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是小事,但要把这件小事办好,就非得当成头等大事来办不可。”在采访丰台区企业与社区推进垃圾分类的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丰台区面积大,人口密集,垃圾分类千头万绪,做好这篇文章其实并不容易。截止到2020年底,丰台垃圾分类迎来年终考,成绩优秀,令人鼓舞。这一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来一批苦干实干加巧干的“行动派”……
巧干+发动群众 北京汽车博物馆推出“趣味分类”
“大棒骨是厨余垃圾吗?干电池是有害垃圾还是其他垃圾?卫生纸是可回收垃圾吗?……”在北京汽车博物馆开设的垃圾分类小课堂上,小朋友们拿着写着“大棒骨”“干电池”“卫生纸”“干树枝”等卡片,正在思考着往玩具垃圾桶里投放。他们有的自信满满直接投放,有的在思考,有的则向父母投去求助的眼神……每个孩子投放十张卡片,答对率高的孩子会被北京汽车博物馆授予“环保小明星”,还能获得垃圾分类方面的小书签等小奖品。
“说实话,我第一个想法觉得大棒骨是厨余垃圾,我又搜了搜,发现因为大棒骨太硬不好处理,所以不是厨余垃圾,而是其他垃圾。我原来以来卫生纸是可回收垃圾,后来孩子投完卡片,我问了问工作人员,才知道只要抽出来的卫生纸就不是可回收垃圾,而是其他垃圾。”一位带儿子来参加垃圾分类小课堂活动的家长笑着说,“我儿子喜欢汽车,就带孩子来汽车博物馆了,正好看到这边有垃圾分类活动,儿子很兴奋。我也觉得这种形式很新颖,而且孩子也能学到知识,真的很好!”
“我女儿也参加了垃圾分类小课堂活动,她很迅速地把‘果皮’投进了‘厨余垃圾’的玩具垃圾桶内,我笑着拍了拍她的肩膀,表示赞赏。”王女士告诉说,“当女儿拿着‘枯萎花卉’的图片准备投放时,我迅速跟家人讨论了下,家人说,‘枯萎花卉’好处理,是厨余垃圾,我告诉女儿,她投放了。她把‘干树枝’投进了‘其他垃圾’的玩具垃圾桶里,事实证明,‘枯萎花卉’投对了,‘干树枝’投错了,应该是厨余垃圾,这样的活动很有教育意义。”
“这种垃圾分类小课堂活动,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每周两次,吸引、指导观众进行体验式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受众约2万余人。”北京汽车博物馆党建办公室党务干事胡可义对记者说。
为了更好推进垃圾分类,北京汽车博物馆借助线上平台“汽博培训学院”推出了一系列的垃圾分类课程,“垃圾分类听起来简单,实际操作并不容易,就像上面很多家长都容易出错的垃圾分类知识一样,比如榴莲壳因为不好处理,所以不是厨余垃圾而是其他垃圾;比如小的干树枝是厨余垃圾;而现在家庭常用的5号、7号电池因为都是无汞化了,就是其他垃圾等等,需要认真学习。”胡可义告诉记者。
胡可义说,他们号召职工们吃饭时进行光盘行动,适量取餐,减少厨余垃圾。“分别在展区和办公区设置了分类垃圾桶,还联系了有资质的垃圾回收公司,争取做到当天的垃圾当天收集转运,让垃圾不过夜,减少细菌的滋生。”在北京汽车博物馆的整体推动下,胡可义宣传推广贯彻垃圾分类,博物馆的生活垃圾减量显著,而职工和游客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
实干+制度助力
丰台科技园推行“全覆盖”
丰台科技园区很早就建立了77个垃圾收运站点,作为垃圾分类工作的负责人,丰台科技园区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梅青松一有时间,就去各垃圾收运站点巡查。这天,他走到科技园区内垃圾分类工作做得比较好的总部国际垃圾驿站,看到桶站标识清楚,垃圾分类井井有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马上在科技园区工作群里通报表扬了总部国际物业。
当他走到另一家总部基地垃圾收运点时,看到有一个过路的小伙子正准备把纸盒放进厨余垃圾桶内,他赶忙上前友好劝说:“这个纸盒是可回收垃圾,不是厨余垃圾,垃圾投放各就各位,咱们的环境才能更好!”小伙子点了点头,把纸盒进行了正确投放,然后说了声“谢谢”,匆匆离开了。
“咱们这个垃圾收运点经常会有路过的行人投垃圾,很多人垃圾分类意识和知识都不够,你们得加强守桶值桶、大力进行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啊!”巡查后,梅青松马上跟总部基地物业联系,给予了建议。
“自2020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开展以来,我们丰台科技园区就在积极行动,这么说吧,我认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要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然后进行宣传培训,再设立奖惩的考核机制,并进行积极有效的监督,这样才能干好!”梅青松说。
据了解,梅青松先后撰写了《丰台科技园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丰台科技园区生活垃圾分类宣传行动方案》《丰台科技园区生活垃圾分类检查考核标准》等规章制度,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然后丰台科技园区组织集体动员会、培训会、观摩会3次,协助各物业宣传培训等活动,为垃圾分类组织实施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们还制作了很多垃圾分类的宣传册,其中挂图1200套、宣传折页40000份、垃圾桶标识300套、制作宣传横幅60条,发放了《倡议书》《致首都广大市民朋友的一封信》共计20000份,印制了垃圾分类宣传袋和笔记本共2000份,这都营造了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梅青松笑着说。
丰台科技园区对园区涉及垃圾分类的63家物业企业单位、70多个收运点(含11个地下密闭清洁站)进行统一规范,全部达到了四类标准,签订厨余垃圾收运合同115家,其中大物业及部分餐饮业95家,党政企事业单位20家,并做好了收运合同备案留存,确保了规范化运输。“目前,我们丰台科技园区企业职工垃圾分类的意识在提升,垃圾分类的推进总体不错!”梅青松说。
硬干+问计于民
丰台守桶人“妙招频出”
“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方法很重要,坚持也很重要!” 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的社区工作人员宗雷笑着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以来,宗雷作为社区工作人员,在设桶、守桶、管桶上狠下功夫,克服小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居民分类意识不强等困难,多次组织物业召开推进会,推动桶站建设。为了让桶站设置更加合理,他每天奔波于楼院间,对位置进行精心选址,然后征求居民意见,经过重新规划,桶站既按照“四有”标准配置,且更有利于居民投放。
“早上居民投放垃圾较多,部分居民不按规定进行分类,每天我都早早来到社区,在各个桶站旁检查垃圾分类情况,对不按规定分类的居民耐心讲解,半年时间从未间断,慢慢的,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意识越来越强了。”宗雷告诉记者,在垃圾分类工作运行中,他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小区特点设置垃圾驿站回收可回收物,通过厨余垃圾换积分兑换礼品等方式,使辖区居民积极参与,成效显著。
“垃圾分类需要多方力量参与!我们组织了在职党员、退休党员、社区老人等多个群体的志愿者,守桶队伍有1000余人呢。”丰台和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杰对记者说,他参与制定了《和义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班组建方案》和《和义街道2020年生活垃圾工作实施方案》。虽然上有生病的母亲,下有上中学的孩子,他经常加班加点,带头参与“桶前值守”,和守桶志愿者们一起,现场指导居民如何正确投放各类垃圾,让“绿色、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只有全民参与,长期坚持垃圾分类,才能让我们的家园变得越来越好!”张杰的话道出了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者的心声。
□本报记者 余翠平