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马超
守住辖区“幸福底色”
当环境整治的坐标点定在街巷整治上时,身为东城区城市管理委员会环境整治科科长的马超,倍感责任重大。他明白,这是一项涉及民生的工程,要做好、做到位,要将背街小巷被扣上的“脏、乱、差”帽子彻底摘掉,给辖区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让百姓收获满满的幸福感。他下定决心,用实际行动守住辖区的“幸福底色”。2019年,马超获得“首都劳动奖章”;2020年,他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城市管理方面有很多法规、规章和标准,马超将各项规章制度烂熟于心,工作中他积极向老同志请教,并深入东城区大街小巷进行实地考察,把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2016年,他编制了《东城区户外广告和牌匾标识设置管理实施办法》,并组织开发了东城区广告牌匾信息化管理系统,此办法成了东城区在广告牌匾方面的第一个地方性规范文件。
长期以来,马超始终任劳任怨在工作一线,用实际行动见证了东城区环境一点一滴的向好变化。“背街小巷市级验收工作既是对‘百街千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成效的检验,也是对精细化治理的大考。”马超说。在2018年完成65条背街小巷验收达标的基础上,2019年,马超共计召开17次验收工作协调会,对背街小巷进行检查,并建立健全了区级验收检查机制,每月对验收通过情况进行排名和通报,对未通过验收的背街小巷剖析扣分原因,布置整改任务。东城区通过验收市级背街小巷验收728条,通过率达到了95%,在全市核心区排名第一。
同时,马超参照首环办“月检查、月排名、月曝光”工作要求,建立了区级环境建设专项检查工作机制,编制了《区级环境建设专项检查管理办法》等文件。2019年下半年,共检查下发各街道、地区问题台账900余件,整改率达到100%。在首环办专项工作检查中,东城区全年检查成绩位于核心区第一。
工作中,马超不断探索、创新,开创了居民参与城市治理的模式,发挥了熟人管理社会的优势,为解决城市精细化管理“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新思路。他组织召开街巷长、小巷管家表彰会,对优秀街巷长、金牌小巷管家进行表彰,激发了群众自觉参与环境整治的工作热情。2020年,马超组织了小巷管家讲故事活动,由全区优秀小巷管家传授经验。
此外,马超以户外电子显示屏网络安全保障工作为抓手,建立了显示屏管理台账,与各广告商签订了《网络安全责任书》。每逢大风天气,他都带领职工对广告设施开展安全检查,顺利完成全年重要会议、重要活动保障任务。针对违规广告牌匾,他要求坚决拆除,市城管委对东城区户外广告管理工作予以高度评价。针对群众反映的身边缺少路灯的问题,他“接诉即办”,积极协调市照明中心迅速解决,很快就完成了路灯增设。
马超说:“人可以平凡,但不可平庸。要想在平凡的工作中成就不平凡的事业,首先要接受自己是个平凡的人并且做着平凡的事,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工作。唯有如此,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王慧
“小巷管家”再升级
她首次创新性地提出“小巷管家”工作思路;实践中,她经过深入思考再次提出了“小巷管家”工作新一阶段的发展思路;她一心为百姓解难事、办实事,暴雨中逆行、火灾中冲在前、拆迁中不辞劳苦、疫情中坚守。她就是龙潭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办公室科长王慧。2020年,王慧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7年,市、区、街全面启动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程。如何保持环境整治长效?如何实现居民主动参与?王慧经过认真思考认为,在治理过程中,要做好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和居民自下而上参与的有机结合,就要真正处理好城市管理的“最后一步”问题。为此,她围绕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小巷管家”工作思路。这个建议一提出,就得到了街道工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于是,她立即梳理完善配套内容,先后整理了核心理念、“管家”招募和管理、工作职责等配套制度并组织实施。实践证明,这个做法相当有效,得到了广泛认可,并在全市范围进行推广。
为拓展“小巷管家”在社区治理工作中的深度和广度,2018年,王慧又提出了组建“小巷管家团”的思路,实现了“小巷管家”从个人到集体、从发现问题到协商议事、从环境治理向社区自治的提质增效。近年来,她主讲专题培训17场;对骨干“管家”进行一对一指导百余人次;先后40余次代表街道接待全国各地来访并外出交流。
2018年底,在街道体制改革中,王慧由科室负责人转换角色,成为了一名社区专员。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即投入到了紧张而忙碌的社区工作中。
凭着积累的大量经验,王慧指导光明社区成立了“明院花香”小巷管家团,梳理制定了团队管理章程和议事规则。该团队共有28名成员,小巷管家团除了完成日常的街巷寻访工作外,还主动承担了地区7处宣传栏的日常更换和维护工作。同时,王慧还指导光明社区启动示范街巷建设项目,推动了邻里守望、共住共治的楼门文化建设。在王慧的组织协调下,很快,绿地养护、楼门封堵、便道改造、停车等问题均得到解决。由于管家们的建议被采纳,居民的需求得到解决,居民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热情大大提高,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地区的各项事务中来。
一直以来,王慧始终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置,为群众解决问题,力求每件事都要办好、办实、办出成效。
2012年7月21日晚,北京下了特大暴雨,王慧穿着雨衣,成为雨中的“逆行者”,她协调社区防汛工作,了解平房户居民情况……直到深夜,在居民楼火灾事故中,她站在半尺深的冰水中疏散群众;她曾连续工作72小时制定工作方案、周转协议,梳理居民信息。2017年,作为拆违组长,她承担了面积最大、户数最多、难度最高的拆违任务,持续3个月高强度工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她每天带领社工入户了解居民信息,与社区民警一起走访地区单位,在风霜雨雪中值守点位,提出封闭小区合理化方案,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
孙则伟
社区“螺丝钉”
居民“贴心人”
社区工作有酸有甜、有苦有甘,需要风雨无阻,面对这些,从事社区工作的社区专员们却都以为居民提供满意的服务、为社区的弱势群体解决困难、为社区建设得更和谐幸福而感到快乐、满足、自豪。东城区东四街道办事处社区专员孙则伟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他为了建设美丽家园,就像一颗小小的螺丝钉,拧在哪里,就“钉”在哪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在社区中发光发热。2017年,孙则伟被评为北京市年度“优秀街巷长”;2020年,他荣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退伍后,孙则伟来到东城区东四街道办事处工作。工作中,他主动开展工作,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在相关科室和居委会的配合下,较好地完成了“开墙打洞”封堵和人口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在接任街巷长后,孙则伟及时与社区和街巷长助理进行沟通接洽,任社区专员后积极掌握社区情况和居民基本情况,与居民交朋友,努力为居民提供服务。
2016年,街道大力开展了胡同环境治理工作,在工作中,孙则伟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听在耳里、记在心上、耐心讲解。他把群众的合理诉求当作大事去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对不合理要求,坚持晓之以理,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
有一个院落是单位产权院,居民对院内长期无下水的问题反应强烈。他得知后,积极主动多次与产权单位和街道相关部门联系,一起商讨治理方案。经多方协调,终于完成下水改造,还为院内铺装了渗水砖。同时,对院内杂物进行清理,清运走3吨杂物。
在辖区中,有个院子涉及拆违4户,违建面积约200平方米,公用绿地被个人占用,居民对此问题反映强烈。孙则伟经3次与居民座谈和30余次商谈走访,几户居民的态度渐渐转变,最终同意拆违。其中,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因不舍扔掉杂物,态度多次出现反复,阻碍了施工进度。老人耳背,孙则伟就蹲在老人身边交流,并联系她的子女一同做工作,老人最终同意了清除堆积物。
与此同时,孙则伟大力推动社区自治组织建设,成立了花友会、养犬协会、垃圾不落地志愿者服务队等。在开展周末卫生大扫除中,孙则伟主动带头参加40余次。清理过程中,遇到有阻挠时就主动劝解。如今,居民保护环境的意识大大增强了。
“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无愧于心。”孙则伟说。他满怀对事业的热爱,始终以严谨的态度对待工作,为社区建设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微薄之力。
□本报记者 张瞳 通讯员 韩悦 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