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大兴
3上一版  下一版4
 
巾帼绽芳华 致敬劳动美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3月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巾帼绽芳华 致敬劳动美
——2020年大兴区劳模先进人物事迹展示(五)
 

■ 北京市先进工作者 ■

杨艳秋: 坚守一线 时刻为打赢“特殊战役”护航 在大兴区人民医院工作了25年的杨艳秋,从一名初来时急诊科的小护士,如今已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科室带头人。她先后担任急诊科护士、护理部教学干事、院团委书记、宣教科主任、院感科主任兼社工部主任等职务,现任院感科兼疾控科主任。

2003年,杨艳秋主动请缨,参与救治及护理了70余例“非典”病人及发热病人,被评为首都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进个人。2020年,她又一次冲锋一线,修订“新冠”防控预案,指挥密切接触者转科、转运,制定消毒隔离措施,协调专家组会诊。

2020年春节,大兴区出现新冠疫情病例,医院紧急部署疫情防控,杨艳秋所管理的两个科室——院感科和疾控科成为了疫情防控的前线。她以多年从事院感防控工作的经验,早早就意识到疫情的严峻形势并做好了未雨绸缪的规划,同时联合医务科制定“新冠”防控预案,后结合疫情发展态势不断更新修订。

1月23日,战“疫”打响了,一个接一个发热病人不断被送入医院。杨艳秋在发热门诊指挥医务人员规范接诊流程;培训发热门诊医务人员防护要求;指挥转科、转运7名密切接触者到感染内科;连夜参与新建发热排查门诊;规划“新冠”核酸检测送检流程;协调专家组会诊;设计定点收治医院建筑及感染防控流程;现场疏导医务人员心理;后半夜学习“新冠”文件规范……那段时间,杨艳秋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发挥着本单位“强心剂”和“定心丸”的作用,进行各种调整,应对各种需求,制定各项规范,时刻为打赢这场“特殊战役”护航。

高爱军:

“情润教育” 为每一个学生成长助力

2000年7月至今,北京市大兴区第二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高级教师高爱军先后在3个农村校、两个直属校任校长,曾获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校长、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等荣誉。她确定了“情润教育”的办学思路和特色发展之路,在她带领下,教学工作发展势头良好,学校先后获得区级以上集体荣誉200余项,教师、学生获奖2000余项。

2015年7月,高爱军来到大兴区第二小学任校长。上任第一件事,她带领全校师生对学校的教育思想进行了回顾与梳理,认为既要继承也要发展,确定了“情润教育”的办学思路和特色发展之路。

工作中,高爱军提出了党建工作要“树五情”。学校党总支务必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从抓基础、抓源头、抓示范入手,从而构建起学校党建工作“一线五情十规范”的工作格局。

此外,高爱军十分注重德育工作,她提出德育工作要“立三情”,通过细化学校德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国家出台了关于劳动教育的育人方案以后,她又提出并指导德育部门在德育目标中对劳动教育重新修改完善。2019年4月学校还成立灵润班主任工作坊,按主题开展活动。

同时,高爱军提出,必须系统梳理学校课程体系,聚焦课堂质量。她认为,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她带领团队研究课程教材,改进课堂教学,大力推进学科改革。为了让每位教师更快、更有效地了解教材、运用教材,她带领教学部门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学习。实践中,学校还依托“张艳清名师工作室”“大兴二小教师发展学会”及区教研员老师的指导,深入课堂及各项教学改革中,做到全覆盖、真落实,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唐金凤:

铸就疫情防控钢铁堡垒 保一方百姓平安

14年来,她始终坚守在防控一线,成功处置新冠肺炎、人感染H7N9禽流感、狂犬病、流感、诺如等数十起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期间,她放弃休息时间,经常连续24小时坚守岗位,加班加点梳理本单位流程,积极解答医疗机构防控中的疑惑,通过专业分析提供专业防控建议,引导相关部门科学防控、强化宣教,保障大兴区防控工作有序进行。她就是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长、主管医师唐金凤。

2020年1月初,武汉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区疾控中心积极部署防控,组建流调队。作为区新冠肺炎诊断专家组成员和疾控中心流调组组长,唐金凤牵头梳理方案、开展培训、储备物资,迅速提升流调队业务技能和防控能力。

2020年1月上旬,大兴区疾控中心接报一起武汉回京的家庭聚集发热病情。凭着职业敏感性,唐金凤怀疑这起疫情为新冠肺炎疫情,经过诊断,该病例被确诊为本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警报拉响后,她带领流调队员第一时间开展流调、溯源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开展病家消毒、健康宣教,有效控制疫情在大兴区和北京市扩散。

随着新冠肺炎输入病例逐渐增多,防控形势愈发严峻,她放弃休息时间,经常连续24小时甚至36小时坚守岗位,加班梳理疾控中心工作流程,解答医疗机构防控中的疑惑,指导流调队员乃至全区疾控队伍有序开展疫情防控,使疫情处置工作高质量完成,为政府提供科学有效的防控建议。在她的带领下,疾控流调队员用智慧和毅力顽强地打赢了一场又一场漂亮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侯志云:

战“疫”中的“女1号”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急诊党支部书记、感染内科医师、主任医师侯志云,从事一线临床工作28年,曾先后参与2003年SARS、2009年禽流感等疫情一线救治工作。自2015年10月担任感染内科主任以来,接管发热门诊,并兼顾肠道门诊、肝病门诊管理,每年收治发热待查、肝衰竭、呼吸道传染病等病例350余例。多年来,她带领科室人员共同积极应对,圆满完成诊治任务。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侯志云带领科室上演“疫情阻击战”,而她是名副其实的“女1号”。每日疫情不断传来,会议、报表、传染病上报、监控数据、病人病情分析……从接到疫情进入应急状态,她一周没离开医院,每天仅能睡2-3小时,但是她仍然有问必答,随时了解一线情况、了解感染内科的运行,以及疫情、诊疗方案,这样她心里才能踏实。

疫情发生以来,发热预检分诊的患者骤然增多。侯志云每天都到发热门诊查看诊疗情况,了解住院患者的体温变化、饮食情况、生命体征及心理变化等,查看患者的血常规检查、血气分析、肝肾功能、肺部CT等检查结果,根据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疫情期间,侯志云几乎断绝了与亲戚朋友的联系,“不是不想联系,是没时间,也顾不上。”侯志云说。

侯志云的父母年事已高,虽然非常惦记女儿,但怕影响女儿的工作,都不敢给她打电话。侯志云说:“家人很理解,他们的支持给了我很大的动力,使我没有后顾之忧。”

高美荣:

风雨无阻坚守27年的“城市美容师”

绑过扫帚、做过雪铲,雨天防汛、雪天扫雪……今年是北京市大兴区环境卫生服务中心清扫三队副队长高美荣在环卫战线工作的第27个年头,从班长“扫”成了段长,从段长“扫”成了队长,身份变了,但每天4点起床的习惯始终不变。

在一线清扫了16年马路的高美荣,2010年成为清扫二队的段长,虽然不用每天在路段上清扫,但肩上扛起了不一样的责任——路段的保洁检查、人员的沟通管理、职工情绪疏导。她每天依然4点起床,5点去路段检查,晚上还要查晚班,特殊天气更是要调度人员与职工一起奋战一线。

如遇到突击性任务时,高美荣会亲自带领职工一起干。秋季扫落叶、冬季铲冰扫雪,以雪为令全员上岗,一干就是一天,虽然身上衣服湿透了,脚上的袜子和鞋冻在一起,但看到路面恢复了本色,她的心里暖暖的。在历次首环办、环协与各级领导的卫生大检查中,都圆满的完成了清扫保洁工作。

2018年7月,清扫三队成立之初,高美荣协助队长工作,当时人员不够,而且保洁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她每天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绑扫帚,如何正确使用清扫工具。在接手的路段,有些较偏僻的地方,长期无人清理,她与队长及其他清扫能手组成了突击队,每天对路段进行突击清理,经过20天的奋斗,所有路段均已清理干净。凭借着实干,她在平凡岗位上展现了不平凡的责任与担当。

□本报记者 孙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