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起步,短短三年获得20多个创业奖项,公司估值达到5个亿,团队扩展到近50人。创下如此辉煌成绩的团队就是北京涞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一个将目标锁定在解决中国污水难题的创业团队。
“目前国内的水处理技术创新不足,产学研转化成效很低。而且中国环境治理技术一直依赖国外技术,但中国水质与国外大不相同,国外技术无法全面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想彻底解决这样的痛点,中国必须有符合国情的水污染治理综合解决方案。”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培养的博士,陈方鑫对中国污水处理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把科研成果运用到实际应用中的想法也更加迫切。
在导师冯传平教授和陈男教授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陈方鑫和博士团战友一起创办了涞澈科技,组建起一支高学历创业队伍。“2018年下半年,我们依托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产学研用’平台,共同研发了协同脱氮NSAD技术体系,这标志着行业内第一个无需外加碳源实现自养异养协同脱氮的生物新技术诞生。”陈方鑫介绍,NSAD协同脱氮技术可实现脱氮总费用降低30%-70%,出水总氮远优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技术上的巨大进展,不代表创业就能顺理成章取得成功。谈起创业初期的磨砺与艰辛,涞澈科技联合创始人何琦至今深有感触。那是2018年11月,涞澈团队在天津滨海新区第一次出现场,当地气温骤降,晚上有零下十几度,工期不能再像夏天那样正常安排,必须赶在12月上旬上冻前完成。
42天里要完成几百方/天的污水处理项目,各种意想不到的困难接踵而至。比如现场施工人员是当地普通村民,缺乏专业知识,教三四遍依然听不明白;机器也经常“撂挑子”……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只能靠大家硬扛了。
6个人每天早出晚归,早上7点多就要赶到项目部,晚上八九点还在现场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出现状况时就在库房里画图纸、计算、翻书、向专家请教。一天深夜,搅拌泵突然停电,工人此时都回家了,陈方鑫就自己爬到高罐上,拿起搅拌器人工搅拌。何琦是成员中唯一的女生,平时根本不碰面食的她,在这段时期内体力和脑力消耗太大,每顿能吃下3个馒头,即使这样也没长胖,而是长了一脸痘痘。所幸团队齐心协力,最终扛住了所有压力,项目完成后的实际效果比预期还好,得到了当地政府和村民的一致认可。
吃水不忘挖井人。涞澈科技2018年入驻北京市高校大学生创业园(理工园),得到园方在法务、财务、场地费减免、政策辅导等几乎涉及创业各方面的扶持。公司走上正轨后,团队得知园区内饮用水的水垢较多,饮水机经常损坏,便主动为所在园区的大楼免费提供定制净水器,并承包了后续更换维修等服务。2020年疫情突袭,陈方鑫个人又为园区捐献2台灭菌净化器和相关防疫物资。
“公司的阶段化发展目标是上科创板,最终梦想是解决中国污水难题,捍卫我们中国的绿水青山。”面对未来,陈方鑫信心满满,但对作为大学生创业者,他也通过亲身经历再三强调,“创业路上困难时刻都在发生,所以千万不要轻易去创业,如果选择就要有一颗坚持不懈的心。”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