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是爱情小说,里面写到的爱情,是茶峒的,也是世界的。一条小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人家。这人家,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那女孩叫翠翠,老人是女孩外公,他爱护孙女。女孩好美,让那叫傩送和天保的兄弟俩都爱上了她。小说里,所有的爱,未受一点污染,如清澈流水,山野花香,让人心醉。
在沈从文笔下,湘西,是自然文明,让人在纯净的天地里,淡忘了尘世喧嚣。阅读时,就像在内心修篱种菊、淡泊宁静。
那小说里的兄弟俩,唱歌向翠翠表达爱情,哥哥天保没有弟弟傩送唱得好,他主动放弃,离开了茶峒。可是,他在激流运货泛舟时,遇难死去了。弟弟知道后,没有娶翠翠,他也走了。我想,那不是逃离,也不是胆怯,是人性的忏悔,爱的升华。小说在结尾时交待,傩送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他明天就回来了。读完后,我仰天长叹,写得妙呀,将人性的丰富、世界的恢弘、生命的苍茫,简单一笔勾成,隐喻成无声纷扰的苍穹。
儿时的沈从文,上山捉鸟、入水摸鱼,是个顽童。他个子小、精瘦,却非常机灵、滑稽有趣,常逗得人捧腹大笑,于是有个外号“沈蛇崽”。他原名沈岳焕,六岁上私塾,常逃学,让他父亲很愤怒,对他说,若再逃学说谎,砍去他一根手指。他不为所惧,还是常常逃学。有一次,他把书包放在土地庙,看了一整天戏后,回到土地庙,才发现书包丢了。沈从文逃学,有一个安慰自己的理由,他说当我学会了用自己眼睛看世界的一切,到不同社会中去生活时,学校对于我便已毫无兴味可言了。但他上国文老师田名瑜的课时却从不逃学,专心学习,对古文、诗赋、作文、书法,都学得出色。田先生曾称赞他:“才峻而气清,怀虚而志亢”。
他十五岁时,因生计离开茶峒,去当兵混饭吃。两年半时,他回过一次茶峒。在他写《边城》那年,1934年,因母亲病危,才重回故里。那时,茶峒已物是人非,让他内心久久难以平静,便构思了《边城》。在这个世外桃源里,没有恶人,尽显美好。可是有人说,边城是悲剧,沈从文也说:“一切充满了善,然而到处是不凑巧。既然是不凑巧,因之朴素的善难免产生悲剧。”
作家唐国明说,《边城》给他的启示,是人类只要相互载度,生活必然抵达诗意。也就是说,沈从文在《边城》里,营造了他看世界的独特角度,静与动、常与变、瞬与恒、新与旧,都包裹在浪漫的现实里,净化在诗意的自然中,淡泊亲切、飘滑活泼、口语般清幽,让人在一座小城里,看到了中国的天地良心。巴金赞叹沈从文,说他有很高的才华,金子般的心。金介甫说,在西方,沈从文的最忠实读者,大多是学术界人士。他们都认为,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几位伟大作家之一。
在沈从文墓碑上有句话,“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是呀,沈从文回家了,他的世界,是文学天堂,他和他的小说,是湘西茶峒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鲍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