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用艺术来唤醒公众诗意的生活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7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艺术来唤醒公众诗意的生活
——京城特色文创园略述
 

说到文创园,很多朋友会一头雾水,认为这和自己的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系。的确,文创园不像那些时尚街区、特色小镇、购物中心那样,能迅速融入公众的消费生活,然而,当很多朋友去过一些特色文创园之后,觉得去过和没有去过,得到的体验是完全不相同的。近年来,我陆续走访了京城的几十个文创园,从中感受到了很多乐趣。它们不但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业余文化生活。我由衷地感到:文创园是一种诗意的生活体验,是都市人不可或缺的文化休闲生活体验。

众多老旧厂房变身文创园

顾名思义,文化创意产业园是一系列与文化关联的、产业规模集聚的特定地理区域,是以具有鲜明文化形象并对外界产生一定吸引力的集生产、交易、休闲、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也有的叫艺术区、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等,俗称为文创园。目前文创园在我国还是呈上升之势,保守的数字在2000多个。其中,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文创园无论从数量还是影响力都位居全国前列。

那么,为什么要建立文创园呢?我们知道,大约在几十年前,我国的工业体系开始了大规模的调整,一些高耗能的老旧国企,陆续退出了历史舞台。这些老国企都占据了城市很大空间。有很多被拆除,变成了商业街区、新型地产。然而限于拆除成本太大,很多不得已长期闲置在那里,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有效激活这些老旧厂房,文创园就是不错的选择。

以北京为例,以798为代表的文创园,从一开始,就充分利用工业遗存,借势打造当代艺术,倡导798生活方式,从而成为北京文化产业的新地标。很多外地游客来北京,一定会来这里打卡。可以说,不到798,就不会知道北京的文创园发展到了何种地步,文创园与城市生活有何等的关联。

798本来是一个停产后遗留的厂房区,当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驻后,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空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合,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色彩的艺术聚落。如今798已经演化为一个著名文化概念,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上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称为798生活方式。

数据显示,北京近年来腾退老旧厂房达242个, 已转型利用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在有识者看来,老旧厂房不是城市的累赘,而是城市的文化富矿和金山银山,是城市文化的多重重要记忆,它们已经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和居民的生活。保护、利用好老旧厂房空间资源和文化遗产,是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选择。

特色文创园能扮美生活,唤醒城市活力和记忆

在北京的文创园中,我去的最多的还是朝阳、东城、西城、海淀等地区的文创园,尤其是朝阳区的文创园,在北京市的文创园中独树一帜,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都在全市处于领先水平。朝阳区有100多家文创园,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文创实验区所在地。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曾经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老旧厂房资源丰富,截至目前,已有798、751、莱锦、郎园等60余家老旧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化产业特色园区。

以郎园Vintage为例,地处国贸核心区域,是集创意office、创业孵化、艺术中心、时尚商街、创意美食等融合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其中,光是特色书店就有好多家,在这里面散步,品茗、聊天、看书、观剧都是不错的文化体验。这里定位以时尚、文化、前卫为特征,是继798后,又一处“潮人膜拜圣地”。每次来到这里,即便是下午,也是汇集了不少人在这里看书、聚餐、社交等。

而在东城核心区域的77文创园,是北京市文化亮点新地标。这里原先是北京胶印厂,园区内几栋不同历史阶段的工业厂房分别建于上世纪60、70、90年代,历经近两年的改造,以“戏剧和影视”为核心产业主题的文化园区。包含了77剧场、排练厅、书吧、咖啡厅等配套,成为演出、摄影、聚会、沙龙、文化名人的聚集地、尤其是院内的高耸入云的大烟囱,被艺术家们改造为一个巨大的艺术品,色彩斑斓。登上院内的晒台,再次审视这座大烟囱,感觉到了艺术可以重塑生活的重要性。

而在东五环的通惠时代广场,整个园区更像一个小型的798,没有浓重的商业氛围,所有的草木建筑皆有韵味,每一处景观都是精心雕刻,吸引了大批打卡者。如用锅炉切割成的休闲椅、被改造成“走廊”的集装箱,都成为新型艺术品。在这里,传统工业风,日式小清新,欧式的浪漫……多种风格随意切换。几个小时的体验,让人心旷神怡,身心得到巨大的艺术享受和冲击。

在北京懋隆文化产业创意园,这里曾是业界知名的北京工艺品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在园区流连,仔细品味,老外贸仓库昔日的模样依稀可见。斑驳皲裂的地面、涂刷着历史标语的老墙,我走在这里,好像穿越到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十足的年代体验。而在朝阳路上的莱锦文创园,曾经辉煌一时的北京棉纺厂,如今华丽转身为大型文创园,入住公司多达100多个,工作人员6000多人,年产值500多亿。在这里拍摄了《北平无战事》《琅琊榜》等十多种知名电视剧。

文创园要大踏步融入市民生活,需要突出文化特色

文创园要想有生命力,就不能成为少数人心目中的试验田和一种纯粹是先锋艺术的摆设,它的活力在于是文化产业高度融合和集聚的地方。从我到过的文创园来看,基本都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和追求。如咏园主打非遗、竞园主打艺术图片、观唐艺术区主打当代艺术、致力于打造中国时尚艺术领域的旗舰。木木艺术社区主打创新的“艺术+商业”模式。懋隆艺术馆从当年的“国礼”珍品馆到如今主打工艺美术文创园区。

不过,正如专家指出的那样,越来越多的文创园,已经迈过了“吃瓦片”“封闭经营”的1.0、2.0阶段,进入到了3.0阶段,也就是在服务企业,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的同时,主动融入城市,为市民提供丰富的文化供给、消费业态和优美环境,成为市民家门口的“城市公园”。

我以为,文创园不能故步自封,成为少数人的狂欢之地,应敞开大门,以丰富公共文化业态为己任,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努力为周边市民提供可看、可听、可赏的文化盛宴。

我在众多的文创园中流连时,也发现很多文创园似曾相识,特色不够。或者是只是单独为文创公司提供办公场地,和周围的市民关系不大。有的文创园,设计并不到位,只是给老旧厂房涂上了点颜色,对这些工业建筑,改造完善和利用的不够。有的文创园只是简单的办公楼、咖啡店、书店、餐馆组合模式,商业形态不大丰富,市民可以选择的文化体验并不太多。而像首钢园,在锅炉里开起书店的尝试并不多见。

文创园要想走出亏损和孤芳自赏的局面,必须在提供更加优美的生活场景时,优化商业形态,增添可以让市民活动的文化体验项目,像首钢园、798一样,成为京城北京保留文化记忆,休闲、消费的新型文化空间。

主讲人介绍:

赵强,资深出版人、编审、知名时评人,曾在多家出版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近2000篇杂文、评论、散文等。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至今仍笔耕不辍。

□主讲人:赵强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