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点半,在石景山区衙门口接种点,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的郗荣荣已经上岗。一天下来,她为150余位企事业单位职工和社区居民注射了新冠疫苗。
2020年新冠疫情刚刚发生,郗荣荣就“冲”到了抗击疫情的一线。她先后在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境外人员集中医学隔离点工作过。现在,她则在疫苗接种点接种班负责注射工作。
“我的父母都是医生,可能是受他们的影响,我和妹妹先后选择了当护士。”郗荣荣介绍,2020年,大年初一她在单位值夜班,原本计划初二要回河北娘家。可是,当晚电视里滚动播出的疫情新闻,让她改变了主意。“我2003年开始护士实习,正赶上非典肆虐。那晚的新闻,让我有了不好的预感。出于职业的使命感,我决定留在北京,等待召唤。”她说。
很快,北京康复医院筹建驰援湖北医疗救援队,郗荣荣立刻报了名。这支队伍虽然没有成行,但是不久,医院所在的石景山区要开一所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她又立刻报名,与其他10位同事一起上了“战场”。
“那里原本是一家私人医院,我们到了之后,对医院进行了改造。由于人手有限,病房里的床都是我们自己搬的,就连护士站的软硬件也都是我们自己上。”
在定点医院,郗荣荣先后在防护组和病房组工作过。在防护组,她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其他医护穿脱防护服。其实,医生在脱防护服的时候,粉尘、气溶胶容易掉下来,如果消杀做不好,风险很大。在病房组,她除了完成规定工作,还发扬了康复医院的特色,教病人做“八段锦”。
“八段锦源自宋代,简单易学,而且对环境要求不高,病房里就可以做。练习八段锦可以提升抵抗力,缓解焦虑。每次15分钟,做下来,整个人的精气神就不一样了。”郗荣荣说。
这段时期,郗荣荣和同事们细致的工作,受到了患者们的一致好评。比如,有一位年轻女患者,因为感染新冠病毒,情绪不好,正赶上“情人节”和“女神节”。郗荣荣和同事们给她做了贺卡,还给她送了巧克力。比如为女患者准备卫生巾,大家的第一反应都是有就行,但是他们尽量准备人家经常用的品牌、类型。而且考虑到女患者卧床时间比较多,他们准备了很多夜用型。
从定点医院的工作任务结束后,她进行了两周隔离,刚结束,石景山区卫健委就指定了她和另外几位同事,到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当时,境外疫情严重,境外入境人员进京要先到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观察14天,而他们大多是后半夜才能到酒店。所以,郗荣荣的工作时间要随着他们的时间走。
因为长期穿着不透气的隔离服,郗荣荣得了湿疹,皮肤很痒。而且因为长时间站立,她双脚都肿了,异常疼痛。“这是软组织炎,就是因为头一天到隔离点,连续工作接近24小时,负重过多造成的。”郗荣荣苦笑着说,“那段时间,我去给隔离人员做核酸采样,脚都是跛的。”
最近这段时间,郗荣荣又被派到疫苗接种点进行注射工作。家住北四环,每天早晨6点半,她就从家出发了。到接种点之后,她会做好环境消杀和自我防护工作。早晨7点半,准时开始一天的工作。
郗荣荣介绍,她和伙伴们每天都要接触很多接种者,要核对这些人的信息,提醒他们露出注射的部位,个人物品不能放在注射桌面。但是因为医护人员都带着N95口罩和面屏,声音都被压低了。为了保证注射过程的顺利,减少说话的频率,他们想了一些手势,但是也会遇到理解力不够或者太紧张的人。“时常有人撸着右边袖子,质问我们说,‘这不是左边吗?’”郗荣荣说,“这时,就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多给他们一点时间,多一句解释。”
“我是医护人员,疫情来袭,冲锋在前,是我们应该做的。现在,我希望能够接种疫苗的人们,抓紧来接种,只有大家统一行动,我们才能真正地战胜疫魔。”郗荣荣说。
小档案:
郗荣荣,女,36岁,中共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骨科一康复中心主管护师,2020年北京康复医院优秀抗疫代表 、2020年石景山区优秀护理工作者、2020年北京康复医院十佳康复护理师。
□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