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将迎来新的国家队比赛日,五大联赛暂时休战。等国家队比赛日结束,五大联赛就将进入到冲刺期,各队会为夺冠、争欧战席位和保级死磕。下面就让我们分析一下五大联赛目前的局势。
意甲:“变天”指日可待
本轮意甲爆出大冷门——尤文图斯在主场0∶1负于升班马贝内文托,巴西外援阿图尔的一次愚蠢失误,很可能葬送尤文图斯本赛季所有的努力。贝内文托竟然成为了意甲历史上,首支对尤文图斯保持不败的升班马。
阿图尔的失误,只是尤文图斯本赛季颓势的一个缩影,库卢塞夫斯基、本坦库尔都在不同比赛中出现过类似的问题。这场失利让尤文图斯追赶领头羊国际米兰变成了奢望,尤文图斯的十连冠几乎已经成了泡影,“天下”在尤文图斯名宿皮尔洛的手里就要丢了。国际米兰目前少赛一场,领先第二名AC米兰6分,这个优势对于本赛季发挥稳定的国际米兰来说非常大了,只要后面的比赛,国际米兰能把那些相对弱小的对手都拿下,其他球队就毫无机会追赶。而尤文图斯要考虑的问题是保住前四,目前他们只领先第五名那不勒斯2分,那不勒斯近期状态不俗,一场胜负颠倒就可能超越尤文图斯。
法甲:大巴黎王位难撼
看了法甲积分榜,你也许会感到意外——巴黎圣日耳曼怎么没有遥遥领先,而是与里尔平分秋色?里昂、摩纳哥在后面的差距似乎也不大,法甲什么时候变的这么激烈了?
事实上,巴黎圣日耳曼这两个赛季的重心,毫无疑问由国内赛场转到了国际赛场,法国国内各项赛事冠军他们已经拿到手软,欧战的突破才是他们真正的追求。上赛季巴黎圣日耳曼闯入了欧冠决赛,但功亏一篑输给了如日中天的拜仁慕尼黑。本赛季巴黎圣日耳曼很显然希望更进一步。球队在面临多线作战时,也确实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伤病始终困扰着巴黎圣日耳曼,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巴黎圣日耳曼肯定把更优质的资源分配给欧冠。其他几支法甲强队想要“推翻”巴黎圣日耳曼的统治,恐怕依然有很大的难度,这主要是因为法甲除了巴黎圣日耳曼,其他球队实力非常接近。以里尔为例,他们在本轮就主场输给了看似实力平平的尼姆。也许没等巴黎圣日耳曼掉链子,其他球队已经掉个稀里哗啦了。
英超:曼城一骑绝尘
英超号称五大联赛里竞争最激烈的,但是最近两三个赛季,总是会有一支领头羊球队早早确立优势,上赛季是利物浦,本赛季则是曼城。
必须承认,曼城在瓜迪奥拉治下又上了一个台阶。瓜迪奥拉被认为是传控宗师,但本赛季的曼城伸缩自如,可以适应多种打法,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曼城居然在打防守反击。曼城表现出了可怕的统治力,他们在客场各项赛事中已经取得了14连胜,你可以说疫情下主场优势没那么明显,但任何赛事能把取胜连成一长串,都是非常难的事情。目前曼城已经领先第二名曼联14分,夺冠只是时间问题。在英超这么大的优势,也有利于曼城在欧冠赛场与欧洲诸强争霸。其他强队恐怕只有争夺亚军和欧冠资格的份儿,第二名曼联和第三名莱斯特城的积分咬得很紧,切尔西、西汉姆联和热刺也在为欧冠门票而激烈厮杀。
德甲:莱比锡仍可一搏
拜仁慕尼黑在德甲,没有曼城在英超优势那么大。纵观德甲积分榜,拜仁61分排在第一,莱比锡57分排在第二。本赛季的德甲冠军,也只能在拜仁和莱比锡之间产生。拥有天之骄子哈兰德的多特蒙德令人大跌眼镜,目前只在欧联区徘徊,“大黄蜂”只积43分排在第五,能混到一个欧冠名额就不错了。要想让拜仁丢冠,首先得拜仁自己犯错。国际比赛日回来的第一轮比赛,莱比锡就将在主场迎战拜仁慕尼黑。这场比赛堪称德甲的天王山之战,如果莱比锡在主场拿下拜仁,就将积分劣势缩小到1分,1分差距对于还有4轮比赛的德甲来说,应该可以“忽略不计”。对莱比锡来说,相对的优势是没有欧战分心——莱比锡在欧冠中已经被利物浦淘汰了。事实上,莱比锡的确可以搏一搏,“长跑”很可能跑不过拜仁,但“冲刺”这一下未必就不是个儿。拜仁统治德甲多年,间或会有挑战者,莱比锡肯定不是最强劲的一个,但无疑是最有冲击力的之一,他们攻击型颇强的打法,确实很讨球迷的喜欢。
西甲:三强争冠稳者胜
西甲联赛目前争冠局势还不明朗,传统三强占据了积分榜前三——马竞66分、巴塞罗那62分、皇家马德里60分。其他球队基本上没有争冠希望了,赛季初很猛的塞维利亚、皇家社会等队,更多还是要为欧冠资格而努力。
马竞在后面的比赛中还是有一些艰难的比赛,客场要打塞维利亚、毕尔巴鄂竞技、皇家社会这三支主场特别有战斗力的球队,还要在主场与巴塞罗那进行强强对话。虽然马竞在强强对话中向来不怂,但攻击力不稳是个大问题,这也让他们面对一些保级球队反而更难。4分的领先优势不多,但这是马竞保持心理稳定最大的本钱,这个领先优势足以让巴塞罗那感到焦急。巴塞罗那后面还要与马竞、皇马直接对话,这两场比赛将是决定性的,对巴萨相对有利的是,其他几场比赛的对手都不是很强,而且巴萨像马竞一样,没有欧冠的牵绊。皇马是三强中唯一双线作战的球队,客观地说以他们目前的实力来看,冲击任何一项冠军都非常困难。后面赛程中最重要的比赛无疑是主场对巴萨的国家德比,一旦不能取胜,本赛季皇马联赛夺冠基本就没戏了。
□本报记者 段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