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暖季结束,在丰台区一个老旧小区的锅炉房内,一个年轻人手持专业仪器,正在测试供热管网调节系统。这个年轻人叫杨硕,是北京北燃供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也是第二届“北京大工匠”,是首都城市供热管网领域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2007年,杨硕从湖南大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一毕业,便扎根供热运营一线,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到技能技术全面的业务骨干,再到如今成为供热管网调节“专家”、节能降耗的行业能手,他负责的项目累计节约燃气量超过2600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5万吨,节约能源费用6600万元。
学思践悟 胜任供热系统全流程技术管理
在供热行业做得风声水起的杨硕,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程序员。他喜欢计算机,对人工智能感兴趣,但由于高考志愿填报了“同意调配”,高分过线的他与计算机专业擦肩而过,进入全国排名前列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没有学到理想专业的杨硕并没有沮丧,而是认真开始了专业领域的学习。
“我们学校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非常有名。”杨硕说。任何新领域、新知识在杨硕眼中都是值得用心学习的内容。大学毕业后,杨硕决定从事所学专业,在供热行业有所作为。
对于杨硕而言,2010年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当时,根据北京市规划,大批居民小区被划归杨硕所在的企业负责供热。从原有的只负责锅炉房,变为从改造到运行全部由企业接手,杨硕发挥专长的机会来了。公司将老旧小区锅炉房设计、改造的任务全权交由他负责。几年积累的一线锅炉房工作经验给了杨硕底气,最终在2011年第一个项目改造完成交付后,就实现了供热效果大幅改善,而且为业主节省大量资金,他也在当年被评为青年岗位能手。
但是,当年也有一个项目,给杨硕出了难题。通过节能改造,当时的设备由大变小,根据设计,并不影响供热效果。但是很多居民反映,改造后家里变得不暖和了。做过工程的人都知道,一项工程的完成,从设计到使用,中间会出现许多理论与实际的碰撞之处,需要不断地调整和完善。“就像汽车的节能减排,2.0排量汽车在改造成1.6T后,动力应当是不减的,但是当时那个小区的居民却反映家里冷。”杨硕说。供热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涉及用户1万余户,即使1%的投诉率,也是一个大数字。他反复核实设计、改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却没有发现任何纰漏;负责运营的同事则根据经验,也没有查出任何操作问题。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公司的信任让杨硕安心地去解决问题。
到了现场,杨硕立刻对整个小区进行了查看,到居民家中核查实际情况,每个支管路看用量,根据用量调节水力平衡度,最终发现问题出现在运营中的一个小操作上。他立刻调整,根据现场数据调节平衡,两三天就解决了整个小区的供热问题。由此,杨硕实现了从设计、改造到运营管理的全流程技术管理岗位锻炼。
曲线供热
仅凭一两个数据判断整体效率
既做一线也做管理,杨硕带领团队自研自动控制系统,将OT技术和IT技术结合并推广,将供热由传统的人工操作向数字化转型。“就是将供热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之形成标准,加以推广使用。”杨硕说。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生活区是北京市最老旧的社区之一。这片上世纪50年代建成的小区,180万平方米,有400多幢楼房、2万余户居民。此前,供暖系统与工业相连规划改造后,将原有与工业相连部分分离。杨硕发现,管线不但老旧,而且规划不合理,供暖效果一般,各楼间冷热不均。
踏勘了整个小区后,杨硕结合专业所学,变更了整体系统的改造方案。他根据多年的运营经验,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迅速制定合理供热运行曲线,带领一线工人加班加点对50公里长的管线进行了2.5万次水力平衡调节,同时加大对供热管道跑冒滴漏处理,排除处理管道漏点517处,将全年检修任务在一个半月内完成。采暖季结束时实现了同比上个采暖季节约能源成本超千万元,项目一年扭亏为盈,并在后期运营中实现了整个小区冷热均衡。目前,这一项目已经平稳运行了两年。
杨硕还将模拟仿真软件结合、运算,并根据系统运行条件,规划更加合理的曲线,形成了论文《居民供暖系统仿真与分析》,获得中国供热协会优秀论文奖。这一技术的优势在于,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由于操作方便其他人也可以迅速上手。其他供热方式是将系统定死,只能按照系统既定;杨硕的项目设计是曲线的,可随时调整。
通过烟囱的冒烟量,就能看出锅炉的运转效率。这是杨硕的绝活儿之一。目前,杨硕管理的锅炉房超过100个,从小区的水力平衡度到锅炉房里看参数、压力表,他可以根据一两个数据判断出整体的效率情况,调节情况合理与否。“数据有关联性,从几个围度上可以看出大概问题。”杨硕说。
“超纲”对答
促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
由于基础扎实,理论与实践全都烂熟于心,在第二届“北京大工匠”挑战赛中,杨硕并未做特别的准备。他按要求填写资料,在笔试中应对自如,以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守擂选手,与热力集团、首开房地、金房暖通等单位十几名选手挑战种子选手。
考场上看到许多经验更丰富的选手,生怕自己面对可能在工作中没有遇到过的问题答不上来,杨硕并非不紧张。“幸好专家问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都经历过,都是通过实践运用得到的知识。”杨硕说。
十几年的工作积淀给了杨硕扎实的基础,他经历了从工业供暖向居民供暖转型的时期,也成为这一时间的“冲锋人”。小到清理一个过滤器的滤网、调阀门,大到设计图纸,都是他亲手做过的工作,并且在最近这些年一直在同时进行。
说起工作中的小窍门,杨硕说:“比如调阀门,像洗澡的热水冷水,不太好用的可能就一个小点,这时候讲究手感,多就热,少就凉。好多人觉得这样做不了,不亲自去做,我就想要亲自去做,证明可以,不然打破不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与其他选手不同的地方还在于,他不但盯过多年现场,对于专家提出的现场实际应用问题对答如流,而且可以给出背后的理论分析。这对于更倾向于实际应用的挑战赛来说无异于“超纲答题”。
当时,有一道题是居民末端不热都是什么原因,要怎么处理。一般选手回答的准确无误:排气、放气、水力平衡调整等等。杨硕却从设计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施工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运行中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解决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流程的回答,专家认为回答比较全面,答题“超纲”,给了全场最高分。
在刚刚结束的供热季,60年一遇寒流的情况下,杨硕管理的供热管网不但实现了一定的节能降耗,而且用户满意度大幅提升,投诉率降低40%。
现在,杨硕在进行自研设备工作,他想把这项工作做好,更好地为首都供热行业高质量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为北京市居民供热作出更大贡献。
职业(工种)
供热管网系统操作工 工匠档案
获得实用新型专利8项,国家级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篇;全国行业协会先进奖励3次;2021年,荣获第二届“北京大工匠”荣誉称号。
匠人匠语
用知识和行动积极实现中国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目标,促进供热行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技能绝活
从小区的水力平衡度到锅炉房里看参数、压力表等一两个数据,便可判断出小区供热整体的效率,以及调节情况合理与否。
□本报记者 边磊/文 于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