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十里钢城”焕新生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6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里钢城”焕新生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刘博强在进行冬奥训练场馆制冰工作
周婷在服贸会四高炉改造现场查看进展
袁芳在空中步道上俯瞰服贸会首钢园项目
于华(右)和同事在服贸会场馆设施改造现场查看情况
 

昔日首钢厂,今日首钢园。漫步在首钢老厂区,高炉、冷却塔巍然耸立,依旧能在斜阳余晖中映射出“十里钢城”的辉煌景象;穿行在首钢新园区,白天绿树掩映、湖光如镜,夜幕降临,光影映照下的首钢大桥、大跳台、工业遗存又成了让人流连忘返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钢建设”)在园区规划建设、产业转型、风貌保护、生态建设等方面多措并举,不仅成功改造旧有工业遗存,助力冬奥事业,还力促产业形态多元化,助推职工转型发展,推动5G、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在园区内应用,高标准服务国家队训练,举办环球跨年冰雪盛典、人工智能开发者大会、科幻大会等高端活动,让首钢园区加速向“京西新地标”迈进。

保留“工业范儿” 让服贸会充满工业元素

运输车来回穿梭,工地上马达轰鸣,钢结构场馆拔地而起,工人们敲打着工具,挥洒着汗水,谱写着“劳动者之歌”。除了将在明年举办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外,今年9月初,首钢园又将成为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分会场。为了让服贸会充满浓浓的工业元素,首钢对选址区域的建筑物拒绝“一刀切”式的一拆了之,而是对区域内的工业遗存进行保护性开发,既保留“工业范儿”,又实现旧工业遗址的再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0万平方米的服贸会展馆,4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7月底竣工验收并布展,9月正式开门迎客。面对高规格、高水平的盛会和紧张的工期,首钢建投各个岗位的职工打响了一场攻坚战。

为了保任务、抢工期,首钢建投的职工们今年春节都没怎么休息。拆什么、留什么,现场踏勘工作必不可少,设计、施工单位人员要对照图纸一个个作标记确认,有些地方还要反复细勘,每天一圈走下来近3公里,几乎成了常态。原有建筑物拆除阶段,几百名工人同时忙碌的场景几乎复刻了老首钢搬迁前厂里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焊花飞溅、塔吊林立,拆除分解钢结构部件的工人们分工有序。施工过程一样少不了绿色理念,根据施工安排,区域内要拆除的建筑中将产生设计钢结构和建筑垃圾。这些拆除的钢制品将由专车封闭运输至首钢位于河北迁安和京唐厂区进行回炉冶炼,产生的建筑垃圾则由首钢环境公司进行资源化处置。首钢建投规划设计部建筑设计师、高级工程师周婷表示,服贸会首钢展区景观结构规划综合考虑了与奥运场馆、工业遗存及重要景观节点的结合,届时将形成 “三横一纵”景观廊道体系,主要展区环绕布局,塑造具有强烈城市公园属性的聚落式会展,打造独一无二的服贸会文化品牌。

锻造一流团队

打造高质量高水平盛会

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宅了一个冬天的全家老小数次约好利用周末休息日到京郊踏青,而首钢建投设计总监于华却因加班加点“总是缺席”。从接到用半年时间高质量完成建设服贸会首钢展区的任务,于华在一开始便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她坦言:“时间紧迫,大家都没有筹办这种高级别展会的经验,时间保障等问题一一摆在眼前。”为此,于华和团队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到国家会议中心深度交流学习,并与各单位多次召开会议,确保服贸会相关规划设计申报材料万无一失;同时邀请相关领导专家来园区内踏勘考察,确保场地既满足服贸会要求,又最大限度体现首钢特色。距离服贸会开幕的时间越来越近,于华说:“时不我待、火力全开,大家连轴转的常态还会继续下去。错过一个和家人团聚的春天,给大家一个拥有四季美景的首钢园。”

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协同各专业设计、对接各业务口需求,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巨大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而在踏勘期间,大到厂房车间、钢渣车等建构筑物,小到一根管道、一个阀门,又要对绿轴区域工业遗存保留拆除中的上千个规划决策点,逐一进行精准判断和精细规划。周婷便是这个团队中的“定心丸”。组织地质勘察、保留建构筑物安全性鉴定和扫描测绘少不了她的身影,协调专业人员,统筹各部门需求,把控方案效果,推进图纸进度更是不容她离开半步。每天研究方案、参加碰头会和协调会,审定展馆平面布局、景观总图功能,晚上8时30分周婷才能吃上晚饭,然后赶紧把不到4岁的孩子哄上床睡觉,夜里10点又要开启工作模式,经常忙活到凌晨。

规划设计师袁芳负责服贸会首钢园区场馆布局规划设计方案和相关服务保障工作方案的统筹。自服贸会选址、落户首钢园区工作启动,到紧锣密鼓地推进规划设计、场馆改造、服务配套、景观绿化、市政设施等各项筹备保障任务,袁芳都不能容得半点疏漏。最忙时,她3个小时没顾上喝口水,平均每5分钟打一个电话。今年2月份,是服贸会相关保障材料进行申报最紧张的日子。袁芳和同事们夜以继日、废寝忘食,修改完成了数版文件,优化完善了近百页PPT文档。40岁生日那天结束工作时,已近第二天的凌晨2点,陪伴袁芳的只有办公室窗外的园区夜色。而她心中却倍感温暖充实:“所谓四十不惑,就是不忘初心、坚持拼搏。”

“市场化”用人促职工转型

“无差别”续签凭本事吃饭

服贸会展区布置工作有序开展,冬奥保障工作一样不能怠慢。“当首钢工匠,一次性奖励10万元,每月还有1万元工匠津贴,并在研修学习、国际交流、参与民主管理等方面提供机会、搭建平台。“五一”劳动节前夕,首钢建投首钢园运动中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制冰扫冰工刘博强成为了第二届“首钢工匠”的一员。从一名轧钢工、维检工、焊工,转型成为一名服务冬奥训练场馆的制冰工,再到如今能够在冰壶训练场地的日常保障中独当一面,刘博强是首钢职工成功转型的代表,在努力学技术创新、创业、创优的过程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冰壶赛道维护对温度、湿度、风力、季节变化等数据都要有精确了解,第一次看到国际顶级制冰师吉米的专业操作时,刘博强感到叹为观止,决心成为一名制冰大工匠,跻身世界顶尖水平。他开始只能从事扫雪推边等一些打下手的工作,并没有上冰的机会,这让他十分着急。后来,他借来打点壶,在晚上8点到10点,背着来到场馆外的马路上,把非机动车道和机动车道的分界线当成是赛道的中线,开始进行洒水的练习,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最终用实力感动了吉米,让他正式“上冰”。一个顶级的制冰师,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才能形成“肌肉记忆”。首钢冰壶馆的赛道长45.72米,宽4.72米,从头到尾打一次点需要45秒钟,慢了不行,快了也不行。每天高强度的练习下,刘博强的右胳膊明显比左胳膊粗了一圈。

“作为一名首钢的转型职工,我从热火朝天的车间来到散发冷气的冰面,这种激动我自己无法形容。首钢的转型升级,让职工有了新职业、新机遇,在首钢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的同时,我作为首钢职工也从生产岗位转型成为服务岗位,并从中学习了新的技能。”刘博强表示,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到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时候,以中国制冰大工匠的姿态,出现在保障冬奥会的现场。

除了鼓励职工、帮助职工转型发展,首钢建投还全面推行选人用人机制市场化改革,公司高管、部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全体“起立”,重新竞聘岗位,择优“坐下”,签订岗位聘任协议,探索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截至2020年底,公司市场化招聘人员达到了70%。此外,2020年,首钢建投还探索建立劳动合同到期续签考核评审机制,对职工在劳动合同期内的工作业绩、能力、态度进行全面客观评价,实现择优续签。为提升队伍素质,增强业务本领,以“组织精简、人员精干”为主线,组织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特别是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把线上培训作为提高工作技能和工作绩效的有效途径,2020年,线上培训人员超过170人,培训总课时超过6800学时。

劳模集体档案

作为推进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开发建设的实施主体,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首都劳动奖状”、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十三五”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奖。

劳模集体语录

传承“敢闯 敢坚持 敢于苦干硬干”,发扬“敢担当 敢创新 敢为天下先”的首钢精神,秉持“专业、高效、协同、分享”的企业价值观,以建设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为目标,助力首钢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赵思远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