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征稿启事
每一粒稻子里都有他的姓名
女子本不弱 为母则更刚
日记本上的誓言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年5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子本不弱 为母则更刚
——读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
 

日伪档案记载,1936年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开往刑场的火车,她丝毫没有表现出惊慌的神态,而是向看守人员要来纸和笔,给7岁的儿子写下了一封遗书。

宁儿:母亲对于你没有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母亲和你在生前永远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你的母亲赵一曼于车中

1936年8月2日

读罢这封连标点符号在内不到200字的遗书,不由得令人涕零而泣。让读者深深感受到一位年仅31岁的英雄母亲内心深处的舐犊之情,在国家危难时弃子报国的无奈,以及对孩子的未来所给予的厚望。

赵一曼(1905年10月-1936年8月),原名李坤泰。四川省宜宾县白花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日民族英雄。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于黄埔军校六期。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调到东北,先后在沈阳、哈尔滨、珠河等地开展抗日工作。曾经先后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二团政治委员,任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后任珠河区委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委等职。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为掩护部队,腿部负伤后在昏迷中被俘。在狱中,受到日军酷刑折磨,但她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6年8月2日,壮烈牺牲于日军的屠刀下,年仅31岁。

面对千疮百孔的旧中国,面对日本侵略者对中华大地的践踏和蹂躏,中华儿女同仇敌忾,奋起反抗,涌现出了千千万万的巾帼英雄。她们是女儿、妻子,也是母亲。当我们的民族危亡之时,当我们的国家四分五裂之时,当我们的人民遭受侵略者蹂躏之时,看起来弱小的女性,挺起了脊梁,和男人一样奔赴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战场。英勇杀敌,演绎出一曲曲慷慨激昂的巾帼英雄战歌。赵一曼白马双枪,让日本关东军闻风丧胆;冷云等八女投江壮烈殉国,让侵略者汗颜;成本华带领安徽和县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被俘后视死如归;杨开慧带着儿子坐牢,捍卫真理、捍卫爱情,堪称巾帼典范……

女子本不是弱者,战争让女人变得更加坚强和伟大。然而她们骨子里本真的善良、柔情和母爱是任何残酷的战争剥夺不去的。共产党员江竹筠在渣滓洞集中营里,与敌人斗争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儿子。她在遇难前两个月,用吃饭时藏起的筷子磨成竹签,蘸着由烂棉絮灰与水调和在一起制成的墨水,在如厕的毛边纸上,给儿子留下了最后的遗言:“……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的”,这是江姐在穷凶极恶的敌人面前发出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的铿锵誓言,表现出来的铮铮铁骨。一位即将离开世界的母亲,不忘对儿子的悠悠寸草之心,更不忘教育儿子要有家国情怀,堪称优秀的母亲。

无论是赵一曼还是江姐,她们给孩子的遗书都显示出为国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悔,渗透着共产党人为人民甘愿献出一切的共产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气概。也感受到了一位母亲的柔情和对儿子的思念、不舍和愧疚。她们用自己对党的忠诚,对革命胜利的信念,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的决心,用自己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次言传身教,尽到了一位母亲的责任。

□周脉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