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香山脚下凭吊文化大师
“蜜桃小镇”将举办 “桃花马”
“经典三峡游”航线 正式启航
湖南首趟“红色专列” 正式发车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1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香山脚下凭吊文化大师

 

又是一年清明时,凭吊“文化大师”,既是一种缅怀,也是一种追忆,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之旅,从而领略大师们的文化与艺术人生。京西香山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众多,不但是名人雅士寻访之地,也是长眠之地。安葬了百余位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着一定重要影响的人物,其中文化大师就有数十位,他们的名字被载入中国文化史册。

“民乐大师”刘天华

刘天华墓位于香山碧云寺东侧的玉皇顶,青石墓碑宽不到1米,高不足1.5米,正面镌刻“音乐大师刘天华之墓”,碑阴刻有500余字的碑文,为金陵杨仲子书丹,杨仲子当时是国立北平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主任。尽管碑文较短,却记录着刘天华大师为中华民族文化所做的巨大贡献。

刘天华,原名寿椿,1895年2月4日生于江苏江阴,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1912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参加开明剧社,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代表作有《病中吟》《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其《光明行》《良宵》被誉为现代音乐经典之作。1932年5月底,刘天华到北京南城天桥搜集民间乐曲,传染得了猩红热病,6月8日逝世,年仅37岁。遂葬于香山玉皇顶。

刘天华是中国现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大师。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从民间推向世界,建立了一个新型学派,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具有显著地位的民族器乐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和伟大的国乐改进者。

刘天华墓地势较高,掩映在密林之中,远离嘈杂的都市,显得格外的宁静,时有慕名者到此寻访,追忆大师的音乐艺术。

“戏剧大师”曹禺

著名剧作家曹禺长眠于万安公墓,其墓紧邻著名剧作家、话剧电影表演艺术家黄宗江的墓园。

曹禺墓占地不足5平方米,花岗岩的基石上矗立着一米多高的墓碑,正中间为“曹禺”二字,右上方为“一九一 ~ 一九九六”,左下方为“巴金”二字,由此可见墓碑为著名作家巴金先生所题。墓碑前是黑色大理石墓盖,呈凸起状。整座墓园没有浮夸的装饰和精美的石刻,简单而不失庄严肃穆。

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祖籍湖北潜江,出生于天津。“曹禺”是他1926年发表小说时第一次使用的笔名,其由来因本姓“万”,繁体字为“萬”,遂将上下拆为“草禺”,并将“草”字谐音为“曹”,两者组合而得笔名。曹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开拓者之一,与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齐名。1934年其创作的话剧《雷雨》一经问世,引起强烈反响,被公认为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因此曹禺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成就最高的剧作家,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原野》《王昭君》《北京人》等。特别是《雷雨》和《日出》至今仍展现在舞台上。1992年全国优秀剧本创作奖更名为“曹禺戏剧文学奖”。1996年12月13日因病辞世,享年86岁。

静静地伫立于先生墓前,一种敬意之感油然而生,眼前浮现出先生笔下所塑造的众多舞台人物形象,虽然多是小人物,却展现出大人生,成为我国戏剧乃至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景观。

“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被誉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其墓地最为特殊的,生前他曾有遗愿,将骨灰分为三地安放,即北京(生活、工作之地)、河北(临近清西陵)、山东(临清故里)。其中位于北京的墓地在香山。

季羡林墓位于万安公墓新水区宇组,紧邻哲学大师任继愈墓和著名作家魏巍墓,具有浓郁的文人气息。墓碑呈青灰色,高约2米,宽约1米,中部偏右刻有季先生半身塑像,左侧刻有“季羡林”三个大字,上方刻有柳叶,下方刻有荷花,象征季老高洁的人品,墓碑背面为季老生平简介,其上端镌刻着季老生经典语录:“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墓碑下为黑色大理石墓表,与周围的柏树相衬映,显得安静且祥和。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191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6岁到济南入私塾读书,18岁转入省立济南高中,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此后几十年孜孜以求,学业有成,精通12国语言,成为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2009年7月11日辞世。

季老治学为人的谦逊美德和不恋功名的高尚品行令人敬佩。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而这三顶耀眼的桂冠,为多少人所求之不得。

久闻季老之名,特来拜谒,静立于此,无限敬仰。他就是一部大书,令人品味,而他的大度与随和,使人领悟不尽。

□户力平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