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人物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为求助者撑起一片“蓝天”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4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求助者撑起一片“蓝天”
——记北京市大兴区蓝天救援队
整装待发
水上救援
现场消杀
 

北京市大兴区蓝天救援队是一支民间的专业救援队伍,所有队员均为志愿者,队员们来自各行各业,目前注册人数共计390人,其中队员80人。救援队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有独立的网络后方平台,3分钟响应,5分钟启动,大兴境内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已形成了在风险处理及预防基础上的综合性应急体系。

在日常的救援及保障任务中,救援队已经成为一支涵盖生命救援、灾害预防、应急反应能力提升、灾后恢复和减灾等各个领域的专业化、国际化的救援先锋,可快捷的协助政府应急办开展防灾、减灾教育培训,参与各种灾害事故救援行动,减少灾害和事故造成的财产和生命损失。

给生者以希望

给逝者以尊严

“在河道里有一辆越野车,车上的两个人都失踪了,需要你们的帮助……”今年2月8日的深夜,救援队刚刚结束疫情防控工作,突然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原来,有人打电话到110报警台,说自己和朋友在车上被困到水里,随即电话就断了。民警抵达现场后,并没有在河道里看到车和人,回拨过去,电话也一直打不通。

救援队迅速抵达现场,队员们摸排后认为,车辆极有可能已经坠入冰面以下,因为冰面虽然再次结冰,但是有明显的破冰痕迹。随后,队员们利用水下成像设备,观察到冰面下确实有车,证实了最初的猜想,不是失踪,是落水。

“冰面只有10cm左右的厚度,承受不住太多人在上边走,但是有冰,船也下不去,给搜救工作造成了很大难度。”大兴区蓝天救援队队长孙建国回忆说。当天,车辆被成功打捞上来,但是车上并没有人。

随后,救援队利用水下机器人和人工搜索相结合的方式继续搜索。水下能见度非常低,两个水下机器人都用坏了一个。上冰的队员不但要承担冰面破裂的风险,还需要对抗低温,把身体探到冰面下开展工作。一点点的摸排搜索,直到第3天,遇难者才被成功打捞上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给生者以希望,给逝者以尊严。不管是幸存者,还是遇难者,我们都要尽最大努力去救援。”孙建国说。

类似的坚持,大兴蓝天救援队还做了很多。2020年7月,救援队接到一通求救电话,求助者称家中老人已经失踪两天,怀疑老人已经服用安眠药自杀。孙建国迅速制定三套搜救方案,实际搜索时间只用了20分钟,老人被找到时还有生命体征,被立即送到医院成功抢救过来。

“这是一次普通的人口走失搜救任务,大兴蓝天每年都要执行几十次这样的任务,然而,这又是一次特殊的任务,因为老人有生命危险,最快找到就能最大程度保证他的生命安全,每个参与的人都体会到了‘给生者以希望’的含义。”孙建国说。

不畏危险冲锋在前

守护百姓健康安全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大兴蓝天救援队主动请战,战严寒斗酷暑,始终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不论是去医院等医疗机构运送抗疫物资,还是去隔离点、转运区、公共场所消毒,队员们都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各项抗疫工作。全年共出队150余次,出动人数7000余人次,消杀社区及商务楼宇、隔离点、转运集散点等400余个,累计消杀面积达3000万平方米。

“第一次接到任务进行紧急消杀时,正赶上下大雪,室外温度在零下。”孙建国向记者讲述当时的情况,由于消杀作业需要,队员们要穿上密不透气的防化服,背着70多斤重的消杀装备,一动就会出汗,所以防化服里只能穿单薄的衣裤,但是,一旦停下来就会被冻个透心凉。

“当时大家对这个新型病毒还不太了解,队员们也紧张、也畏惧。但大家都知道,紧急时刻,作为一名专业的救援队员就要冲上去,用我们的行动为祖国尽一份力。”孙建国神情严肃地说。

时间来到了2020年6月,消杀队员穿上防护服,不动都出汗,还要背上70多斤重的消毒液罐和弥雾机,楼上楼下、地下空间,一个消杀点接着一个消杀点。一天下来,有的队员累到虚脱、有的中暑倒在消杀现场、有的队员消杀完毕,脱下防护服,里面的汗水已经没过了脚踝,从里面“哗啦哗啦”倒出两三斤汗水来。

防疫的消杀现场,有些场所就是病人生活、工作的地方,队员们仔细消杀,不留死角。他们的行为感动了在场的工作人员和百姓,经常有居民会在队员们经过时高声喊:“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今年1月17日,救援队又承担起了大兴天宫院街道5个封控社区的消杀任务。与一年前相比,这次的消杀工作救援队准备的更为充足,队员们也有了丰富的经验。接到任务的当晚,40人的队伍就进入了现场。

然而,当天上午,孙建国刚刚出院,队员集结完毕即将发车的时候,他的母亲打来电话,说父亲身体不舒服,需要去医院。孙建国只得求助自己的朋友,让朋友帮忙把父亲送到医院就诊,自己带着队伍继续出发。

“这么多人,这么大的事,我作为现场指挥肯定不能放下不管。”孙建国告诉记者说。所幸,经过医生的紧急处置,父亲并无大碍。在他看来,救援队的每一位队员都是这样无私的奉献着。

参与这次消杀工作的年龄最小的队员名叫梁潇潇,是一名大一学生,家就住在天宫院。孙建国曾有过顾虑,觉得孩子太小,但是梁潇潇的坚定和热忱让他无法拒绝。“难道我在家不出门,睡觉打游戏就有意义了吗?如果谁都不付出,疫情万一控制不住了,在家待着也不见得安全。与其这样,我要发挥我的能量,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一次消杀结束后,队员们回到队部休息,孙建国偶然听到了梁潇潇和哥哥的通话。面对家人的不理解,梁潇潇据理力争,最终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也深深感动了孙建国。

自费组建救援队伍

全力打造应急“尖兵”

在加入蓝天救援队之前,孙建国经营着自己的企业,那时候的他就是一名热心公益的青年,哪里有需要,他就向哪里捐款捐物。2013年2月,一名群众在水库游玩不慎落水,门头沟蓝天救援队立即发布了救援信息,水性不错的孙建国看到了,第一时间就主动加入到了救援的队伍中。

当时,山坳里气温达到零下20度,手从水面上抬起来就能冻上冰,但孙建国未有过迟疑和退缩。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和队友们在40多米深的水库里夜以继日地打捞,冻得实在受不了了,他就想起落水人员家属满眼期盼的样子,告诉自己:“再找找,再试一次!”终于,在第11天,他和队友们把人捞了上来,但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已经逝去。

就在他们自责的时候,落水人员的20余名家属排成一排,跪在了他们的面前,泪流满面地不住磕头致谢。“我们赶紧把他们扶起来,那种场面,人这一辈子有那么一次就够了,永远都忘不了。从那以后,我就更加坚定了一定要在救援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决心,正式加入了蓝天救援队。”孙建国说。

2015年,得知大兴区还没有蓝天救援队,孙建国主动注册,并亲自招募人员,筹建队伍,组织培训。在他的带领下,在区委区政府、区应急局的指导下,大兴蓝天救援队从零起步,发展为目前注册人数390人,其中正式队员40人,预备队员40人,志愿者310人的庞大队伍。这一过程中,孙建国投入了100余万元的自有钱款,更是经常吃住在队部的驻地里,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和公司。

“短短几年时间,我们白手起家,从什么都没有到如今,队伍的库房里满满当当的救生装备,价值几十万元。”孙建国告诉记者说,队伍并不给志愿者发补贴,大家把所有的补助、资金都用来购买装备,还有一些队员主动捐赠装备。

在孙建国看来,从事应急救援的志愿者面临的风险比其他志愿者更大,因此,他重视培训工作,无论是绳索、水域搜索,还是火灾消防、医疗急救,这些技能他要求队员要全部掌握。“作为一名合格的队员,在面临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技术过硬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如果技术不过关,不仅救不了人,还会给现场添麻烦。”孙建国说。

在孙建国看来,救援队一方面要能够在国家和人民有需求的时候,拿出专业力量做服务,另一方面要传播应急知识和自救知识。为此,队伍每年都会进入学校、幼儿园、公司等进行免费宣讲。

“如果每个人能学到一些知识,再传播给身边的家人、朋友,那么将来,遇到关键时刻,大家都能懂得如何自救、互救,这就是我们救援队做出的最大贡献了。”孙建国笑着说。

□本报记者 刘欣欣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