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孙艳)受偏南气流控制,气压低、湿度大、逆温强,整体扩散条件不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经历一次中重度污染过程。昨天,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应对本次重污染过程,全市各成员单位采取应急应对措施,执法部门加大全时执法检查力度,最大程度实现污染物“削峰降速”。
自预警启动以来,全市各部门多措并举,严格落实黄色预警减排预案,最大程度“削峰降速”。重点围绕重型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渣土运输车、施工扬尘等突出问题,加大全时执法检查力度,营造执法高压态势,引导社会共治、主动减排。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显示,本月9日至14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地面主要受弱气压场控制,将出现静稳高湿的天气。夜间至清晨时段,区域内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且逆温强度逐日增强,大气扩散能力大幅降低,会造成污染物的累积。同时,区域内相对湿度逐日升高,普遍达到80%至90%左右,伴随后期弱降水天气,导致高湿条件持续,使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速率加快,促进颗粒物吸湿增长,造成PM2.5浓度快速上升。
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显示,11日,本市及区域维持低压、弱南风、高湿度、逆温的明显不利气象条件,预计空气质量维持中重度污染。预计11日夜间至12日,本市地面转弱东北高压,预计将迎来一场全市性的小雨天气,届时扩散条件有所改善,12日空气质量将转为轻度污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