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了京西山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田庄高小党支部),诞生了京郊第一个县级党组织(中共宛平县委),开辟了北京地区第一个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作为革命老区,门头沟区拥有丰厚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革命战争时期,门头沟人民用鲜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在当前党史学习教育中,门头沟区正在激发“红色动能”,赓续老区血脉——坚守京城第一绿色屏障、践行“两山”理论、加速京西产业转型、构建“一园四区一小院”发展格局……这些门头沟区新发展阶段的生动实践,为擦亮“红色门头沟”的党建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赋能。
多种学习形式和平台
让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下,门头沟党史学习教育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深刻铭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等六方面“规定”学习内容,也有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举办读书班、讲好专题党课等“自选” 学习活动。这些为“学而思”“思而悟”“悟而实”“实而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史如明灯,照亮前行之路。2016年10月成立于中关村门头沟科技园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鼓励和倡导园区的建设者、创业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系统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书会成为科技园非公企业党的建设阵地、理论武装阵地、精神文化引领阵地,大大推动了园区企业高质量创新发展。
为了让党史更深入人心,门头沟区将红色基因活化为可看、可听、可参与的“精神食粮”,创作了话剧《跟党走》、曲剧《京西火种》、话剧《小村号声》等一批革命题材文艺作品,配合编写《在党50年,永远跟党走——百名老党员访谈录》。还将举办《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宛平县》专题展览,策划推出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学习党史要讲好党的故事,让党史在每个人的心中产生“化学反应”,践行党史传承的精神。3月1日是北京市中小学、幼儿园春季学期开学的第一天,3.5万名门头沟区师生,1200个班级以视频直播的形式,上了以党史学习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回望党的风雨征程,根植红色基因。3月12日,门头沟区委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全区范围内的党史学习教育正式启动。
3月22日,门头沟区委组织部也组织进行了一场“特殊”的党课。在座的“学生”均为新当选的村(社区)“两委”主要负责人。这堂党史教育“上任第一课”,引导他们在红色基因中汲取不竭力量,全力投身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垃圾分类、物业管理、接诉即办等“关键小事”和重点任务,广泛开展“走千家、进万户,访民情、听民声”大走访活动,在红色沃土上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此外,还开设了红色精品课程体系,对党员干部进行党史教育。
未来,门头沟还将成立两个区级宣讲团——“红色门头沟”“两山理论守护人”,用沾泥土、接地气的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党的治理智慧中
悟出“创城”总抓手
学党史,就是要从学习教育中“悟”出城市治理的智慧和实践的路径。门头沟地处北京西大门,坚守京城第一绿色屏障责无旁贷,如何让人与生态相融?让城市布局与环境相得益彰?这是检验学习教育成果绕不开的考题。
“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是铸就首都西部生态屏障的有效综合载体和强力抓手,将统领起门头沟转型发展的各项重任。”2018年7月18日,门头沟区委书记张力兵在区精神文明建设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向全区吹响号角,门头沟进入“创城”时间。号声一响,门头沟9镇4街均以此为“号召令”,人人参与到创城中来。
作为首都生态涵养区,门头沟区创城方案中列明“创建全国森林城市和北京市无违建区”“大力加强水环境治理”“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等28项重点任务。而在重点任务中,有一多半的任务都和“守好山、护好水”有关,任务目标紧扣188项创建指标中涉及城市绿化、生态质量、土地资源等管理方面的要求,逐一对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空气优良天数、耕地保护等具体指标。这是一部全力筑牢首都西部生态屏障的周详方案。
在创城的过程中,门头沟打造了“门头沟热心人”基层群众品牌,无论党员干部还是市民群众,不论长幼、男女,只要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全区发展大局中,就都是“门头沟热心人”。在此次党史学习教育中,很多党员干部都表示:要切切实实把党在百年风风雨雨中锻造出的斗争智慧、治理智慧融会贯通到门头沟新发展的实践中,而创城就是这一实践的“总抓手”。
“红色当家人”“红色大管家”
带起基层党建亮点
学党史,见行动,就是要给人民“办”出实事,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工作成效。当前,门头沟以“红色门头沟”党建为引领,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居民实际问题相结合,建立124项民生实事重点工作台账,投入6900余万元专项资金,用于31个社区、4个公园、3条主次干道、16个交通路口和全区整体的宣传设施建设,共涉及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方便市民出行等多个方面。
“红色门头沟”党建品牌是基层治理中破解难题的利刃,在党建引领下,各级镇乡街道都将群众家门口的事和心头事作为“民生大事”,寓管理于服务,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把物业管理和垃圾分类两件“关键小事”推向新阶段。《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以来,门头沟区先后成立业主自治组织166个,新成立业主自治组织和物业企业党组织215个,规范提升了32个老旧小区物业管理水平,帮助各类失管小区引进物业服务,物业“三率”在全市率先实现100%。
门头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仇燕军介绍,区里建章立制培养“红色当家人”,依托区域化党建平台,社区党组织加强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企业和辖区治理力量沟通联络,推动建立业主接待日、物业服务企业联席会等制度,推广“红色议事厅”等参与式协商平台。同时,“内挖外引”培育“红色大管家”,成立门头沟区“红色大管家”物业企业联盟,出台《北京市门头沟区物业联盟章程》,覆盖全区61家规范化物业企业,覆盖195个居住小区和商业项目。此外,还以“党建领航”构建“红色朋友圈”,发挥三级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作用,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产权方、驻区单位和物业企业多方发力、联防联控、协商共治的新格局。
在垃圾分类方面,东辛房街道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带动社区居民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其中石门营新区四区和矿建街268号院社区分别先后被评选为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社区。城子街道通过辖区内各个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建立党员包户制度,形成“一人带动一户,一户带动一楼,一楼带动一片”垃圾分类工作体系等。
教育活动引领
区域高质量发展
学党史,还要立足首都新发展阶段,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作为京西生态涵养区,门头沟把守护“绿水青山”作为头等大事,绿色发展、产业转型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
当前,门头沟正在着力构建“一园四区”绿色发展格局,壮大中关村门头沟园高精尖产业,推动科创智能产业发展,设计打造中关村精工智造创新中心;借力“门头沟小院+”田园综合体建设成果,打造“一线四矿”文旅康养休闲区;以新首钢协作配套区为支撑,发展“体育+”等冬奥相关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以阜外医院西山研究型院区和国家心血管研究中心为引擎,打造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推动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落地,引入高校落户军庄,打造科技、文创、琉璃文化特色交融的“军庄龙泉”科技文创产业聚集区。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门头沟热心人”形成品牌
公共文明引导员安淑敏,10年如一日,工作日早晚高峰准时守护在门头沟新桥大街公交车站为乘客提供暖心服务,大家叫他们“柠檬黄”;宋凤霞从24岁起照顾无儿无女的邻居武爷爷和贾奶奶,至今长达30余年;80多岁老党员杨忠村和老伴,无冬历夏,清扫社区内的每个角落……他们都是遍布门头沟各行各业的3.5万名“门头沟热心人”中的一员。
在每名“门头沟热心人”的胸前都有同样的标识,标志上两个“人”手拉手,与中间金色的心形形成一个“心”字,与绿色的心、蓝色的永定河相结合,代表“门头沟热心人”用心守护绿水青山,携手打造“绿水青山门头沟”城市名片。标识的颜色内涵,也是不言而喻:绿色代表“门头沟热心人”始终坚持生态涵养区的区域功能定位,红色代表“门头沟热心人”积极展现红色门头沟的时代担当,蓝色代表永定河。红色、金色、绿色也象征着“一盆火”“一腔血”“一桶金”“一片绿”的“四个一”门头沟故事。
“‘门头沟热心人’是门头沟区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工作中,为弘扬热爱家乡、热心公益的志愿精神和奉献精神而打造的群众组织品牌。”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宋爱民介绍,在门头沟工作和生活的公民,无论党员干部还是市民群众,不论长幼、无论男女,只要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全区发展大局中,共建“绿水青山门头沟”,都是“门头沟热心人”。
□本报记者 闫长禄 通讯员 张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