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经开区
3上一版
 
经开区20万高精尖产业工人诞生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1年1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实开展职工教育培训 助力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20万高精尖产业工人诞生记

 

编者按

为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建立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以下简称“经开区总工会”)按照北京市总工会和经开区工委的部署要求,扎实推进高精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2014年,在全市工会系统率先成立教育培训部,通过“建立三个基地、实施三个助推、打造二个平台”的“三三二”工作法,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全面提升职工素质,着力打造与升级版经开区和亦庄新城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技术工人队伍。6年多来,累计培训高精尖产业工人超过20万人次,产生153项职工发明专利,为企业创造效益224.2亿元,助力亦庄新城跃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建立三大基地 让职工“学有所教”

“三大基地”是指创建教育服务基地、职工实训基地和企业内训基地,可以满足职工理论学习和实操学习需求。其中,教育服务基地注重引入各种培训资源,为四大主导产业工人提供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多种服务,切实满足职工差异化的培训需求。自建立以来,职工夜校已向区内职工提供94门课程、899期培训,内容涵盖政治引领、职场提升、传统文化和艺术素养提升等四大类培训主题。尤其在落实《中国制造2025》相关文件要求工作中,为全面提升职工技能水平,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企业的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培训班,创造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经开区总工会希望不仅为职工带去福利,更希望通过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提升职工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助力职工本人和企业的长远发展。” 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经开区将着力打造一支和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特别是进一步发挥职工夜校作用,强化“互联网+”培训平台建设,建立线上教育、线下教育、远程教育等培训模式,积极推进职工技能提升体系和发展制度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接产业发展对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组织开展线上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做细做精职工职业发展助推计划。

实施三个助推

让产业工人成为“创新达人”

作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主平台“三城一区”中的“一区”,经过28年建设,经开区汇聚了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家企业,其中包括90多家世界500强投资的140多个项目,综合发展水平在200多家国家级开发区中位列第四,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高精尖产业工人成为四大主导产业和经开区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激发产业工人素质提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经开区总工会制定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创新工作室评选方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创新项目助推计划实施方案》《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职工专利助推计划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方案、政策,通过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评选、创新项目助推、专利助推等活动,积极组织产业工人围绕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操作流程、技术瓶颈等开展创新活动。

在职工工作室评选方面,经开区积极搭建职工创新平台,鼓励企业及个人开展技术攻关、科学研究等活动,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瓶颈,并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以工作室为载体,调动广大职工投身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及科技成果推广转化,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截至目前,经开区共建立职工创新工作室80个,其中市级工作室26个,劳模工作室15个,工作室累计投入875万元,带动企业投入632.3亿元,为企业累计创造效益224.2亿元。

在创新项目助推方面,经开区积极鼓励职工围绕企业生产一线的技术难题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重点助推创新工作室正在开展的具有一定科技含量,填补某一技术领域空白,对企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等具有积极推动作用的项目;切实解决工艺技术难题的项目;具有较强的职工技能培养功能,能切实推动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项目。截止目前,经开区共有17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得市级资金助推,14项职工创新获得首都职工自主创新成果奖。

在专利助推方面,经开区鼓励职工立足本职进行岗位创新,对获得职务发明专利的一线职工进行资金助推。截止目前,经开区已获得153项职工发明专利。

“职工工作室的创建、创新项目和专利的助推,激发了产业工人的创新潜能与创造活力,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职工创新成果,其中包括153项职工发明专利、17个职工创新项目获得市级资金助推,14项职工创新获得市级职工创新成果奖。实践证明,这一尝试为企业转型升级、技术革新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经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打造两大平台

让职工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打造技能提升平台和素质提升平台“二个平台”,经开区总工会全方面、多层次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技能水平,形成了以“微课堂”为代表的一批品牌服务项目。

构建多级竞赛体系,打造技能提升平台。经开区总工会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内部技能竞赛与岗位练兵,并授予冠军获得者“岗位技能标兵”的称号。在此基础上,开展经开区级行业技能竞赛,并授予竞赛优胜者“行业技术能手”的称号,并推荐经开区高技能人才参加市级竞赛、全国竞赛。截至目前,已举办331场岗位练兵活动,3场(叉车、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竞赛。评选岗位技能标兵311人,其中59名职工获得市级及以上竞赛奖励。

泰德制药的李彬获得了经开区机电一体化竞赛的第一名,他告诉记者,“竞赛内容与我工作实际结合的非常紧密。老师的细心讲解让我接触到很多产业制造的前沿技术,了解到未来柔性制造的难点及解决方法,收获良多。未来,我将把所学带到工作中,继续努力学习,钻研业务,为公司创效和经开区发展做出更多努力。”

“多年来,区总工会紧扣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建立以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以产业(行业)技能竞赛为主体,建立企业、行业竞赛与市级竞赛相衔接的劳动技能竞赛体系,推进‘万名员工岗位技能大赛’活动,搭建展示、交流、推广的平台,引导职工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为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经开区总工会还打造了素质提升平台。通过文化、艺术、心理等方面的培训,提升职工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心理资本等综合素质。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职工夜校、微课堂、每周一课等服务项目,提升职工综合素质水平。

2015年,亦学堂——职工夜校正式开课,国学文化、职业素养、兴趣爱好等课程接踵而来,既丰富了职工业余生活,又提升了职工综合素养。截至目前,共开设诗词赏析、商务PPT、古筝艺术879场培训,受益职工超过6万人。而利用微信群进行授课的微课堂更是受到广大职工欢迎,这一尝试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引入群转播技术,形成了区级培训主群和企业培训分群的两级培训体系,截至目前已举办53期,累计受训职工111335人次。每周一课则是利用区总工会微信公众号,每周推送2-3节视频课程,为职工在工间休息、食堂用餐、排队等车等碎片时间观看学习、积累提升提供宝贵资源。

经过6年多的探索与积累,经开区总工会形成了以职工夜校为代表的素质提升体系、以创新工作室为代表的创新提升体系和以岗位练兵为代表的技能提升体系,不断为升级版经开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高水准的高精尖产业人才。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经开区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9.3%,2020年突破2000亿元大关,四大主导产业占全市比重逐年上扬。2020年,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产值占全市超过50%,为全市经济稳增长做出了应有贡献。

“十四五”期间,经开区总工会将继续围绕中心工作,发挥工会大学校作用,服务企业及职工,助力升级版经开区和亦庄新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高铭 通讯员 洛洛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