湿壁画真迹异常珍贵。
《持花饰的孩童》2021年3月底才被意大利官方认定为拉斐尔真迹。据考证,此幅作品与拉斐尔在圣奥斯定教堂创作的《先知以赛亚》中的两个孩童极其相似,男孩流畅的形态与略带疑惑的自然表情映射出拉斐尔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敏感捕捉。著名作家乔尔乔·瓦萨里在《艺苑名人传》曾提及,拉斐尔曾为此主题创作了两个版本,原因是拉斐尔在观赏过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后,决定销毁第一个版本重新绘制,而这幅残缺的湿壁画很有可能是拉斐尔创作的第一个版本。近几年意大利权威机构一直对该作品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最终证明了这幅壁画所用的颜料与圣奥斯定教堂壁画颜料的高度契合。
拉斐尔创作的另一幅湿壁画《雅典学院》,自画成之日起从未离开过罗马。画中,拉斐尔将古希腊、古罗马和文艺复兴的意大利众多艺术家、哲学家、诗人等汇聚一堂,在当时以宗教人物作为主要绘画对象的时期,拉斐尔以如此包容的气魄,完成了绘画与哲学的交相辉映,自此奠定其在文艺复兴中顶级画家的地位。此次展览依托现代技术,将这幅拉斐尔短暂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以投影的形式冲破空间的界限带到北京,进行了重新演绎。
□娄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