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崔欣 通讯员 马振涛 张海伦) “师傅请喝茶……”上周,在北京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车身保修厂内,北京市劳动模范赵凯仑及创新工作室4名经验丰富的技师职工,接过保修车间青工徒弟送上的香茶,笑得合不拢嘴。原来,车身保修厂工会、共青团组织联合举办的拜师学艺仪式正在进行。
近年来,车身保修厂在人才培养实践中,采取定向培养、角色换位和岗位培训三种方式,深入开展“师带徒”活动,有效地促进了不同岗位青年技术职工的成长成才。据介绍,厂工会聘请市劳模赵凯仑、王新楠等经验丰富、有较高水平和知名度的保修技师担任师傅,在车间保修班组重要技术岗位选拔素质较高、基础较好的青年作为培养对象,采取双向选择,定向培养。这些技术专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阅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传授给青年职工,使职工尽快缩短“磨合”期,实现新老交替。
同时,根据师徒的岗位需求及专业侧重等要求,深入细致地制定培训计划及个人学习计划。定期开展内部业务交流,以充分发挥“创新工作室”孵化器、练兵场的作用,引领青年职工练就过硬本领,增强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