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顺义区打通文化服务惠民“最后一公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6月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放都市文化新地标 做好对外文化贸易服务 推动城乡文化共繁荣
顺义区打通文化服务惠民“最后一公里”

顺义区博物馆着力打造“文化地标”
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打造“村文化”
 

5月30日下午,全新建设升级的北京顺义大剧院正式开幕,至此顺义区文化中心“三馆一院”全面开放,这里也成为顺义区首个大型公共文化综合体和都市文化新地标。位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正展出一系列文化艺术品,并向文化贸易双方提供各类优惠政策与周到服务;马坡镇石家营村让家风文化更深入人心,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创新“吾心工作法”,让外来人员感受“此心安处是吾乡”,它们也成为顺义城乡文化共繁荣的典型代表。处处尽显文化惠民,顺义区着力打通文化服务惠民“最后一公里”。

顺义区文化中心全新开放 “三馆一院”全面升级

顺义区文化中心位于顺义新城第五街区,建筑面积6.38万平方米,包括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集教育培训、文化交流、展览表演、休闲文创等功能融于一体,是一座覆盖各类群体、各艺术门类的都市文化地标建筑,是顺义区首个大型公共文化综合体,是全市各区中综合性最强、体验感最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中心。

走进今年3月刚刚建设完成并面向市民开放的顺义区图书馆,一块深蓝色屏幕映入眼帘,“这是馆内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实时显示着今日到馆人次、书籍借阅排行榜、天气状况等数据。”据顺义区图书馆馆长史红艳介绍,“较之老馆,新馆在体量、面积、工作职能上,都有了大幅提升。新馆日接待能力1000人以上,全年可接待读者35万人次,馆藏图书130余万册。”

史红艳一边介绍,一边带记者参观新馆。“我们尽力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馆内有党建书房,有为残疾读者准备的康复阅览室,也有24小时开放的潮白书苑。”

其中,康复阅览室是为特殊群体服务的,比如身体残疾、视力障碍的读者们。据介绍,康复阅览室内配有可自动升降的桌椅,方便身体残疾的读者调试座椅高度。阅览室内还配有各类盲文书籍。而位于顺义区图书馆一楼的潮白书苑,是一个24小时免费开放的阅读区域。“不限时的阅读空间非常受欢迎,经常夜里一两点钟了,还有人在这里学习。”史红艳介绍,随时刷卡、刷脸、刷身份证后进入,自助借还图书,可以满足读者在各个时间段的阅读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新图书馆内随处可见各类智能设备,如瀑布流、智能机器人、朗读亭、自助借还设备等。史红艳说,“我们以智能化的服务方式,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全面展现新时代智慧型图书馆特色。”

同样焕然一新的还有顺义区文化馆、博物馆。走进文化馆青少儿活动中心,这里融合科技元素寓教于乐,为16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营造最佳体验场所,体感点触互动体验区收录30多种益智游戏,触摸或挥手即可实现游戏互动,魔镜换脸和4D、VR体验区打造虚拟梦幻神游体验,明星科技产品飞机驾驶模拟器为儿童带来逼真的飞机驾驶体验。

顺义区博物馆一层展厅采用最新的大型玻璃多媒体沙盘技术,走在上面,如同置身于玻璃栈道,再配合脚下的顺义特色文旅资源微缩景观,形成“游览沉浸式体验”;历史文化展厅设计了虚拟制作石斧、张堪典故对答等多媒体互动区域及魔幻沙池,实现智能化服务功能,大大增加了青少年群体的体验感及趣味性。为切实把“为民办实事”落实在行动中,博物馆开展一系列暖心举措,方便群众参观游览。其中包括,每天分四个时段为大家免费提供讲解服务,在展柜内或文物旁放置有二维码,参观者可以自行扫码了解文物历史知识;每周六日,延时服务到晚上8点,方便工作日没有时间来馆参观的年轻群体及小朋友等。

而刚刚开业的顺义大剧院可提供戏剧、歌剧、舞剧、音乐会、大型文艺演出等服务。不仅填补了顺义区综合性高端文艺演出场馆的市场空白,还将力求成为传承京味文化、传播顺义文艺生活新理念的殿堂,助力打造顺义区“文化地标”和百姓文化生活的“精神高地”。

做好对外文化贸易服务 基地可办保税展览

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是文化和旅游部与北京市合作共建的国家级对外文化贸易服务平台,2012年,由文化部正式授牌。基地位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毗邻首都国际机场,规划占地约235亩,总建筑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

“我们这里是国家文化贸易企业集聚中心,正在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优秀文化与贸易类企业,发展文化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展示、租赁、采购、分销等业务,建设亚洲文化贸易中心,打造国际化、集约化的文化产品生产及服务平台,形成中国及国际高端文化领先企业的集聚之地。”据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产业发展部总经理张凯介绍,基地位于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简单来说,园区类似于在公海上,从国外进来的所有艺术品、设备、物料,都可以进行保税展览。”张凯告诉记者,“很多从境外来的艺术品,如果在园区之外展览,需要交增值税、关税,而在园区内则可以免税。”

基于这样的优势,使得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成为将文化产品分拨往国内外的窗口。“这些国外来的文化产品、艺术品可以在园区里预展。国内的企业有需要进口一些文化产品的,就在这里挑选。挑选之后,国外展商根据客户的需要准备展品,需要多少就交多少关税,不至于所有的东西全交税。”张凯介绍,国内文化产品出口亦如此,进入全区的国内的文化产品和艺术品,全部完成了出口退税,国外企业和个人欲购买,可直接办理出口手续,节省办理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基地下沉广场周边全是展厅,展出国内外的文化产品,其中正在进行的美国克里斯自然艺术馆举办的国际自然艺术展已经多次延迟展览了。“该展览深受国内知名企业和博物馆的欢迎,目前,很多作品已经被国内外多家企业预订,更有北京市自然博物馆根据实际需求预订了部分作品。”

据介绍,2020年度,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先后举办了40多个文化交流展,而2021年度全年计划将举办不低于50个这样的文化交流展览。

记者了解到,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正在建设的二期是国际文化产品展览展示及仓储物流中心,规划用地125亩,建筑面积22.4万平方米。该区域将投资建设一批高科技影视棚,配备国际高端影视装备,为国际影视、国际演艺提供展览展示、保税制作、版权贸易、金融配套等全面的支撑服务。三期是国际文化商品交易服务中心,尚在筹备设计中。该区域规划用地25.3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将为基地入驻企业提供基础生活配套服务及国际文化贸易、商品展示、会展、进出口代理、贸易咨询、金融、交易交割等产业服务。

乡村展新貌、社区共乡愁 推动城乡一体化文化齐繁荣

走进顺义区马坡镇石家营村,整齐划一的别墅、干净整洁的街道、鸟语花香的气息,总让人忍不住羡慕这大美的乡村生活。看着这番美丽的景象,很难将它和20年前那个挤街占道、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的小村庄联系起来。从全村年收入不足5万元的“穷村”变成村级税收1800余万元的“文明富裕村”,石家营村村民实现了100%优质就业。

“从1996年,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我们抓住了四次机遇,实现了家家户户住上二层洋房。”石家营村党支部书记胡国卿骄傲地讲述着这场乡村发展变化史,带领老百姓富起来、文明起来,他深感文化助推的重要性,胡国卿说,“村文化就是家文化。”

在石家营村有一个特殊的澡堂,虽然面向全村免费开放,但前提是年轻人必须陪着老人一起来,通过这一机制,有效拉近了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婆媳之间的关系,为年轻人搭建起孝老爱老的平台,而这只是石家营村以“家”为内核的村文化中,一个小小的缩影。

村党支部大力倡导“石家营三种人关系”,即“年长者是我们的父母,同龄人是我们的兄妹,年幼者是我们的孩子”,让村与家充分融合,建设和谐大家庭;“你献智慧、我出力量,你培养孩子、我孝敬老人”,每个村民都能随口哼唱出的村歌《和谐石家营》,每天都在潜移默化地转变着大家的思想;以独特的“家”理念为主题,设计建造的村史馆,生动描绘了石家营人创造辉煌村史的发展轨迹,展现了石家营人艰苦朴素、踏实能干、勇于创新的时代文明精神。如今,石家营村犹如一个大家庭,全体村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向着更美好、更幸福的明天阔步前行。

顺义区后沙峪镇江山赋社区的创新发展,也是一个典型的文化相融共建和谐社区的典型代表。据介绍,江山赋社区建成于2009年,总建筑面积14.97万平方米,共有居民楼25栋,商住房1栋,居民1376户,近4000人,其中常住人口2814人,户籍人口仅有538人,社区还包括来自14个不同国家的64名外籍居民。社区具有流动人口多,居民结构复杂的特点。

“面对绝大多数的外来人员,怎么提升他们的归属感,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境界是社区党支部一直工作的重点。”据该社区党支部书记亓伟伟介绍,近年来,江山赋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树立“吾心工作法”党建品牌,按照“党建引领一切,重人文关怀”的工作思路,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走出了一条具有江山赋特色的新时代社区建设之路。

其中,“忠心工作法”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安心工作法”保障社区安全,“贴心工作法”重在社区服务,“顺心工作法”逐步实现人民幸福感,“舒心工作法”增强人民获得感。“吾心工作法”突出“忠心”引领,让社区党员在政治上有荣誉感;突出“安心”保障,让社区居民生活有安全感;突出“贴心”凝神,让社区居民在组织上有归属感;突出“顺心”与“舒心”聚魂,让社区居民在生活上有幸福感。

□本报记者 王路曼 文/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