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志凌云,一飞冲天!”
“为祖国,去飞行!”
小时候,李伏龙最喜欢看着飞机拉着白线从蓝天划过,心中想着,自己能不能有一天也驾驶着飞机在天空中翱翔,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怀抱着这样的梦想,他大学考取了航空专业。
毕业后,他误打误撞进入互联网行业,赚得了第一桶金。在29岁这年,他辞职并自费创办了北京市飞行者航空科普促进中心,免费教授像他一样心中怀有飞天梦的孩子们,培养青少年航空航天的报国精神。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重新找回了自己的那份初心。
如今,李伏龙还担任中国飞天梦志愿团团长、北京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秘书、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航空应急支队长的职务。他带领团队走进社区、学校、企业开展公益应急志愿服务活动,提高首都广大居民应急风险意识,传播公共安全防范常识,增强社会公众应急技能。
“志愿工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事业,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李伏龙说。每当提到所做的志愿工作,他的脸上总是挂着憨憨的笑容,透出骨子里的善良,更有深藏于胸的家国情怀。
免费科普
启蒙更多航空航天人才
“如果把民航比作公共汽车,那通用航空飞机就可以理解为私家车。”说起通用航空,李伏龙神采奕奕,“我国的飞行人才、通用航空飞机、机场及其从业人员的数量都非常少,远远落后于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最初接触到通用航空,是因为李伏龙一次到外国旅游,看到了可供游客驾乘的固定翼飞机,还上去飞了一趟。他深刻感受到了在这个领域上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坚定了要填补这一空白的决心和信心。“我上学时是学民航专业的,但我都不知道我们国家有这样的产业,可以让大家一同去追求儿时的飞天梦。”
于是,他与几个有志于此且具备专业知识的年轻人一起成立了临时机构,筹集必需资金、购置必要设备、编写科普教案、开展相关培训,并加紧与社区、学校和企业单位联系,开展了一系列航空科普和飞行启蒙体验活动。“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在青少年的心中播下一颗‘为祖国,去飞行’的种子。”李伏龙告诉记者,航空航天专业的科普与其他专业不同,不仅是全科的文化知识,还要有飞行专业知识,要有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更重要的是要有强烈的家国情怀,是综合了多学科的课程。“我们并不期待这些孩子未来都从事飞行员这个行业,这是不现实的,但如果他们具备了这些素质,将来不管他们从事什么工作,只要怀有热爱祖国的一颗心,就一定会是我们国家的栋梁之才。”
此前,科普的重心在他的居住地北京。他将生动的航空案例与理论相结合,将航空飞行知识与国防教育相结合,通过寓教于乐的互动式授课方法,为参观者提供与飞行员、飞机驾驶舱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搭建深入学习航空文化知识的平台。通过让孩子们动起来、玩起来,在身心愉悦中感受航空航天的无穷魅力,从而达到科普的目的。
去年开始,李伏龙将范围扩大,在中国科协的支持下自费举办“中国飞天梦——科普中国万里行”活动,自驾车拉着模拟机设备、无人机等器材到青海、甘肃、内蒙古、西藏等6个省,共计21站,面对面对1万人进行科普。每到一站,还自费买了上千架小飞机和航空航天类书籍送给现场的孩子们。由于去年活动的成功举办,得到沿途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今年,结合党史教育“学史力行”,向中国科协请示,开展了第二届“中国飞天梦——科普中国万里行”活动,地点选在了井冈山、瑞金、百色、三河坝、三湾等革命老区,共计18个省42个城市。
多年来,面对面的航空科普已经超过16万人,帮助1.5万人飞上了蓝天。一些想体验飞行的青少年在他的带领下到达通航机场体验实际飞行,稍加指导便乘坐小型飞机与机长一起飞向了蓝天,一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少人因此感动得热泪盈眶。
为了满足更多人的科普需求,去年,李伏龙带领团队拍摄了500多集的航空航天科普视频。截至目前,该视频达到了5.7亿次的播放量,还被收录到科普中国的官方APP中。
迄今为止,李伏龙已经将在互联网企业的股票和多年积攒下来的全部积蓄以及卖了自家房子的钱均投入到这项公益事业中,累计4000余万元。“不光是我,我们所有的费用都是我们中国飞天梦志愿者自掏腰包。要让‘为祖国,去飞行’的种子,在每一个青少年的心里生根发芽。”李伏龙神情严肃地说。
科技领航
提高效率降低救援风险
“认真你就输了,一直认真你就赢了。”这是李伏龙遇到困难的时候,最常说的一句话。正是秉承着这样的态度对待工作,他创新地将自己所掌握的航空技术应用到应急领域中。
2019年,北京市远郊山林发生火情。李伏龙作为一名专业的航空人才,将航空技术与应急工作结合,想到了通过航空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灾情发生时的侦察、测绘、投放灭火弹等工作,对应急队员难以进入的地区、不能快速展开救援的地区等,提供一系列的技术支持。“如果早点应用这项技术,可能大凉山的消防队员就不会牺牲了。”李伏龙说。
“无人机就是一个设备,下边吊着摄像头、勘探设备、灭火弹,这就需要和应用场景的有效结合,把工业级的无人机真正投入到应急领域。”李伏龙解释说。
通过李伏龙的努力,在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他牵头组织了北京市首届航空应急救援演习,并将总结出的一系列航空应急的工作经验进行了展示。通过动员社会力量,他组织协调大型军用级、工业级侦察类无人机、画面信号实时回传指挥部无人机、地质地貌3D快速建模无人机、定点投放灭火弹无人机等专业航空器10余架,现场开展航空应急演习。
“将现代科学技术与社会公共安全结合,不仅提高了效率,也降低了灾难再次发生的风险。”李伏龙告诉记者,一架灭火弹无人机可以携带8到12枚灭火弹,其覆盖投放面积可以达数百平方米,如发生火情时,消防人员无法快速进入山林,可以及时地救早救小,同时,也能降低消防队员受伤的风险。
在日常山林防火防汛期的巡防工作中,无人机航空应急侦察也能有效地增加覆盖面积,提高监控效率,并根据当时的空气湿度、温度、风力、风向作出风险评估和发展态势预测。在遇到泥石流、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等应急工作的时候,通过组织3D建模航空器,能快速对受灾区域重新建模,便于搜救队员进入时得到详细完整的地形图。当信号中断时,通过数架航空器进行串联,能实现中继效果,达到信号传输,重新建立网络。
这些无人机的应急应用场景,全部在李伏龙的努力下实现,为首都应急工作增加了科技力量。在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的工作部署下,李伏龙牵头成立了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航空应急支队,为全市航空应急工作增添了新生队伍。
“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相比起来无人机的成本就低多了。如果通过这些场景设计,能够更好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更好地保障消防队员、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再多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李伏龙笑着说。
深入基层
普及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
“只有让更多有志愿者精神的人加入首都的应急社会治理工作,才会让首都更加高质量的发展。”李伏龙说。为了组织动员更多有志之士成为新时代的志愿者,多年来,他带领团队走遍北京上百个街道、学校,开展了600余场公益科普活动,无论严寒酷暑或路途遥远。
2020年,在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的领导下,李伏龙加入到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秘书处,成为一名发展建设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的工作人员。他跑遍东城区、西城区所有街道,开展全市上百个应急志愿服务场地的调研,只为了能让社区居民在学习应急知识的同时,有一个能让大家持续分享学习应急专业技能的“根据地”。“有了专业的应急知识,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就能够保持冷静,做一切行动听指挥,先自救,然后再去帮助他人,让更多的人得救,这就是我们志愿者最愿意看到的。”李伏龙说。
2020年至今,李伏龙亲自率队在全市开展200余场“应急志愿服务社区行”宣教动员活动。很多社区居民参加活动后,激动地拉着志愿者们说:“还想再多学点知识,不仅自己可以用得上,以后也能帮助到别人。”
与此同时,李伏龙还参与编制了《北京市应急志愿服务总队宣教动员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北京市公共应急宣教课程体系》《北京市基层应急服务站管理办法》等多项文件。“我有一阵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答案就是要真正的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口号喊多了是没有用的,需要的是真抓实干。”李伏龙说。
未来,李伏龙还将继续开展应急志愿服务社区行、高校行等活动,并持续在全国建立“中国飞天梦志愿团”,培养更多的航空航天人才,为国家的应急工作和航天梦培养更多的志愿者,为追求梦想的青少年照亮前进之路。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