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工作情况 1.加强和改进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扛起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各级工会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职工中广泛开展接地气、聚人气的宣传宣讲活动,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
2.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全市重点工作,进一步彰显工会组织和职工群众担当作为
面对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局部聚集性疫情,各级工会迅速响应党的号召,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投入防控资金4.73亿元,设立“温暖武汉”等公益项目,走访慰问防控一线医护人员和职工;组织各方力量投入到社区防控、城市民生保障、医疗设备设施生产建设中,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达产取得重大成果作出积极贡献。
3.深入开展“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化年”行动,进一步增强首都工人阶级先进性
围绕建设“三城一区”和城市副中心、筹办冬奥、疏解整治促提升等全市重点工程、重大项目,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和技能竞赛,深化京津冀重点项目技能大赛、“职工技协杯”职业技能竞赛;聚焦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创产业等领域,选树完成第二届“北京大工匠”,带动各级工会开展多职业、多工种、多形式的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叫响了“北京需要千千万万大工匠”品牌。
4.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促进职工权益的维护和保障
发挥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服务“六稳”“六保”工作,制定实施“保企业保就业保稳定”行动计划,发布涵盖1779家单位11万个岗位的用工需求,为2.23万家企业返还工会经费3.57亿元,疫情期间创新开展灵活协商、专项协商。
5.健全完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依托便利店、银行网点、加油站、企业车间班组等场所,大力推进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建设,强化“三城一区”、城市副中心等服务阵地的统筹配置,探索“互联网+暖心驿站”模式,实现线上地图定位。2020年新增职工暖心驿站7481个、母婴关爱室96家,32家单位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职工小家。继续唱响“四季歌”、打好“五送牌”,2020年12351平台新增服务职工项目2001个,购买劳动领域社会组织服务项目131个,服务职工734万人次;职工医疗互助保障计划为120.8万名职工“报销”医药费3.42亿元。
6.创新推出“两步走”建会举措,进一步夯实工会组织基础
聚焦货车司机、快递员、网约工和新产业新业态从业者,各级工会持续深化基本服务吸引、团结教育凝聚、区域行业覆盖、“双沟通”联系等工作模式,2020年,新增工会组织3553家,工会组织覆盖单位新增3.92万家,新发展工会会员25.56万人。
7.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会系统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
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召开市总工会机关系统党建工作会议和警示教育大会,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考核,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层层压实管党治党责任。
“十三五”时期北京工会工作成绩单
全市新增工会组织1.47万个
新发展会员151万人
工会组织覆盖率达92.39%
累计建成职工之家1.46万个
职工暖心驿站2.59万个
12351平台运行服务项目1.66万个
服务职工3000万人次
广泛开展各种劳动和技能竞赛,参与职工687万人次,全市技能人才达到347.5万人
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87亿元,在档困难职工全部实现解困脱困
受理职工劳动争议和法律援助案件12.9万件,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0.68亿元。
2021年主要任务
1.学习贯彻新思想,确保首都工会工作沿着正确方向砥砺前行
在加强思想理论武装上下功夫。突出立根铸魂,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干部职工头脑、指导推动工会工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在深化职工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研究制定首都工会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方案;挖掘长辛店二七纪念馆等工运故事,广泛开展“寻足迹、听党话、跟党走”职工主题宣传教育;举办“首都职工心向党”“同心接力绣党旗”等系列活动,办好首都职工文化艺术节、太庙讲坛等文艺活动和讲座展览。
在大力弘扬“三种精神”上下功夫。落实全国劳模大会、北京市劳模大会精神,以“北京劳动者之歌”、劳模工匠“四进”活动为载体,依托网站报刊等线上线下阵地,用职工欢迎、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好“三种精神”。与北京城市学院合作,成立集“文化传承、精神培育、技能实践、寓教于乐”于一体的北京劳模精神与工匠文化发展中心,推动各级工会加强与高校院所、社会机构合作,建设更多弘扬“三种精神”的新阵地。
2.努力奋进新征程,在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中建功立业
深化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制度建设。广泛深入持久开展多种形式劳动和技能竞赛,探索在新业态中开展竞赛活动;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工体改造复建工程、中轴线申遗太庙文物腾退工作,全力以赴服务保障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科学精准高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创新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落实好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物业管理等。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制定实施《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强化市总工会牵头抓总职责和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建设首都职工教育培训联盟、职工网上学习平台;完善市区两级工匠人才培养机制,将基层工匠纳入北京大工匠候选人才库;继续实施职工职业发展、创新项目、发明专利助推计划,加强高技能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成立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工作室联盟”。
3.主动迎接新挑战,向前一步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
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首善之区。建立各级工会上下联通、横向联系的工作机制;推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向街乡、园区、楼宇和非公企业等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延伸,畅通协调劳动关系微循环;坚持和完善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机制;落实《北京市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典型;围绕“六稳”“六保”,推动援企稳岗政策落地落实,继续返还小微企业工会经费,抓好劳动合同、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推动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向非公企业延伸;做好灵活就业群体的权益保护工作,积极做好工会法律援助,做到应援尽援;深化“安康杯”等群众性安全生产活动和职业病防治工作;深入实施“女职工关爱行动”,切实维护好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着力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加强工会宣传舆论阵地管理,优化升级网站和“两微一端”,抓好网络舆情监控和处置工作;落实新闻发言人制度,建好网评员队伍,强化正面舆论引导。建立劳动关系风险监测预警平台。加强对劳动领域社会组织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扩大工会“朋友圈”,维护职工队伍团结统一和首都大局安全稳定。
4.更好满足新期待,构建联系广泛、服务职工工作体系
高质量建设职工服务阵地。借助社会资源,在园区、商务楼宇等重点地区,深化职工之家、职工暖心驿站、工会服务站规范化建设,鼓励基层因地制宜建设工会服务阵地。推进工会事业单位改革,加大整合优化力度,切实增强公益属性和服务属性。持续推进12351职工服务热线“接诉即办”工作,落实工会领导干部沟通日制度,使12351成为工会服务职工最重要的阵地。
高标准打造工会服务品牌。唱响“四季歌”、打好“五送牌”,进一步推动传统服务项目向新领域、新群体拓展,满足职工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深化职工心理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扩大重大疾病保障范围,推动将职工医疗互助保障纳入全市医保工作体系。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健全常态化送温暖工作机制。开展城区工会与郊区工会结对协作,助力乡村振兴和城乡互助。落实第三轮对口援疆援藏工作,抓好智力扶贫、就业扶贫和消费扶贫。
高水平推进“互联网+”普惠性服务。以工会会员互助服务卡为载体,整合12351职工服务热线、网站和APP等网络平台,动态更新完善会员信息数据库和劳模工匠数据管理系统,促进形成网上网下深度融合、相互联动的智慧化服务体系。加大智慧工会建设力度,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手段,推进核心业务信息化与数字化,加快各类业务系统优化整合,提升大数据共享与支撑能力。
5.全面落实新要求,增强工会组织凝聚力影响力战斗力
突出抓好工会改革创新。做好工运理论、劳动关系、职工权益和工运史方面的研究。认真谋划好“十四五”时期工会改革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制定深化工会改革方案。不断健全完善区、街乡、基层工会小三级工会组织体系,推进产业工会和行业工会联合会建设。深化“党工共建”工作机制,搭建工作联动、阵地联建、资源联享的工作平台。坚持问题导向,落实“两步走”举措,完善“双沟通”机制,持续推进非公企业工会组建工作,重点做好快递员、送餐员、网约工等八大群体和新产业新业态从业者入会工作,实现对职工团结教育引领和基本服务全覆盖。强化互联网思维,推进网上建会、网上入会、网上采集、网上审批等,基本实现网上网下职工全天全域入会、企业建会一网通办。做好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集体协商指导员、劳动争议调解员、专职律师的管理和培训,增强基层工作力量。
突出抓好工会系统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切实为基层减负。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结合巡视整改,构建常态化经审监督体系,深化工会财务经费预算绩效管理。坚持开门办会,接受社会监督,开展会员职工对工会工作满意度调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落实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锻造一支素质过硬、敢于担当的新时代工会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