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不是为了迎合人们的喜好而杜撰出来的地名。据史料记载,公元280年,取“万年丰乐,安宁康泰”之意,得名“安康”。陕南安康市位于祖国内陆腹地,北依秦岭,南靠巴山,汉水横贯全境,是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正是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上的移民运动,长期以来形成了文化多元、南北交融的地域特色。年俗文化更是丰富多彩,魅力十足,在安康过吉祥年,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在安康过年,大饱眼福。每到春节,安康城乡都会自发组织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把春节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最常见的当数火狮子、采莲船、舞龙等表演。安康火狮子独具特色,以竹为骨架,龙须草等为皮毛,威武雄壮、栩栩如生,最大特色是能防火。春节期间,火狮子隆重登场,耀武扬威、左顾右盼、闪躲腾挪、活灵活现,精彩的表演赢得阵阵喝彩声。看热闹的观众早已备下了焰火,对着狮子喷射起来,一时间,焰火挥洒、金光闪耀,把现场照耀得如同白昼,也把红火和喜庆传递给了每一个人。据考证,安康火狮子在民间传承了数百年,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采莲船,又叫旱船,也是历史悠久的民间文化活动。每到腊月,人们就开始“造船”,这船不是木船,不是铁船,而是用竹子等材料为骨架,用彩纸或绸布等精心包装打造而成的。船不大,长约2米。船内一女子将船挎于双肩之上,在艄工的引导和锣鼓的伴奏声中,摹拟着船在河中行进时的各种情景和动作。表演现场,有“笑和尚”手拿扇子逗笑的,有在一旁敲锣打鼓的,有在船侧扭秧歌的,有随着锣鼓节奏伴唱的。主要唱的是自编自演的“花鼓子”(当地民间曲种),以给主人拜年、道喜、庆贺等题材为主。每到一家,这些民间艺人们都会根据主人的身份、职业、喜好等现场编词,即兴演唱,唱得主人兴起时,会赏烟赏茶赏红包。观众也仿佛粘了喜气,沉浸在欢乐和喜庆之中。
在安康过年,大饱口福。安康的饮食文化南北荟萃,东西交融,以酸辣为主,俗话说“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指无精打采)”。如今,虽然食材在升级,口味在提升,但是,沿袭千百年的年俗传统仍然没有改变。比如过年时,少不了鱼,图的是年年有余的寓意。安康人生长在汉江边,鲜嫩滑爽的汉江鲜鱼是他们春节的必选项。鸡,必不可少,一来图美味,二来图吉祥。鸡不是普通的鸡,是当地满山跑的土鸡,炖炒由人,焖煮随意,全凭个人喜好。腊肉是安康的特色美食,透亮如玉的肥肉,红光艳艳的瘦肉,令人满口流香,回味悠长。腊猪蹄肉皮筋道弹牙,瘦肉不腻不柴,堪称极品,是安康人宴客的大菜之一。另一道大菜“蒸盆子”,是将猪蹄、莲藕等多种自己喜欢的食材处理干净后,佐以调料,放入精致的陶盆或瓷盆内,上锅文火蒸八至十小时而成。蒸盆子食材多样,文火蒸制,诸味融合,色香味美,营养不流失,是一道人见人爱的大菜。如今,这道家谕户晓的名菜也成了一些酒店的主打菜,以其高大上的形象吸引着八方游客。
安康春节宴客的菜式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几凉几热几汤已无定式,全凭主人自由发挥。凉菜荤素搭配,酸辣爽口,解油腻,提精神。炒菜为主菜,海鲜、鸡、鸭、鱼肉等必不可少。蒸菜是压轴的大菜,蒸盆子、炖腊猪蹄等隆重登场,把宴会气氛推向高潮。煎炒烹炸轮番上阵,山珍海味挤满餐桌,家家户户都弥漫着春节的气息,男女老少都洋溢着喜庆和吉祥。
在安康过年,饱眼福,得口福,享吉祥,是安康人最引以为豪的事。
□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