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你吃过宫廷名菜 苏造肉 吗?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2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吃过宫廷名菜 苏造肉 吗?

 

提起宫廷名菜“苏造肉”,通常人们只是听说而从未见过,也就更不用说吃过了。因为这口吃食已经从北京绝迹几十年了。那么,真正的苏造肉到底是怎么回事?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它离百姓的餐桌有多远?为此,记者采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苏造肉”第七代传承人侯盛勇先生,请他给大家讲讲这道名菜的来龙去脉。

苏造肉的来源 和乾隆皇帝下江南有关

记者:关于苏造肉,我通过网上搜索看到有介绍说,苏造肉也称“苏灶肉”。其起源说法不一,但多指向苏州。据说原来是由清宫传出的做法。那么,苏造肉为什么说是宫廷名菜?这从何说起呢?

侯盛勇:要想把这个说清楚,首先就要从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皇帝第一次下江南的时候说起。

《清宫御档》记载: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乾隆皇帝奉皇太后懿旨,以督察河务海防、考察官方戎政离京。经直隶、山东到达江苏清口;二月初八渡黄河,巡查天妃闸、高家堰等,再从淮安、高邮到江都,然后自瓜洲渡过长江,巡幸镇江、无锡、苏州。三月初一驾临杭州,五月初四回京抵达圆明园。往返行程共计5800余里,历时近半年。

在其抵达苏州时,被时任苏州织造普福接驾入府款待,并责令家厨张东官制作苏帮菜一席宴请乾隆皇帝。席间,乾隆皇帝对一道“苏造肉”赞誉有加。普福媚上,将家厨张东官贡与乾隆。后乾隆将其带回北京,特命御膳房专设“苏造局”,以张东官为首专门制作苏帮菜,并谓之曰“苏造菜”或“苏灶菜”。

而这“苏造肉”,当年在张东官以前原本的苏帮菜中,并未见有任何记载,所以应该是张东官受苏州酱肉的启发,自主研发的菜品。为什么这样说呢?据现有资料记载,“苏造肉”是用五花精肉,以先酱后卤的方法制作而成。其酱制方法和所用各料,与苏州酱肉除有个别几味香料不同以外,其它都极为近似。

苏造肉不是卤煮火烧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失传

记者:那么,苏造肉又是怎么从宫廷菜肴转变成京城地方小吃?提起苏造肉,为什么很多人自然就联想起了“卤煮火烧”?它们之间有哪些关系?还是“苏造肉”和“卤煮火烧”本身就是同一菜肴?您能帮助讲讲这其中发生了哪些故事吗?

侯盛勇:这还是要说到张东官其人,因为苏造肉以及他的苏造厨艺深受乾隆赏识。张东官随侍乾隆十九载,后由于年老多病还乡。乾隆朝以后,“苏造菜”慢慢的在宫中也就衰落了。因为乾嘉两位皇帝虽为父子,但其口味并未见得相同。但在清朝末年,民间又出现了一位制售“苏造肉”的高手。此人名叫孙振彪,光绪十一年生人(公元1885年),原住地安门外后门桥一带。

据孙振彪的后人讲述,孙振彪祖父与叔父皆在御膳房承差,“苏造肉”制作秘方得自家传。孙振彪于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开始,直至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一直在东华门外十字路口西侧甬路边上售卖“苏造肉”。通常是凌晨三点来钟开始摆摊,天亮就收摊,其制作的“苏造肉”专门售予上早朝的文武百官。而随着清朝的结束,孙振彪也就把出售“苏造肉”的摊子,移到了什刹海荷花市场。后因连年战乱,“苏造肉”的制作成本较高,其价格也偏贵,那些往日的食客也无心消受这一宫廷美食了,其生意也是一落千丈。为了养家糊口,孙老爷子只好在“苏造肉”原有基础上加以改良,减少肉片的数量,用“苏造肉”的卤汁加入猪肠、猪肺、炸豆腐、死面火烧同煮,实际上这已经变成了“卤煮火烧”。

由于价格低廉,且味道浓香醇厚,不光引来了新的食客,也引来了许多效仿者。一时间,“卤煮火烧”在北平形成了气候。而那些效仿者,由于不知其卤汁的奥秘,只好用家中普通炖肉的方法,加入常用的一些香料和豆豉等熬汤制作,但很快也被广为接受了,并一直流传至今。遗憾的是,1961年随着孙振彪老先生的去世,真正的“苏造肉”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即便有一些打着“苏造肉”旗号制作贩卖的,其实仍然是变相的“卤煮火烧”。

宫廷名菜再现“真容”

大师推荐走上百姓餐桌

记者: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造肉”的第七代传承人,请问您是怎么接过这项传承的呢?在苏造肉这口吃食绝迹了几十年以后,现在您制作的苏造肉还是当年的那个口味吗,如何断定?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您觉得这道宫廷名菜是否可以走上百姓餐桌,能否给大家介绍介绍这道菜,让大家都有幸一饱口福?

侯盛勇:应该是志向不谋而合的原因吧。从我个人来说,一直热衷于恢复老北京传统吃食,希望把老北京的一些饮食文化传承下去。2015年,孙振彪老先生的嫡孙孙静忠先生,在母亲李增霞老人的认可下,拿出了祖父孙振彪遗留下的《苏造肉制作秘方》,无偿捐赠给了我。我深感责任重大,急忙请来随园官府菜非遗传承人——“京城豆腐白”白常继大师,和国家级面点大师、宫廷御膳、小吃传承人冯怀申大师,一同根据秘方中所记载的方法和用料精心研制,其过程中可以说是费尽周折,因为截止到当时,真正吃过孙振彪老爷子亲手制作“苏造肉”的人,只有李增霞老人。

我们一次次地实验,请李增霞老人一次次地品尝,又一次次地被否定。为了将这近300年的宫廷大菜恢复其本来面目,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因为这里不光是有秘方就能成就的。据史料记载,“苏造肉”有几个标志性的特征:“肉片宽长、色泽鲜嫩、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到口酥烂、卤汁浓稠、汤漂浮油、回口微甜。”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得到了李增霞老人的拍案确认!并将这失传多年的“苏造肉”,再次呈现在世人面前。可以说,“苏造肉”及苏造菜系列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从失传近百年得到了恢复、并被收入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件幸事!现今,我们还恢复了部分苏造工艺系列产品,如,苏造鸡,苏造肘子,苏造猪蹄等等。“惟求万户得享美食苏造肉!”我希望能承前启后,学好艺、做好人。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我把苏造工艺系列酱卤肉之苏造肉的家庭版的做法,和大家分享。做法如下:

1.五花肉切合适大块用水洗干净,肉放入容器中加盐,料酒,十三香腌制8—10小时。

2.冷水下锅放料酒,姜,焯出血水,温水洗净。

3.炒糖色,调制卤汤,放生抽调咸淡味,少放盐。

4.按5—10斤五花肉配,姜片、葱、大料5克,花椒4克,白芷5克,小茴香4克,桂皮5克,丁香4粒,甘草4克,毕拨5克,香叶2克,用袋子或料盒装起来。

5.没有老汤或高汤的,锅里放适量的啤酒,水一定要少加,总量正好盖住肉的量,不要太少,也不要太多,建议和鸡类、猪棒骨一起炖,放点蚝油、味精、鸡精、冰糖提鲜,我们平时用老汤制作,所以不加水,不放味精、鸡精。

6.盖上锅盖小火煮上一个半小时,关火后把料包捞出来,焖上二小时。

7.把肉放到保鲜盒里,放冰箱速冻二小时,或者放冷藏室里冷藏一天。

8.再把肉切片,不要热的时候就切片,否则肉会成碎块的。用酱肉的汤卤制切好的肉片,下垫炸豆腐片,白菜,卤制肉片变色即可。也可放肉汤蒸制。

为了做好这道菜,需要提醒的是:中华美食的发展,原料是基础,刀功是艺术,汤汁是灵魂,调味是关键,情绪是保障,健康是根本,传承是法宝,创新是未来。

人物介绍:

侯盛勇,籍贯北京。1992年至今,从事餐饮行业。1999年研制“红烧大鱼头”泡饼;2000年研制“老侯酥带鱼”;2001年研制并创造了著名的“老侯烧饼”;2002年研制“老侯酱肉”系列; 2015年正式成为房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苏造肉”第七代传承人,并传习了张东官苏邦菜中的“葵花斩肉”和“宫廷苏造酱”;2016年被权威机构评选为“北京当代名厨”、同年研发出创新性的“竹响面”;2017年开始研发快餐“焌卤味”。

□本报记者 博雅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