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 夜幕下突然亮起来一些“小太阳”
1906年11月25日,北平城(现在的北京城)的黄昏,太阳落向西山,夜幕如纱,缓缓将青砖灰瓦、红墙黄顶一起罩起来。
北平前门大街,街道两边的房顶上可见残雪痕迹。层层屋脊之间,耸立起的大型厂房显得特别突兀,巨大的烟囱冒着黑烟。
暮色中,行人三三两两走过。街道两边商户的伙计在上门板,准备打烊。住户门口有三四个孩子围在一起,在地上玩“抓子”游戏,还有两个在踢毽子。一个推独轮车卖烤白薯的小贩边走边反复吆喝“锅底来!栗子味儿,来块热乎的!”吆喝声中,昏暗的街道骤然亮了,路边木杆上的电灯发出耀眼的光芒,街上的人像被定住了一样,齐齐地望向电灯,瞬间的寂静,继而吵吵嚷嚷地奔过去,围着电杆仰头观望,惊奇地议论“这真从西边又出来一个老阳儿(北京方言,指太阳)嘿!”
人们不知道,从前门大街那个巨大的烟囱下,一种看不见的叫电流的东西,正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将路上的一盏盏“小太阳”点亮。
北平城从这个黄昏开始,彻夜亮起来了!回眸历史,从此刻亮起来的,还有北平的民族工业创立的光明事业。
他们是谁?点亮了北京城呢?——它叫北平京师华商电灯公司。
电力先驱 京师华商电灯公司
电是现代科技的产物。二十世纪初期,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频遭劫掠,外国侵略者加紧对中国实施政治控制和经济文化侵略。
在北京,德国最先开始了电力运作活动。先是在慈禧太后常住的清漪园设置了一套德国产的照明设备,安置在临近东宫门的电灯公所内,专供园内照明,德国公司借机取得了进入京师的许可。庚子事变后,德商趁清政府无暇顾及之机,趁乱设立所谓“北京西门子电气灯公司”,安装了发电机组,开始向东交民巷的使馆、洋行等机构供应电力。由此,外国势力在京城电力发展上占了先机,但他们仍不满足,持续增建设备,谋求扩张供电区域。清光绪28年(1902年),德国瑞记洋行向清政府提出在京师城厢经营送电业务30年专营权的要求。同时,英国商行也在京师频频活动,引进设备,欲开展电力业务。
趁火打劫,步步为营,外国势力经济侵占、电力扩张的野心昭然若揭,这些被中国有识之士看破,并开始奋力抗击。1904年,清政府收到一份上书,力陈自办电业之重要,书中进言:“前闻有洋商在东交民巷使馆界内创设电灯,诚恐陆续推广,利权外溢。当约同志数人招集股款,拟在京师内外城自行立厂建灯,……以保地方自治之权而便民用。”其言辞坦荡、忧愤、诚挚,为朝廷所动,该奏请被获准。同年,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奏办京师内外城电灯公司(后更名为京师华商电灯公司)”开始组建,自此,北京百年电业民族化之路迈出了第一步。光绪32年(1906年),京师华商电灯公司于前门西顺城街建成电厂,向北京城供电,成为中国最早的民族电业开创者。
第一代“掌灯人”
史履晋、蒋式瑆、冯恕
一份奏书,让电力开始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建设运营。那么这份奏书是谁呈送的呢?它的呈送者是时任清政府记名御史、刑部员外郎史履晋。但在他的身后还有两个支持者,御史蒋式瑆和候选同知冯恕。三个人志同道合,以“挽中国之利权,杜外人之觊觎”为宗旨,“不惜以商贾自秽,创工业于都市”,一起为民族工业的崛起鼓与呼。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三人亲自担任首任董事会总办,史履晋任会办兼总工程师,蒋式瑆任督办,冯恕任公司经理。
三人中的史履晋在朝中为官,是国人自办电力的首倡者。身为政府官员,史履晋对社会形势的认识更清醒,信息更灵通,对外商借机控制京师供电命脉并攫取商业利益的图谋看得更清晰。据史料记载,史履晋在1904年8月17日和8月24日,先后两次单独具名上报朝廷商部,呈请正式在京开办民族电力企业,文中称“外国使馆界内已有德商设厂包办,倘使逐渐推广,尤恐利权外溢”,希望朝廷准许“仿照通行公司章程,招集华股,设厂开办。”言辞恳切,提议可行,呈文终获批准,史履晋为北京华资电力企业的开办创造了必备条件。
创办华商电灯公司时,蒋式瑆官居京都城南御史,同时他还是晚清民初著名学者、书法家。作为实业家的蒋式瑆,视野开阔,纳新善变,据银行业史料记载,他还是中国提出设立国家银行的第一人。这样一位有远见卓识、官商两通的人参与电力创办,可谓恰逢其时。在公司创办及其后的运营过程中,他特别重视设备技术,主张学习国外先进科技,以此自强图存。他甚至送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的大儿子蒋泂同留学德国,学习机械,回国后就任电厂厂长兼任总工程师,掌握了北京电业再发展的技术主动权。
“三驾马车”中相伴公司最久的非冯恕莫属,作为华商电灯公司的创始人、公司董事会三位总董事之一,冯恕担任电灯公司总经理一职三十余年。他是一位儒商,论书法,京城曾有“无匾不恕”的美誉;论收藏,他去世后的藏品全部捐献国家,时任文化部长的沈雁冰亲自为其家属颁褒奖状。通过书法、收藏等爱好,冯恕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使得电灯公司在电厂扩建、业务经营等方面,不断得以发展。1909年,公司扩股,电灯公司扩充设备,发电能力达到三千八百马力,安装的电灯由此前的八千盏猛增到三万余盏。1922年,建成石景山发电厂,后又多次扩建,成为北京乃至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发电基地。1927年到1929年间,由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造成北京经济萧条,用电量下降,冯恕灵活经营,采用电灯包月的办法吸引用户,使公司扭亏为盈,安然度过了危机。可以说,没有冯恕,就没有华商电灯公司的发展。
先贤可敬,以智识远见,以挽狂澜之力,让古都北京亮起来,让民族电力工业立起来,甚至在外国势力面前跑起来。京师华商电灯公司是近代中国较早的具规模、成建制的民族电力企业,而这三位创始人成为长久点亮北京的“掌灯人”。
璀璨京城 永久点亮生活
新世纪的北京,每当黄昏降临,夜幕缓垂,大地流光溢彩,这是一座不夜之城,一座繁华之城,一座祥和之城。
经过百年发展,而今的北京电力已非同昔比。在原前门电厂原址上,现在的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是首都最大的公用事业单位,负责北京地区1.64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电网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电力销售和供电服务工作。北京电网作为京津唐电网的一部分,东西南北各个方向都有向北京输送电力的通道。让人欣喜的是,北京电力人从2020年7月1日起,将为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第一批北京冬奥会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率先送上绿色电能,将来的比赛场馆将100%实现清洁能源供电。
电网在扩大升级,电能构成在丰富扩展、电力技术在更新迭代,而今的电,已经不仅仅让电灯亮起来,而是点亮生活,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依靠特高压技术和强大电力网络,四面八方的电都可以来到北京,北京城也更靓丽了。
生活离不开电,电不离开生活,永久的点亮,要靠一代代自强不息、进取图强的中国电力人接续完成。
摄影/冷冰
主讲人介绍:
冷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北京市杂文学会会员,中国电力摄影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27届高研班学员、鲁迅文学院首届电力作家高研班学员。出版散文集《与树比肩》、剧本《西交民巷》、诗集《草地戏剧》。曾获首都五一文学奖、徐志摩微诗歌奖等,多篇作品入选多部文选(集)。
□主讲人:冷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