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任洁) 2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通知》是为保护学生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而设。根据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通知》指出,针对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学校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做好家校沟通,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北京一零一中学校长陆云泉表示,青少年的自控能力在逐步形成的过程中,部分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容易沉迷其中,浪费时间,影响学习,甚至接触到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禁止将手机等电子设备带入校园,也是各国基础教育的普遍共识和做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不要为手机所役,另一方面也要培养学生文明使用网络的素养,筑牢思想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