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蜂逐蜜原是指传统蜂业中养蜂人天南地北追着花期跑的赶场行为,现如今在密云,守家忙碌的蜂农在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栖居原地就能走上甜蜜的小康之路。眺望着春风吹过漫山春花,合作社带头人李定顺畅想着今年的好年景:“延续去年的发展势头,今年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入社蜂农平均年收入五六万元,应该不成问题。”
据了解,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集养殖、授粉、旅游、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位于密云区高岭镇,那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坐拥密云水库及周边优质的生态自然环境,不仅是蜜蜂们生活的乐土,更是蜂农发展绿色经济、走上甜蜜小康路的家园。
47岁的王海山也曾在大山之外打工打拼,但却始终难舍家乡情怀。2006年,正值而立之年的他选择加入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成为一名扎根山区的年轻蜂农。“零基础学养蜂,不努力肯定是不行的。”好学的王海山第一年养了50箱蜜蜂试水,不仅自学理论知识,还经常主动跑到合作社里拜师咨询各种问题。看到他的好学上进,合作社也立即给予重点培养。从基础技能培训班到专家答疑解决各种养蜂难题,王海山从不缺席。
经过几年的磨砺,王海山迅速成长为合作社里的养蜂技术能手,养蜂规模也扩大发展到如今的400箱。“经济收入这方面不用说,大伙儿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李定顺告诉记者,现如今,王海山的蜂场已经成为合作社养蜂新技术、新设备、新品种的实验蜂场,他在实现自己增收致富的道路上,也不断努力与合作社共同创新发展,探索成为一名与时俱进的现代化新蜂农。
采访中,蜂农赵喜玲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赵喜玲是高岭镇大开岭村的一位普通妇女,年近不惑,丈夫又患有外脊椎瘫痪疾病,儿子在读小学,一家生活全靠她打零工的微薄收入勉强维持。
“2017年,合作社将赵喜玲确定为帮扶对象,吸收她入社,免费为她购进蜂箱和50群蜜蜂。” 李定顺告诉记者,为了帮助新入社的蜂农尽快学习养蜂技能,合作社不仅组织邀请专家前来培训理论知识,更委派合作社里的技术能手给她定期上门辅导,传授关键技术,且做到随时有问题,随时现场答疑。“感谢合作社这样‘一对一’‘手把手’地传授养蜂技术,让我从什么都不会,到如今能靠本事养活一家老小了。”经过几年的繁殖,现如今赵喜玲的蜂场里饲养着150箱蜜蜂,这些可爱的小蜜蜂,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每年可以给这个家庭带来3万多元的经济收入。
“小蜜蜂成就大产业,带动了农民增收,也助力了乡村振兴。”李定顺介绍,北京奥金达蜂产品专业合作社现拥有密云地区入社蜂农571户,养蜂存栏5.9万群,年产蜂蜜2000余吨、蜂王浆10余吨、蜂胶5吨,遍及密云区9个镇、91个自然村。同时,还辐射带动河北省的丰宁、滦平、承德等地,入社蜂农350户。合作社已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140余个,授粉蜂群8000余群,蜂群数量占密云区蜂群总量的60%。
说起未来的规划与发展,李定顺信心满满:“下一步要创新销售方式和渠道,让好蜂蜜卖上好价钱;实现产业融合发展,多举措带动农民增收。”李定顺说,他将持续传承弘扬蜜蜂文化,开办奥金达“三·M”(密云、蜜蜂、蜂蜜)社会大课堂、亲子游等活动;打造精品成熟荆花蜂蜜,为蜂产品持续发展培养人才、储备力量,开办蜜蜂学院、蜂产品品鉴中心等。此外,发挥大型蜂场引领作用,积极开展蜜蜂认养、蜜蜂授粉、果蔬采摘、蜂业观光旅游等项目,希望进一步实现养蜂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
眼看着这条甜蜜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李定顺和他身后的蜂农们笑在脸上,甜在心里。
□本报记者 王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