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恭王府始建于清朝乾隆41年(公元1776年),她身上天然带着很多标签:中国保存最完整的王府,“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红楼梦》里大观园的原型”、和珅的邸宅、奕的王府以及中国王府与园林艺术的博物馆等等。
每年大约有400万游客来到恭王府,他们进进出出,拍照留影,但可能很少有人会像我这样,希望从游历恭王府的过程中感悟一点与众不同的东西。
恭王府面积很大,有6万多平方米,相当于9个足球场,院内有东中西三条游览路线,就是在里边走马观花转一转,也得走上2万多步。园内景观大约有40处,尤其以三绝一宝最为吸引人(后罩楼、西洋门、大戏楼为三绝,“福”字碑为一宝)。更为超出常人想象的是,故宫里边的御花园面积才1万多平方米,而恭王府后花园则接近3万平方米,几乎是御花园的三倍。这种奢华的规制,足以冠绝古今。难怪和珅垮台之后,嘉庆皇帝的弟弟庆王爷不求别的封赏,只求得到这个“和第”。
本来遗留在北京的清代王府原本不止恭王府这一家,仅仅在西城区的地面上,清代建立的王府就多达30余座,其中有亲王府18座,郡王府9座,蒙古王府3座,而且恭王府也谈不上占地面积最大的,据说有个礼亲王府,占地面积曾达30万平方米。但繁华落尽之后,规制保留得基本完整的只有恭王府,这又是为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就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国势衰败,清代的王侯将相通通被时代的激流冲得七零八落。这其中,恭王府的遭遇也不比别的王府好到哪里去。甲午战争清廷惨败,病恨交加的恭亲王奕死于1898年,其孙溥伟袭爵。1912年,清帝退位,溥伟将恭王府所藏文物(除字画外),全部卖给了日本人。1920年,溥伟又因复辟清王朝筹集经费及生活所迫,将恭王府抵押给天主教教会,后由辅仁大学代其偿还欠债。恭王府被卖掉后,1950年,原府邸部分成立了北京艺术学院。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时任北京市副市长、著名红学家王昆仑等的陪同下视察恭王府,周总理专门指出,要将恭王府保护好,将来有条件时对社会开放。然而,周总理的这个愿望竟然一直难以实现。
1975年,周恩来总理在病重期间,嘱托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谷牧办好三件事,其中就有腾退出占用恭王府的单位,对社会全面开放恭王府。1979年,在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的亲自关怀下,占用恭王府的单位开始搬迁,恭王府的修复、开放工作也提上日程。孰料这一工作几经辗转周折,竟然又拖延了近30年,直到2008年8月20日,恭王府在历经31个月、耗资2亿多元的大规模修缮后,正式对社会开放。2012年5月,恭王府国家5A级景区揭幕仪式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整修后的恭王府获得重生,从此成为人民游赏的大花园,此时距离周总理开放恭王府的指示已经过去了50年。
从和珅建园开始到清朝完结,恭王府历经135年,其中营造不断、花费的财力之巨,肯定是一个天文数字。仅仅以府内的锡晋斋为例,那是和珅命令工匠完全仿造故宫宁寿宫格局,设“周制”仙楼,屋内隔断用金丝楠木打造,其豪华奢侈,令人咋舌,后来嘉庆给和珅治罪,其中一条就是营造逾制。后来恭王府的腾退重修为什么这么难?与这座王府修缮需要的开支太大有直接关系。据报道,“恭王府府邸文物保护修缮工程”于2005年12月正式全面启动,至2008年6月基本完成,3年的工程累计投资就达2亿元,其中国家财政支持1.6亿元。像这样由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对古建筑群进行整体保护修缮的情况,在我国古建保护历史上实属罕见,而且国家为此投入的工程组织、管理、设计、施工及文物维护等方面的专家与技能工匠等级之高、规模之大,也是前所未有的。由此可见,没有实力迅速崛起的当代中国,就不可能有如此雄厚的国力进行恭王府的腾退与修缮。恭王府当初的极度奢华繁荣,得益于清朝前200年积攒起来的财力物力,而恭王府今天的金碧辉煌,从根本上应归功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积累下的强大的动员力和文化复兴能量。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一生淡泊名利,但对恭王府的重修情有独钟。早在1953年,周汝昌就在《红楼梦新证》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恭王府即《红楼梦》中大观园的遗址的观点,而且由于他的奔走呼吁,恭王府的历史文化价值引起了当时中央和北京市领导的重视。先生晚年仍然致力于恭王府历史文化保护,在耄耋之年还与恭王府合作,录制了探寻恭王府与《红楼梦》关系的专题讲座《芳园筑向帝城西》,成为恭王府研究的珍贵资料。如今,恭王府内辟有周汝昌纪念馆。今日花团锦簇的恭王府,相信可以告慰这位文化前辈的英灵。有诗为证:故园风雨证清史,中华崛起正当时。陈迹堪洒中兴泪,移山必赋新传奇。
□周兴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