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社会纪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更多人感受到直抵人心的温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5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人感受到直抵人心的温暖
——记职工作家冷冰的文学创作之旅
 

伴随着“红袄漫话”在《劳动午报》已连载145期,与作家冷冰的神交已3年有余了。从邂逅到甘心守候,从陌生到投影人生,不知有多少人与我相若,在一诗一画间慨叹顺逆交替,在自渡与徘徊后掩卷托腮、会心一笑。直到《漫生活——小红袄诗画集》结集出版,方才惊觉“小红袄”已定格过如此多可堪回味的世情冷暖。同为电力职工出身的冷冰和张文泽,深水静流间给中国职工文艺大观园又增添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时光才是人间的长住客”,冷冰是一个对生命有着高度感知力的作家。散文、诗歌、戏剧……于她,不过是洞察世事的不同载体。2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或撕裂、或寻觅、或坚守、或破圈,她曾《与树比肩》,俯身拥抱《草地戏剧》,纵情在《西交民巷》的百年流光中,忽然又化身“小红袄”遍尝人间烟火……纤尘荏苒、岁月微醺,而她的作品始终散发出暖人的光辉。亦如作家毕飞宇所说,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基础体温。冷冰的文字之美,就在于每个字都氤氲着作者生命体验后笃定坚实的温度。

文字沉淀时光的温度

冷冰出生于北京密云。壮丽的燕山山地与广袤的华北平原交接于此,群峰之中的“华北明珠”密云水库,成为几代密云人的骄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密云的潭瀑奇石、烟雨疏离、草木葳蕤,仿佛母亲的怀抱,呵护着幼年冷冰的敏感与浪漫,鼓励她去探索性灵之美的密钥;密云水库横截潮、白两河奔腾的气魄和伟力,重构了生存的规则和秩序,磨砺着她的成长,充盈着她热爱自然的天性。多年以后,青海省作协副主席、诗人马海轶曾评价:“冷冰是至少用两支笔写作的诗人。一支笔关注现实,她给生硬、沉默或喧嚣的现实注入情感、直觉和想象的汁液,让人和现实紧张、急迫的关系得以缓解和弥合。另一支笔关注自然和人性,她洞察自然的无常和真相,然后为它赋予诗性的秩序。可以说,冷冰就是席勒说的‘或是自然,或者寻求自然’的诗人。”

学生时期,冷冰主修的是其他女孩子较少涉及的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1990年,冷冰毕业被分配到“一坝担两山,远峰锁云巅”的密云水电厂。水电厂离密云县城16公里,采取半军事化管理。每天天蒙蒙亮,她总会踏过362级台阶登上潮河大坝,自南向西沿着千米大坝晨跑。待跑到微微出汗,太阳也从身后的远山中跃出,为前方值守千年的长城披上金色的征袍,大坝下拍岸的涛声,轻唤着不远处百亩果园中沉睡的果实,终于落到水面,碎银一般留给有心人去收获,天地寂静得让人陶醉。大自然给予了冷冰开启写作之旅的灵性。

工作之余,冷冰将读书及笔耕当作时光的厚待,她感到与文字相处,人能处于无限的自由之中。那会儿厂里有班车,每周六早上会发一趟直达东四大街。她只要跟着车进城,就会步行穿到熙攘的美术馆东街,躲进北京三联韬奋书店,一书一人,沉醉其间。到下午四五点钟,才背起一大包新书,意犹未尽地坐上返程的班车。待到读得差不多的时候,她再原路归来……水库大坝下十年读书与思考,打下了冷冰日后写作的底色。

匠心守护命运的温度

在密云工作期间,也是冷冰文学创作生涯的积累期和探索期。她说:“美,存于匠心,还要与一双慧眼和认真的心相遇。”她从散文开始磨砺语言,兼顾诗歌创作,作品陆续在《清明》《诗刊》《脊梁》《草原》《黄河文学》等刊发。

1997年,在华北电力报社的推荐下,冷冰参加了由北京市总工会和市文联组织的职工文学创作班。整整一年的时间,每到周六日,她都要坐几个小时的长途车,辗转到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上培训课,从未缺席。名师的指导为一颗“认真的心”,系好了文学路上的第一颗纽扣。她在《词的命运》中写到:“让一个词活/找到它,读出来/让一个词自由呼吸/要把它放进一个句子/让一个词繁衍/便集结它血脉上的无数个/一滴水/活在河流中/一个词/活在另一些词中,像人活在人群之中”。在她看来,一个词的命运就是作家自己的命运,文字是活性的长生植物,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同呼吸共生长。

冷冰文字的力量还来源于日常所从事的工作。2000年,她调到国网北京电力公司负责宣传工作。此后,又担任了《劳动午报》驻北京电力公司记者站的负责人。彼时的冷冰更关注工作生活的细微之处,注意找到那些充满诗意的、戏剧性的颤动,体现劳动之美。用她的话说,就是“涂改世界,写出新的句子”。2014年,她的散文集《与树比肩》出版,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2015年至2016年,她又两次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高级研讨班学习。

作为一名职工作家,她的笔触从未离开行业一线,纪实散文《火焰无形》反映了北京电力“煤改电”工程,描写中国特高压建设的组诗《出雁门关记》、歌颂电力一线工人的《为春天立起一座塔》等多个作品被发表并省部级奖项。其作品《大地之礼》获得第九届首都五一文学奖。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工会对冷冰的文学创作非常支持,成立了冷冰文学创作工作室。

隔空传递幸福的温度

人到中年的冷冰,懂得了坚守的价值。她从2014年开始,每天坚持记录生活所感所悟,也当作一种写作练习,取名《夜微记》。她在《夜微记》中曾写到:“文字、阳光和亲人的笑脸,人世间最美好的三样东西。”只是她没有想到,有一天漫画也会为自己的文字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热度。

冷冰和张文泽是在一个电力职工文艺微信群中相识的,张文泽是山西阳泉供电公司的职工、平定紫砂非遗传承人。一次,冷冰看到张文泽用丰子恺漫画的笔法,寥寥数笔将《夜微记》中的一首诗的意境展现了出来。两人交流后,都觉得这种形式很新奇。从此,张文泽时常将冷冰发在朋友圈中的诗歌意境,用画笔诠释出来。看到张文泽朋友圈里的新作,冷冰有时也会配首诗。如此几番,冷冰突发奇想,何不合作创造一个漫画人物呢?就这样,喜穿红色衣服、有文人的小情趣,且性格善良率真,偶尔做些拙事傻事的“小红袄”诞生了。

2017年末,在《劳动午报》打造职工艺术品牌栏目的相关策划安排下,《红袄漫话》系列作品开始有了固定阵地,每周一期连载,截至目前,该系列已连载145期。两个从未见面的人,利用网络,隔空创作的小红袄诗配画迅速打开知名度,被国内多家报刊选登。以小红袄为内容的漫画《一家人》更走出国门,在第十九届斯洛伐克(啤酒)国际漫画大赛上获奖。同年,她创作的《西交民巷》成为首部反映北京电力百年发展史的剧本,在市第十一届职工文化艺术节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她也在年内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纵观冷冰的文学历程,各级工会对她创作的支持可谓始终如一。她感恩工会,也渴望更多地服务职工群体。2020年疫情期间,冷冰连续出版了诗集《草地戏剧》、诗画集《漫生活——小红袄诗画集》两部作品,其中首批600册送给了抗疫一线的电力职工。正如她作品中写到的:“每一个清晨/都是进入生活的安静入口/将梦折叠,放好/整理衣衫,抬头,直背/在心里铺垫慈悲/不急不慌/一件一件来,把人间事做安稳。”冷冰说,希望文学之光,能够让更多人感受到直抵人心的温暖。

□本报记者 李睦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