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盛丽)《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自去年6月1日公布施行以来,首都公共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首都文明办近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了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市民参与文明促进活动热情高涨,近8成市民知悉条例相关内容。市民期盼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整治,超半数希望明确规定不文明行为惩处范围和惩处力度。为此,本市正研究制定文明行为记录等相关配套制度。
调查结果显示,加强对交通、卫生、社区、网络生活方面的不文明行为整治,成为广大市民的殷切期盼。在交通秩序方面,不文明行为主要集中在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逆行;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车辆随意变道;共享单车破坏与乱停乱放;乘坐交通工具时上车抢座等现象。公共卫生方面,存在随地吐痰等现象。社区生活方面,市民对公共设施上乱张贴小广告等现象比较“反感”。此外,较多市民反映网络诈骗和骚扰电话频繁,旅游过程中出现景点不排队和乱涂乱画的现象偏多。
据了解,《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在催生一系列配套制度机制。首都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年多来,全市不断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积极推进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文明行为记录、互联网文明行为规范、道德典型礼遇、文明行为白皮书发布等相关配套制度机制研究制定工作。
目前,首都道德典型礼遇机制已经基本形成;首都文明行为促进白皮书处于研究制定进行中,公共文明引导员管理办法将修改完善;北京市文明行为记录制度正在征集各方意见;互联网文明行为规范正在开展前期调研;社会服务的具体实施办法已完成前期调研,将在有关职能部门制定社会服务折抵处罚细则并试行的基础上,形成社会服务具体实施办法的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