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点 关注传统文化和时代热点话题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6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名师评析2021年高考试题特点
注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知识点 关注传统文化和时代热点话题

 

2021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包括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考等级考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由考生自主选择3门考试。通观2021年北京卷高考题目,北京教育考试院和一线教学名师认为,题目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倡导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注重对传统文化和时代热点话题的关注,强调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减轻学生机械学习带来的负担。如果考生把知识点不加灵活运用就直接“搬运”到答案中,得高分是很难的。

【考生反映】

题目时效性强 结合当下热点

建党百年、天问一号、人工智能、电解液可循环利用、新冠肺炎疫苗……高考期间,记者在人大附中、十八中两所考点校外随机询问了十余名考生,他们普遍反映今年高考各科的题目时效性强,结合当下热点,平时关心时事、并且注重这方面训练的考生作答时感觉题目很亲切,“不慌”。

数学科目考完后,走出考场的部分考生皱着眉头,和同学边走边聊起解题思路,“真难啊,答题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心情跟坐过山车一样”,考生对数学题的抱怨甚至上了当天的微博热搜。而英语考完,很多人又感觉英语作文题出得简单,主人公还是大家熟悉的“李华”,很快就写好了。

【试题分析】

特点一:考查综合能力 不出偏难怪题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指出,语文试题重视基础,强调理解运用而不是简单僵化的套用,侧重于对考生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思维品质、表达的清楚规范等方面的综合考查,体现对高中语文新课标精神的理解和落实,也引导要灵活有效地运用教学材料,减轻学生机械学习带来的负担。在试题数量和全卷总字数上,较去年有所减少。

针对考生对数学试卷的反映,考试院表示,数学继续保持“入口易、口径宽,深入缓、出口难”特点,在重视基础、突出对主干知识考查的同时,设问方式有所创新,凸显问题解决能力,充分体现考查的基础性、全面性和综合性。内容紧扣课标和教材,不出偏难怪题,减少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现象。

专家认为,英语试题凸显真实性和任务性,在选材上把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情况作为重要的质量控制指标,所用素材来自外文期刊,语言地道,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同时,试题设计依托情景和任务,尽可能接近现实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促进学以致用。内容无性别差异,无城乡差异,杜绝偏、怪、专话题。

物理试卷对分值的统计表明,近75%的试题素材源于教材。全卷选择题第14题和非选择题第19、20题均不涉及复杂过程和繁难计算,考查考生对知识规律的灵活运用,不能依靠题海战术取得成效。全卷不出现大学物理内容的下放,也没有竞赛问题的改编,引导中学不盲目加深、加难。考生正确作答需要的是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学科能力,而不是机械套用的解题技巧。

考试院专家指出,生物试题回归教材但不考“背教材”,关注的是考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学科核心主干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应用,把考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课堂表现考出来。考查方式高于教材,淡化机械记忆,不考偏题怪题,避免无效刷题。地理试题也是相同的出题思路,避免考生死记硬背。

特点二:内容紧扣时代发展 聚焦科技前沿

语文试卷多重文本阅读选取了关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材料,总分减少至17分。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级教师夏宇认为,这一科技类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创新动向,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日常教学要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对文本信息的辨析、评价、感悟能力。

考试院指出,数学命题紧扣时代发展,关注社会,选择重大现实事件入题,特别涉及了德育、美育和劳动教育。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第6题以党旗为背景考查等差数列的基础知识,融入建党百年主题教育的素材。第8题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背景,通过自制雨量器收集雨水,测量降水量,将劳动教育与数学学科内容有机融合。试题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第18题以新冠病毒的“10合1”与“5合1”核酸检测技术为背景,让学生体会概率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养成活学活用数学知识的习惯。

汇文中学高级教师梁亚平介绍,英语阅读理解部分聚焦人类家园的大事小情,例如申请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习、参加志愿活动帮助伊拉克儿童完成学业、应对全球系统性危机等内容,突出北京考生视野宽、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四篇题目设置有深度,考生能看懂文章表面意思,但轻易找不到问题答案,引导考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性解决问题。

考试院专家介绍,物理卷第1题的“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第6题的“天问一号”、第14题的“北京高能光源”均选取了我国前沿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第8题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定速巡航情境、第11题的“搬运磁电式电表”的实验室工作场景、第13题的制作“竖直加速度测量仪”情境等,均源于学生身处的真实场景。

政治全卷紧扣“建党百年”的重大主题,引导学生明晰中国成就背后的道理、学理和哲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同时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设计了职业培训券、平安大街的变化等生活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首都建设。

北京教科院高级教师李伏刚、朝阳区教科院高级教师陈瑞雪点评,化学试题借助医药、资源、能源、环境等领域的真实科学研究和生产工艺作为情境素材,设计多样化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多角度、辩证地认识、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

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高级教师郭井生表示,历史试题注重弘扬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选取素材,展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如第8题、第9题回顾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发展中的重大事件,第16题要求学生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多个五年计划是如何体现与时俱进的。同时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探索日常生活、学术科研、国家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重要议题,体现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和世界多样性文化的综合考查。

“问题情境来源于全球性问题、社会热点和生命科学研究前沿等,特别是我国科学家的开创性研究成果,引导考生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北京教科院特级教师荆林海、乔文军点评,第14题展现理性对待转基因产品,第15题带领考生认识国家公园体制、三江源保护和长江禁渔等环保措施的深远意义,第16题分析讨论了新型疫苗的免疫保护原理。

考试院介绍,地理第1、2题以中学“行走的思政课”活动为背景,有机融合党史教育、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第8、9题引导考生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认识精准扶贫的实践。第19题立足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激发考生爱首都、爱家乡的真挚情怀。

特点三: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融入试题,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是近年来北京卷的一大特征。

语文的文言文阅读部分在测试形式上有一定的创新性。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孙庆明介绍,文言文阅读共6道试题,比去年少1题,没有设置围绕文本内容理解的主观翻译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作答难度。第二个阅读文本选择的是《论语·阳货》的重点章节,有助于引导考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价值和文化内涵。

考试院表示,英语阅读理解的D篇介绍了古代计时理念,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高级教师李岚、东城区教科院高级教师孟利认为,政治第2题阐明中文不仅书写传承了中华文化,还搭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第3题关于公交车站恢复老地名的举措,增强考生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

考试院专家指出,历史试题多角度考查了考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如第1题体现了中国重视礼仪教化、注重家族伦理秩序的优良传统,第4题凸显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精益求精、勇于借鉴创新的工匠精神,第16题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承载的天人和谐思想以及注重礼仪秩序的政治文化,第20题反映了中国学者探究古代文化的使命感等。

特点四:增强试题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增加开放性和选择性,成为今年高考试题的又一大共性。

数学对试题的形式进行动态调整和适度创新,设计条件或结论开放、解题方法多样、答案不唯一的试题。北京教科院高级教师黄炜介绍,第14题的答案不唯一,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第(3)题降低了考查难度,防止题型和命题方式固化。第(16)题以常规三角函数为背景,设计了学生自主选择已知条件的任务,增加了一个不符合要求的条件,另外两组成立的条件在解法上也有不同,增强了试题的开放性。

北京教科院高级教师陈新忠点评,英语在首次实施听说机考的基础上,试卷结构和分值权重进一步调整,增加了阅读表达题型,加大阐释性和开放性问题力度,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比如书面表达第一节第42题和43题就着眼于对考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思维能力的考查。

东城区教科院高级教师贾同改说,化学试题在保障基础性的同时,在呈现方式、设问角度、考查方式方法等方面增强创新性,引导教学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如第15题从电解效率角度分析阳极产物,选择试剂设计方案进行验证推测;第16题从平衡常数测定角度研究熟悉的可逆反应,补全电化学装置。

历史试题考查灵活,通过创设多样性的试题情境,考查学生对教材主流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赵文龙、东城区教科院高级教师冉峰表示,第17题提供多个历史素材,给予学生多个答题的选择空间。第20(2)题要求学生多视角思考考古成果对历史研究的贡献,考生要自己选取解题思路和方法,将所学知识迁移整合得出结论,这些开放性试题具有较高的区分度。

顺义区教育研究和教师研修中心正高级教师马会放说,生物在问题设置和作答形式上有创新,增加了创新思维题目比例。如第18题(4)设置了两个能力要求完全一致的问题,要求“任选一个”作答;第20题(2)要求 “选择一种”实验方案及对应的结果作答,能够满足思维习惯不同的考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利于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研员高振奋、陈红认为,教学中教师要适时适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和体验式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围绕地理问题积极探索和实践,将地理学习与生活生产实践相结合,学会全面综合看待地理问题,切实提高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本报记者 任洁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