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西城
3上一版  下一版4
 
坚守匠心让古建筑“青春常驻”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5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守匠心让古建筑“青春常驻”
——记西城区“大都工匠”、北京泰翔基业建筑工程 有限公司瓦工李长青
检查砖体横截面
李长青(右)向施工人员讲解房屋修缮要点
介绍瓦作砍砖的操作细节
 

多年来,西城区总工会致力于工匠培养,主办了各类西城区“大都工匠”技能大赛,致力于匠人人才的挖掘和培养。随着前不久西城区2021年文物古建修缮技能技艺大赛圆满落幕,西城区2021年“大都工匠”名单经专家评审后出炉。本期就来细品一下西城区“大都工匠”、北京泰翔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瓦工李长青的故事。

一个决定

与古建筑修缮结下半生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北京,正是经济、基础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全国各地大量劳动者纷纷来京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同时代的年轻人一样,1982年,19岁的李长青也来到北京。

初来北京,懵懂的李长青立刻被北京古城的一砖一瓦所吸引。在参观北京的名胜古迹时,看着古建筑上组成各种造型、有着悠久历史并蕴含古代工匠们智慧的一块块砖瓦,古代工匠们日以继夜劳动的景象立刻浮现在他的面前。这让19岁的李长青做出一个影响一生的决定:成为一名瓦作工匠。

就这样,李长青与古建筑结了缘,他正式向一名瓦作老师傅拜师学艺,成为了一名瓦作学徒。现如今,58岁的他已成为北京泰翔基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一名经验丰富的工长,在平时工作中负责组织协调瓦工、普工人员安排,工序流程及工期节点控制、计划安排,参与技术交底、质量控制及分项验收等工作。

从业至今数十年,李长青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包括庆云寺、什刹海地区等文物修缮工程,以及什刹海街区提升改造工程和平房翻建工程,并于2021年参加了由西城区总工会主办的文物古建修缮技能技艺大赛,在瓦作砍砖项目中获得第一名。

精益求精

1厘米的偏差也不行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任何一项本领,如果自己不努力,就算拜了个好师傅,也学不精。一味地追求工作速度,导致质量、品质下降,这是很多初入职场的年轻人经常犯下的错误,学徒时期的李长青也是如此。

“在师傅的教导下,手艺进步得很快,也开始独立做一些工作。第一次的独立任务是砌一堵墙,由于想快点完成工作,学习更多别的知识,就干得很着急,最终结果却是尺寸有偏差、质量不过关。”李长青回忆到。

对于建筑行业来讲,质量不过关如何解决?只有一个字:拆!看着自己徒弟的作品,师傅是又气又恨,不仅严厉批评了李长青,还让他当晚加班加点拆了重砌。到了晚上,月光下的李长青独自一人在施工现场拆除着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作品,正值夏季,伴随耳边传来的蝉鸣,他的心情低落至谷底,一种孤独感涌上心头。此刻,一只手放在李长青的肩上,是他的师傅。师傅不想打击这位19岁年轻人的自信心,便陪同他一起返工。劳作过程中,师傅对李长青说:“建筑行业不能有1厘米偏差,一定要细心,绝对不能想着糊弄。工作中偏差1厘米,你的人生也将偏差1厘米,注定成为不了一名好工匠。”

时至今日,师傅说过的话依然还在李长青耳边萦绕。每次他新收了徒弟,也会把这句话告诉徒弟们,这已成为标准的入门仪式。

实践与理论并存

才是行业发展真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效率”二字成为当今社会人们的普遍追求。就拿瓦作来说,学好这门手艺最起码需要几年的时间,以至于现如今的年轻人更加愿意从事“办公室”一类的工作,建筑专业的学生也普遍走向了管理岗位。

对当下这种情况,李长青认为,理论和实践是分不开的,在信息传播速度加快的当下,有些行业凭借过硬的理论知识可以“站住脚”,但是建筑行业不行。

李长青是团队的工长,工作中经常面临实际操作和图纸不同的情况,所以经常要与项目经理或监理进行沟通。“实际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多多少少是存在一些‘矛盾’,建筑这个行业是一个需要实践的行业,光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不够,还需要有大量的实操经验,这样画出的图纸才能更加准确,也可以节省很多沟通成本。”李长青说。

不过,对于现状,李长青还是很满意。随着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工匠在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都愿意向李长青这样有手艺的老师傅虚心求教,而他,也会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年轻的“同行”。

【老匠人参赛感悟】

今年4月底,西城区总工会主办的2021文物古建修缮技能技艺大赛在庆云寺圆满落幕,凭借多年经验和精湛的技艺,李长青在瓦作砍砖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该项目第一名。

对于此次比赛,李长青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本次的参赛作品是小停泥干摆墙砌筑。这次比赛属于传统工艺做法,墙体砌筑,所用材料也是传统古建筑材料,用传统方法去修古建筑、文物,可以对古建做到最大还原,这对文物修缮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李长青说。

从业30多年,这是李长青第一次参加实际操作类型的建筑工艺技术比赛,也说明了现在人们逐渐重视文物保护修缮。据李长青回忆,过去的文物修缮工作,破坏性的修缮有很多,没有专业的培训,而且在修缮中不讲方式方法,存在野蛮修缮的现象。

在李长青看来,此次比赛,所有建筑行业的职工都获得了一个展示自己、提高技能的平台,获得名次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比赛中学习到更多文物修缮的知识,为以后能把工作做得更好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比赛地点庆云寺地处中轴线,创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这座迄今已四百余年的古建筑于2020年,由李长青带队通过半年的时间完成修复。

此次竞赛,也给李长青带来了很多感悟。“通过竞赛,体会到日常实际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落到实处,前期计划必须安排得当,否则质量控制就会出现问题。文物建筑的价值主要是承载了历史文化信息,每一砖每一瓦都带有历史的印记,作为一名从事文物建筑修缮的工匠,应当在每天的工作当中,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从前期进入施工现场二次勘查文物本体,到拆解建筑相关构件,再到使用传统建筑材料及工艺做法去修缮设计图纸所示的工程部位,到后期的成品保护、工程验收,每个环节都是同等重要。瓦作,传承的是一份责任,对工艺的责任,对历史的责任,我会一直尽我所能,担起这份责任。”李长青说。

□王岩/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